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武夷山游玩的人,在飽覽了如夢如畫的武夷山水美景之后,都會被告知一定要到當地的茶莊、茶館品嘗一道正宗的巖骨花香大紅袍,觀賞一場最地道、最傳統的武夷茶藝表演。
的確,無論是在一個個獨具建筑特色的武夷茶樓,還是在一座座星際賓館酒店的茶室里,欣賞武夷茶藝小姐們出水芙蓉般的典雅氣質和嫻熟的技藝,方能從中走進武夷茶文化所蘊含的博大意境——心靈的凈化、生活的情趣、人生的淡泊,在這一道道獨具韻味的茶藝流程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這樣一群端莊的茶藝表演者中間。“葉燦”的名字經常被人提起,這是一個在武夷山有著傳奇經歷的女子——一個土生土長的武夷美女,從小就耳濡目染于武夷山深厚的茶文化,15歲便開始接觸茶葉,成為武夷山最早開始茶藝茶事工作的從業者之一……今天,她和她創辦的武夷山“止止茶道”文化傳播公司,已經成為展示武夷山茶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窗口。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武夷山人,葉燦出生在風景秀麗的度假區——公館村,在“山與茶”這個獨特環境的熏陶下,耳濡目染,時燦自小就跟“茶葉”打上了交道。看著長輩們在茶季揮汗如雨地制作茶葉,少年時代的葉燦就在思考,茶葉在這看似“剛硬”的背后,應該還有“柔美”的一面吧!于是,“怎么把武夷山的巖茶演繹出最女性、最典雅的景致”這樣的想法,就在葉燦的心里萌芽著……
1995年,葉燦走出校園的第一份工作便是在“武夷茶觀”習茶、講茶,那是武夷山最早開辦茶藝培訓的地方,而她也成為武夷山最早從事茶藝茶事工作的人員之一。從小有著靈山秀水的熏陶,加上天資聰慧,葉燦的茶藝表演水平進展得很快。
在中國的名茶中,武夷巖茶自古就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武夷山又是世界“雙世遺產地”,這樣優越的對外窗口在讓武夷巖茶蜚聲海外的同時,卻也從某些層面上限制了對武夷山茶葉正面、積極的宣傳。懷揣著把武夷山最真實的茶葉和茶文化展現給世人的想法,在武夷茶觀經過6年刻苦努力的研習和實踐之后,葉燦決心走出去宣傳武夷山茶藝。
從海南五指山探問“中華第一春”到云南勐海泡普洱,從湖南煮“茯磚”到四川尋“蒙頂”、“竹葉”,從梅家塢品龍井到祈門訪紅茶、安徽求瓜片和猴魁。葉燦的足跡踏遍中國各主要名茶原產區。
在與其它茶類不斷交流的過程中,葉燦才見識到原來中國茶藝文化竟然是如此的博大精深,自己原本對于茶藝文化的領悟太局限了,“六大茶類各自都有其自身的魅力與文化。那能不能各取其長創造出一套全新的茶藝?”一個大膽的想法在葉燦腦海中形成。
就這樣,葉燦一步步地摸索,也一步步地總結、開創出一系列的茶藝:待客型的烏龍茶茶藝、結合散文詩朗誦的花茶茶藝(自己編撰)以及禪茶、綠茶、紅茶等等系列茶藝,包括正在整合的一套“唐煮宋斗明沖泡”的茶藝表演……
從茶藝的不被人所知到成為大學開設的專業課程,葉燦一路走來,看著、經歷著也總結著、完善著。在長期接觸茶藝表演的過程中,葉燦漸漸感覺到,不管是哪種茶類、哪種寓意的茶藝表演大多存在著同一個問題,就是僅停留在茶藝表演本身,而沒有上升到茶文化和歷史的層面。因此,中國的茶藝表演相對于源遠流長的中國茶史來說,顯得非常膚淺。但久而久之,文化可能就會斷層、失傳……作為一個內心熱愛茶文化的工作者,葉燦不想看到這樣的結果,“從僅僅停留在表演18道茶藝升華到結合茶歷史傳播茶文化,這才是中國茶文化的核心?!庇谑牵氡M自己的能力去做一些有益于茶文化傳播的工作!
十多年來,葉燦經常在工作之余帶一套便攜茶具,游歷茶區,拜訪交流。她從浩瀚的茶文化中汲取精華,逐步形成了個性鮮明的茶藝表演風格,也創辦了一家名為“止止茶道”的文化傳播公司。
從日本茶道的“焚香、插花、點茶、掛畫”與我們現在所倡導的“儉、清、和、靜”以及“怡情悅性”的茶藝境界來看,葉燦覺得,世人其實都是講究從泡好茶的技術上升到享受茶的藝術,強調的是在浮華世道下靜心陶冶情操,追求的是品行上的虔誠、忘懷與端莊。而這恰恰也是“生活與禪”的要義:追求的是平靜的心理以及高妙的精神——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2001年開始,葉燦和她的“止止茶道”走出武夷山,先后打拼于北京、上海、深圳,負責過北京碧水丹山茶館、上?;弁鸩钑?、深圳名人茶會所的籌辦、人員招募培訓及開業初期的管理。因為茶文化活動的策劃實施成功。這些茶館(會所)開業不久都能領當地一時之風光,高端客戶趨之若鶩,營業紅火。
正因為有著這么一身強硬的“內功”,也正因為對“大紅袍”,對武夷山茶文化、茶事業的由衷熱愛,葉燦在武夷山的影響力日漸凸顯出來。近年來,葉燦負責接待過眾多的海內外友人和文化名人,并多次圓滿完成了茶事出訪、茶藝表演及茶文化解說的接待工作。
當2006年武夷山市政府把“大紅袍”景區茶文化經營網點的經營權拿來公開招投標時,葉燦和她的止止茶道認真制做了一份投標方案計劃書,并且在招投標現場陳述了自己的經營理念、設計視角以及對武夷山茶文化的認識和理解,由武夷山市領導、景區代表、茶葉專家、武夷學院旅游系教授等組成的評委團通過問答的形式,給予葉燦綜合分最高分的充分肯定。獲得該網點的經營權,葉燦感到由衷的欣慰:因為每有重要領導接待,“大紅袍”這個景點是必到的,那里的每一個角落、一草一木都是再熟悉不過的了:第二。葉燦也看到“大紅袍”景點每年200多萬的客流量,這對于展現傳達武夷山茶文化、茶歷史來說,是一個極好的窗口,經營方案能夠得到專家評委團的通過,對自己來說就是最好的肯定!
2009年,葉燦又有了新的想法,她覺得茶除了物質層面的解渴、在精神層面的釋躁平矜之外,茶與養生的關聯已經被人們所認可和接受。于是。她整合止止茶道和名巖茶葉兩個公司各自在生產銷售與文化傳播方面的優勢,以“茶·茶道·農禪·休閑·養生”為主題內容。向政府申報了“茶言精舍”項目,該項目計劃總投資1600萬元人民幣(現已完成前期投資300萬元),力求從“生產”、“文化”、“科研”、“市場”4個方面向世人推廣武夷山品種豐富的巖茶文化和歷史。
在我們采訪葉燦的時候,也碰到央視節目制作組的采編人員正在準備對其錄制電視節目。葉燦說。她將配合武夷山市政府,結合山水草木、茶文化,宣傳止止茶道,把武夷山的“大紅袍”帶到更遠的地方,讓更多的世人都來認識、結緣“大紅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