阿桑,一個有點小眾的女歌手,近日因患乳腺癌病逝,突然獲得了極大的關注。無形中再次應和了那句話:死亡是成名的捷徑之一。
語法學中,延宕不止的省略號總是不如戛然而止的句號來得凜冽霸氣。那些突兀的句號,有的是自我終結,如張國榮、翁美玲、阮玲玉;有的卻是命運的安排,如阿桑、潘星誼、陳百強。
生前無名死后盡享哀榮,這似乎已經成為娛樂圈一種奇怪的慣例。有多少懷才不遇的藝人遍拍欄桿大發感慨:“為什么要在死去之后,藝人才能獲得最大的關注?”且不說唱過幾首好歌的阿桑,即便是才情蓋世的“哥哥”張國榮,不也是在去世后才達到了一生名望的巔峰?有人說這來源于傳統文化中的“逝者為大”,我卻認為,在這個新聞時代,“藝人死亡”本身的新聞價值,才是逝者生前作品被熱炒的主要原因。
只是,當逝者已去,再怎樣沸騰的熱炒又有什么益處。對于每個人來說,有什么幸福比安穩地活在陽光下更欣慰,有什么悲哀比痛苦地隕落在大地之上更凄涼。許瑋倫走時,阿桑說希望她的《葉子》能陪伴對方上天堂,如今,她也如一葉寂寞的秋葉飄向天國。我想,天堂一定不寂寞,那里沒有病魔,沒有生活的重壓,只有無數美麗的葉子在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