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韓美林畫得真好!
寫報道講究要有獨家新聞,其實畫畫同樣講究要有新意。比如今年是牛年,春節(jié)里報上真是“牛氣沖天”,不僅是彩色畫刊,有些專版、專頁主題都是“牛”與“牛畫”,但看多了,基本上都是一個形象,即牛頭上加兩只犄角,不是老黃牛就是老水牛。然而翻開1月26日《文匯報》“筆會”副刊中間一幅牛畫,卻被深深吸引住了,題為“初生牛犢”,作者是韓美林。那個牛的形象出乎我的意料之外,那么可愛,那么有生氣,是一只小牛犢,因為是初生牛犢,顯然沒有犄角,但那稚嫩中的生氣、可愛,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令人耳目一新。原來牛是可以這樣畫的,而其意又那么好、那么精彩,立馬使人悟到下半句,即初生牛犢——“不怕虎”!面對去年到今年的金融危機,顯然這么一只勃勃有生機的牛犢是一種好的昭示。所以,無論從畫面到畫意都給人一種全新的感受,好!實在是好!
著名畫家韓美林不愧是畫畫的高手,奧運會吉祥物五個福娃的形象是他創(chuàng)作的,平時他的畫品也常常有奇思妙想,很有藝術(shù)性,有生活情趣,有思想、有內(nèi)涵,所以他的畫常常能出新、耐人尋味。這次在清一色的牛像面前,他畫的牛又出新了,值得充分肯定與贊美。
所以,好的畫作不僅能給人美的享受,而且有一種思想上的提升與感悟,作為讀者與觀眾欣喜之余,要說一聲謝謝!
(二)“乞福”還是“祈福”?
中國的現(xiàn)代漢語,詞匯是十分豐富的,有些看似詞義、讀音相近,但仍然有一定的差別,如果稍微使用不當(dāng),就會產(chǎn)生岐義,令人難以接受了。
比如春節(jié)是一個大吉大利的節(jié)日,特別今年是牛年,大家都希望“牛氣沖天”,有個好兆頭,然而1月25日,大年三十的《新民晚報》頭版一則套紅的標(biāo)題,內(nèi)容是“金牛乞福‘牛年牛氣沖天’”,整個句子意思并不錯,可是中間用了一個“乞”字,將平時常用的“祈福”寫成了“乞福”,雖是一字之別,看上去就不太舒服了。
上述二字讀音雖然相近(“乞”——qǐ;“祈”——qí),但聲調(diào)上略有不同,更主要的是:“乞”一般與乞求、乞憐、乞食、乞丐連用,表現(xiàn)的是一種比較可憐的狀態(tài);而“祈”,一般與祈禱、祈福連用,表現(xiàn)的是心中比較神圣的愿望、希望與禱告,狀態(tài)也比較虔誠,(請見《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995頁與第997頁上的解釋)因此在詞義或詞性的色調(diào)上還是有區(qū)別的,特別在春節(jié)如此喜慶的日子,當(dāng)然用“祈福”一詞為好,而且平時習(xí)慣上也是這樣用的,如何現(xiàn)在別出心裁用“乞福”一詞呢?費解。請求編輯注意這些問題,看似小問題,由于是標(biāo)題上的用詞,用得不準(zhǔn)、不好,就顯得特別觸目。
(三)這座塔難道是“斜塔”?
近年來《人民日報》刊登新聞?wù)掌牧吭龃罅耍@是好事,而且刊登了不少來自于通訊員或讀者抓拍的照片,很好。可是有些照片還是應(yīng)把把關(guān)或作適當(dāng)?shù)男拚麨橐耍駝t堂而皇之地用了,效果不好,是很糟糕的事情。
比如1月25日大年除夕這一天,《人民日報》第三版在右上位置用了一幅比較大的照片,反映1月23日南昌市西湖區(qū)春節(jié)金塔游園會的盛況,除了中心位置是一只“舞獅”外,在左側(cè)樹著一座占照片近1/4空間的塔,大約就是文字說明里的那座“金塔”吧,然而就是這座歪斜著的金塔,使整個畫面失去平衡,感到十分難受,因為畫面遠處背景有四座端端正正的公寓樓,而這座塔與四座樓房相比,明顯是歪斜著,是一座“斜塔”,而且傾斜度比較大,令人感到“岌岌乎危哉”之感,所以使整幅照片喜慶的場面帶上了“壓抑感”,很不好!
其實塔肯定是正塔,沒有傾斜,南昌我也去過多次,這座塔也似乎見過,絕對不是斜塔(哪來那么多斜塔?),之所以照片上顯示是斜塔,估計一種可能是照片成像時本身有問題,二是照片制版時是否也有問題呢?我想即使是照片本身拍攝有問題,使端正的塔變了形,那么在照片登上版面前,有關(guān)人員是否可作一點修整來彌補這一缺陷呢?按現(xiàn)在報社內(nèi)的照片修整技術(shù),完全是可以做到的。然而現(xiàn)在這樣一幅斜塔照如此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是不太雅觀的,而且正值春節(jié)除夕大吉大利、大歡大喜的日子,這樣的照片登出似乎也不太吉利,或是有礙觀瞻。另外這樣一幅有紕漏的照片登上版面,報社看大樣的同志也有責(zé)任,之所以漏網(wǎng)上報,說明看大樣的同志沒把好關(guān),應(yīng)找找責(zé)任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