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言之,旅游之態在于“動”,因旅游之“游”是“動”態的。為此,在人們的印象和感受之中,旅游是背著大包小包,出入旅店賓館,坐飛機、乘火車,在各旅游景點之間東跑西顛,東照相,西購物,身疲而心倦、身動而心甘。
然而,靜態旅游卻與此相反。即當你為了忘記煩惱,躲開喧鬧,帶著憧憬,辟一處“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仙境,看一處飛流瀑布、踏一方紅塵凈土而賞心悅目之時,你便會頓覺靜態旅游更美。于是,我們對于靜態旅游有了一種新的熱衷、新的憧憬。
所謂靜態旅游,就是避開那些熱鬧非凡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到人跡罕至的大自然:或原始森林,或深山冷岙,或草原荒漠,或湖畔河灘……靜靜地“泡”上數天,自己起火做飯。這別樣風景的靜態旅游所追求的就是靜,包括各人做各人所喜歡的事情——有的長時間靜坐,默默地感受大自然和接受它賜予人類的恩惠;有的徹底放松自己,盡情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享受風雨浴、陽光浴、空氣浴、花草浴、森林浴、江河浴的樂趣;有的研究地理、動物、植物,采集標本;有的寫詩作文繪畫寫生
其實,以靜心休閑為其主要特征的旅游形式在我國早已存在,只不過沒來得及為其命名而已。
在我國古文學史上,昔日的文人學士在采風游學之余,或歌或吟,寫下了不少游記作品,其中不乏名篇佳作。如《徐霞客游記》,就是我國很有名的一部游記。作者30多年堅持探索大自然的奧秘,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從他諸多的游記作品里,今天的讀者仍不難尋覓到他于靜態旅思中的游蹤。
游記,應視其為靜態旅游形式下產生的成果。因為,游記是旅游者用散文的筆調和方法,在游中或游后的靜態思考中,通過記敘、描摹游歷中的所見所聞和所感而形成的。旅途中種種新奇的景象,往往會讓人浮想聯翩,刺激著人們的寫作欲望。
而好的游記作品,也往往讓讀者愛不釋手,生出身臨其境的感覺。
我國著名詩人、報告文學家徐遲曾說:“我愛游記,尤愛讀游記。我總是夢想著一部游記,一部大游記,一部全國游記……游記,這實在是一種了不起的文學體裁。”而這樣的游記,非靜態遭遇不能思、非靜態者而不能成矣!
對一般人來說,旅游是休閑的一種方式。休而閑之,其意趣在于靜態旅游的過程當中,實在有別于那種抱著太多功利目的、急切未定的動態旅游。
因為,靜態旅游的確能使旅游者在旅程中輕松地閱覽一番沿途風物,到達景區后悠然地觀賞一處處景致,或信步呼吸花風草氣,或佇立聆聽鳥啼蟲吟,或盤坐領略松濤溪韻,或靜心于游記的娓娓敘述之中。
這樣的靜態旅游,一定比急著向各個景點報到,忙著無一遺漏地去各處風光留下“到此一游”的痕跡有趣得多。旅途中您要走進自然,領略大自然之真諦,就要學會在靜態旅游中靜下心來,領會大自然。這正如畫家對事物的顏色和形狀比較敏感一樣,通過靜心體味,你會成為自然的朋友,你會把它當作真正有生命的物體來看待,而有生命的物體都是充滿感情的。當你在旅途的靜態中欣賞玫瑰的美麗時,它會以芳香回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