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理學家指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與溝通,70%是通過無聲的言語即肢體語言來完成的。肢體語言在電視節目主持中占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應引起每位電視節目主持人的高度重視。本文闡述筆者多年主持電視節目的一些心得,并重點談論肢體語言在電視節目主持中的作用、運用。
【關鍵詞】電視節目主持人 肢體語言
人際交往與溝通,有很大一部分是通過無聲的言語即肢體語言來完成的。日常生活當中的“眉目傳情”、“手舞足蹈”等就是肢體語言在人際交往中的妙用。
電視節目主持人在與受眾進行面對面交流中,除了要運用有聲語言,還要運用肢體語言。肢體語言是一種非有聲語言,主要靠身體或各器官、部位的動作和表情輸出信息,作用于信息接受者的視覺器官,以實現信息發送者的目的而形成的一種“語言”表達方式,也有人稱為視覺語言或行為語言。
肢體語言作為一種表達藝術形式在傳播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肢體語言是否豐富準確直接關系到傳播效果的好壞。有些主持人重視有聲語言表達,卻往往忽視肢體語言的運用,這是一種疏忽。根據本人的實踐體會,對肢體語言有如下認識:
一、肢體語言在節目主持中的作用
1、肢體語言是實現有效傳播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節目中能巧妙的運用肢體語言是主持人素質的真正體現,有利于集中現場和電視機前觀眾的注意力。
2、巧妙運用肢體語言還可以塑造主持人的完美形象
主持人的言行舉止,都反映了自身的文化修養道德水準和精神面貌。表情豐富、自然、大方、舉止沉穩和諧或者熱情激昂的主持人是觀眾喜聞樂見的。
二、肢體語言在節目中的運用
在主持節目的現場或面對攝像機鏡頭時,我們的每一個表情、每一個動作,都放大在觀眾的眼中,無時無刻不在傳遞著信息。因此我們要重視這種無聲語言的作用。沒有面部表情,或者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的人,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主持人。體態的表達形式有很多種,但是通過攝像機我們能用到的主要是眼神、面部表情、手勢和服飾等。它們會在不經意間表現出主持人不同情緒、意圖和情感信息,從而對有聲語言的表達起到良好的輔助效果。
(一)眼神的運用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從一個人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內心的疑問、好惡及態度的贊成與否。愛默生曾說:“人的眼睛和舌頭說的話一樣多,不要字典,卻能從眼睛的語言中了解一切。”可見,在面部表情中,眼睛能傳神、會說話,最能表達細膩的感情。眼睛的確反映著人物的內心活動、內在情感。天真的眼睛,純潔無瑕;慈祥的眼睛,溫柔善良,待人友好;平庸的眼睛,膚淺空洞……我們從眼睛中就可以清楚地了解一個人的格調、氣度、儀態、素養。眼神是有力量的。很多口語無法傳達的意思,眼睛可以傳達。古人云:目不斜視。在面對觀眾時,黑眼珠一定要放在眼睛的正中,不管在任何時候不可以斜視對人,否則會讓人感覺心術不正。目光要專注,眼神千萬不能游離。有神的眼晴,是因為你坦誠相待;無神的眼晴,不是你沒睡醒,就是你不夠真誠。
(二)面部表情的運用
表情是情緒的外部表現,面部表情是以面部肌肉活動的變化表達人的情緒和對現實事物的態度的。在人際交往中,起到傳遞信息的重要作用。有一個公式這樣表述:信息的總效果=7%的文字+38%的聲調+55%面部表情。這個公式形象地表明了面部表情在信息交流中的特殊作用。
面部表情的基本要求就是熱情、友好、誠實、和藹。最常用的表情是微笑,微笑是一種人人皆知的世界語。微笑傳達的信息能促進雙方溝通,融合雙方感情。會心的微微一笑,常能弱化和消除彼此心中的戒忌和隔閡。要掌握好它,要緊的訣竅只有一個:發自真心、有誠意。基本做法是:不露齒,肌肉放松,嘴角兩端略為提起,親切自然,使人如沐春風。只有這種發自真心和誠意的微笑,才能使受眾感到輕松和愉快。
(三)手勢的運用
手是人體敏銳、豐富的表情器官之一,它能以多變的態勢造型,傳遞潛在心聲,交流內心情感。富有經驗的主持人,總是充分地利用面部表情和手勢,表達出豐富的思想感情,影響觀眾,感染觀眾。
手勢的運用與語言之間有一種同步效應,人們的思想感情會通過身勢、手勢、視線的接觸,以及整體的儀態與行為舉止等給人以直觀印象。主持人的一舉一動和臉部表情有時比所使用的詞語更有威力,所以必須意識到它們的力量,并予以重視。
“能說會道”的雙手能抓住觀眾,使他們朝著你想要表達的意思這一目標更進一步。手勢和動作一定要自然地表現。在觀眾能看見你的情況下盡量用最自然的手勢。但是不要做太多手勢,因為這樣會分散觀眾的注意力。如果你對你的手和手上的動作比較擔心,這就說明你的手勢已經是刻意的了。
解決手勢問題的方法:堅定你的目的。問問你自己,是否順著你要表達的內容越來越深入地表露你的手勢,不要刻意的規定。在生活中,我們不會設定手和手臂的動作,因為我們總是有目的地說話。如果在你的觀眾面前也這樣,那你就棒極了。
(四)主持人的著裝對觀眾的影響
著裝打扮,也是體態語言的一個方面。主持人的著裝關系到個人形象,它直接參與視覺形象的塑造,是一種傳遞信息的無聲語言。主持人的著裝應與主持人的主持風格、個人形象和所主持的節目協調一致。受眾通過主持人的著裝,了解到主持人的文化修養、審美情趣和精神風貌,欣賞到主持人本身所蘊藏的更深的審美內涵,以及主持人對待職業的態度和對待觀眾的禮儀。
著名足球主持人段暄在主持節目時穿了一條短褲,畫面被細心的觀眾拍下來發到網上,引發了網友的熱切關注和討論,一向在央視以低調示人的段暄也因此深陷“露腿風波”旋渦。有人指出,《天下足球》欄目深受球迷喜愛,段暄穿短褲上直播是不專業的表現,應該好好反省。另外,一些電視人也為主持人鳴不平,他們指出:演播室燈光密集,溫度很高,幾個小時的節目下來,主持人往往汗流浹背。因此很多主持人會上身西裝筆挺,下身穿一條短褲或腳上蹬一雙拖鞋,希望觀眾、網友體諒主持人。不管怎么說,這件事情也算是給我們主持人在著裝上敲了個警鐘。要時刻保持對工作的嚴謹態度和公眾禮儀。
總之,肢體語言具體表達方式要準確,要符合社會習慣,根據節目特點和內容,適合觀眾的接受能力和習慣。“體態語”有多種多樣,主持人應注意在不同的情況下使用不同的體態語,但不能矯揉造作、牽強附會。其定位是作為有聲語言的補充,起輔助作用。如果不分時間、地點,條件而濫用,一定會適得其反,因此要適度。■
參考文獻
電視主持與頻道包裝 張君昌 霍小語 鄭妍
(作者:安徽電視臺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