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崇尚自然的“樂活主義”的流行,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關注食物本身的健康元素,牛奶要帶“菌”的,配菜要“酵”的,蛋、禽得是“土”的……不少時髦的茶友也玩起了“樂活”式的保健飲茶之風,許久不見的黑茶也開始走進茶人的視野。
到底這有著“寧可三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說法的黑茶有著什么樣的神秘魅力?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邊茶和滇桂黑茶這4種黑茶又有什么區別?本期海峽茶道茶友會特別選取了湖南益陽黑茶和廣西六堡茶兩款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較為有代表性的茶樣,進行品鑒比較,希望能使茶友對黑茶有個更新的認識。
茶品特征
黑茶原料一般較粗老,制造過程中堆積發酵時間也比較長,因而干茶色澤油黑或黑褐,故此得名。黑茶主要供邊區少數民族飲用,所以又稱邊銷茶,各種黑茶的緊壓茶是我國藏族、蒙古族和維吾爾族等民族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新制的黑茶往往難以入口,茶湯較為渾濁,口感濃重苦澀,但是在保存良好的情況下,經過時間的陳化和茶品自身的發酵。其稠厚綿長的口感也別具一番滋味。
茶品鑒別
湖南益陽茯磚
干茶:磚茶里撬下來的一部分,茶青包揉緊實帶梗,色澤烏黑,金花顯。干茶帶有明顯的陳茶干香,略似當歸藥香。
茶湯:湯色橙黃略有渾濁感,3道茶湯之后,茶湯清澈,色澤慢慢加深,內質香氣純正。
口感:入口微有澀感略有雜昧,回甘清甜,滋味稠厚柔滑,陳茶香氣顯。
茶底:葉底黑褐老嫩均勻,易見一些不完整的老葉。
由于想盡量保持葉底的完整,我們在泡飲的時候沒有將茶掰碎。茶磚包揉很緊。醒過2道茶湯之后。茶底僅是微微展開一些。3~5道之后黑茶的滋味才開始顯現,滋味濃重,口感稠厚,但是回甘快速且甘甜。茶品亦很耐泡,10道之后亦能感受到茶氣,茶湯滋味也越來越清甜。隨著普洱熱潮的席卷,黑茶的保健功能也越來越受到關注,近年來,湖南不少黑茶生產商也立志于研發新配方,使其在保留原有的生態特質的基礎上,更新較為粗糙的口感和增加冠突散囊菌等益生菌的數量,增強其保健效果。
廣西六堡茶
干茶:條索松散肥壯,干茶卷曲但不完整且帶梗,色澤黑褐帶黃花,微有檳榔香氣。
茶湯:湯色紅濃明凈似琥珀色,由于是散茶的緣故,茶湯出色快,帶有特別的檳榔香氣。7道之后,茶湯顏色開始轉淡。
口感:香氣醇陳,滋味濃醇甘甜,3~5道茶湯還略帶有松煙味,相較于茯磚,口感更為順滑,回甘微甜持久,香氣特殊。
茶底:葉底紅褐但不是很完整。
作為特種黑茶,其制作工藝也不同于湖南的黑茶,聞干茶其特殊的檳榔香氣還不是很明顯,茶品出湯后,在沸水的作用下,品種香氣則凸顯,不僅如此。六堡茶還有沖泡后隔夜滋味不變、湯色不濁的特點,茶性穩定耐泡。于上世紀50年代開始走俏香港的六堡茶,近年來一直在兩廣、港澳占據著很大的市場空間,更以“紅”、“濃”、“陳”、“醇”的特質為該茶種捧回國內外許多獎項。
茶友點評
銅鑼衛門(江西茶友,喜好烏龍茶多年):很少喝黑茶,與常喝的烏龍茶和紅茶相比,口感的差異化很明顯,但是入口順滑,且在空腔中較為稠厚的口感還是很不錯的,而且茶湯本身就帶有淡淡的甜味,回甘也很清甜。聽過不少茶友介紹黑茶的生長環境和制作工藝都十分自然純樸,還有就是它具有很多保健功效,不過個人對于其發酵發花的工藝還是有所保留,畢竟現在不少食品案例叫人擔心,越陳越香是它的特點,但在這么長時間內,茶品是不是能夠一直保存得很好,而且相關的保存和檢測標準好像也不是很明確。
小珍(普洱茶莊工作人員):很多客人都會把黑茶當成是普洱熟茶,所以為了更好地介紹茶品。特別在黑茶上下過工夫。想不到就喜歡上了。普洱雖然屬于黑茶,但制作工藝和近年來的產業化的發展讓它們好像區別更大了起來。很多茶客購買黑茶多是由于它的一些減脂降壓的保健功效,不過在一段時間的飲用后也會喜歡上它濃厚的茶氣和口感。
今天這兩款黑茶,我個人更青睞廣西的六堡茶,因為從湯色、香氣、口感上它的特征都很明顯,滋味也很純正;湖南的茯磚滋味相較更質樸一些,略有些雜味,也很具特色。
陳覃(自稱老茶鬼,偏好黑茶、紅茶):兩款茶的滋味特色都很明顯。但是和我以前喝的黑茶還是有一些差異,確切地說它們的口感更好。當然不是說它們勝于茶質優良的老茶。其實過去的黑茶口感并不是很好,作為“邊銷茶”它的實用價值更大于它的品飲價值,但是現在作為“商品”它更加精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