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太太發現先生和其他女性交往過密,便會覺得心里酸溜溜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吃醋”,這種給人帶來猜忌、嫉妒、不安、氣憤等“吃醋”有害健康。生活中,很多人只是這樣地“吃醋”,真正的醋反而不吃。但適量地吃醋卻對健康有益,不少人更是將其當作養生的法寶。
人類食用醋的歷史非常悠久,有關醋的文字記載,至少有3000年以上,醋和食鹽一樣屬于最古老的調味品。因此,正如茶文化、酒文化一樣,醋也有屬于自己的文化。
我國在數千年前已經掌握谷物釀醋的技術。醋,古漢字為“酢”,又作“醯(讀音:xi)”。《周禮》有“醯人掌共醯物”的記載。漢朝之后才稱之為醋。晉陽(今太原)是我國食醋的發源地之一,公元前8世紀晉陽已有醋坊,春秋時期遍及城鄉。至北魏時,《齊民要術》共記述了大酢、秫米神酢等22種制醋方法。唐宋以后,由于微生物和制曲技術的進步和發展,醋的制作技術發展很快,至明代已有大曲、小曲和紅曲之分。唐時魏征,喜歡食醋是出了名的,一次唐太宗留他在宮中便宴,見到席上放有醋芹三杯,甚是心喜,胃口大開,宴席尚未結束,所有醋芹統統下肚,被傳為佳話。
生活中,醋是一種重要的調味品。好的醋除了酸味之外,還具有特殊的鮮、香及甜味,可增加食物鮮美的口味。炒菜時放點食醋,能軟化植物纖維,增加食物的色、香、味,增進消化,并有利于保護食品中的維生素c(因為維生素c在酸性條件下比較穩定)。用糖醋烹調小排骨和魚,能溶解其骨質,促進人體對鈣、磷的吸收和利用;用少量醋加水浸泡海帶,可縮短漲發時間;煨牛肉前加點醋,可使牛肉易酥;燒煮羊肉加少量醋能除膻味。
但是,醋除了作為調味品外,還有保健治病的作用。比如患有低酸性胃病(胃酸分泌過少,如萎縮性胃炎)的人,經常以食醋作調味品,既可增進食欲,又可治療疾病;有習慣性便秘者,每天早晨空腹喝一口醋,再喝上一杯冷開水,不出一星期就會有療效,所謂“便秘用陳醋,勝過藥無數”。
中醫認為,醋性溫,味酸、苦,有活血散淤、開胃消食、消腫軟堅、散淤破結、解毒殺蟲、治癬療瘡等功效。《本草綱目》記載,醋可消腫、去水氣、殺邪毒、理諸藥。《隨息居飲食譜》中說,醋能開胃、養肝、強筋、暖胃、醒酒、消食、下氣辟邪、解魚蟹鱗介諸毒。現代研究發現,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還含有少量的氨基酸、有機酸、糖類、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有人總結醋對人體有10大作用:一是消除疲勞;二是平衡血液酸堿度;三是幫助消化;四是預防衰老;五是擴張血管;六是增強腎臟功能;七是增強肝臟功能;八是提高腸胃道的殺菌力;九是美容護膚;十是預防肥胖。
用食醋治病是古今中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代醫藥學家在用醋治病養生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醋50毫升,雞蛋1個,加水少許,煎煮后晨間空腹食用,每日1次。適用于高血壓病的輔助治療。
◇食醋15毫升,生姜汁0.5毫升,溫開水適量。調和后徐徐飲服。適用于傷食之后胃呆腹脹、惡心等。
◇陳醋500毫升,浸入大蒜數個,白糖250克,一周后食大蒜數瓣。功能殺菌解毒。適用于腸炎腹瀉等疾病的預防。
◇醋50克,大黃粉30克,調勻,涂于患處。適用于蟲蟻咬傷及各種瘡瘍腫毒初起者。
◇將蜂蜜和白醋以1:4的比例調配成蜂蜜白醋露。早餐前20分鐘空腹喝;如果是中餐和晚餐的話,可在飯后立即飲用。適宜肥胖人群。
◇白芍片100克,白醋15克,拌勻,以慢火炒至微黃,即可食用。適宜治療女性血虛萎黃、月經不調、痛經等證。
◇生姜(每天不少于5克)洗凈切片,用醋拌著當菜吃,可治療膝關節炎。
由于醋的功能越來越多樣化,國際上流行起“喝醋保健”,各種關于醋的加工品應運而生,醋飲料、蜂蜜醋、伯蒙特飲料、醋豆等讓人眼花繚亂,日本和我國沿海一帶還誕生了“醋吧”等新興產業。四川閬中是四川保寧醋的生產基地,在閬中的戲樓,看戲的喝的不是一般的茶,叫“醋茶”;在閬中的足浴中心,洗腳用的不是普通的水,叫“醋浴”……可見,喝醋已經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養生方式。
不過,東西再好,喝起來也要適量,尤其是在你“大膽挑戰”陳醋等純調味品時,更得注意。剛開始,可以少喝一點,并視身體的接受程度,決定可否加量。有些人本身胃腸功能不好,喝一點醋飲料都會覺得不舒服,那就千萬不要勉強。老年人、胃酸過多的人,以及有潰瘍的人,都應該少飲醋,否則可能對胃腸形成刺激,加重潰瘍。就是身體健康的人,也不宜一次喝得太多,否則也會傷胃、損齒,不利于筋骨。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烹調醋不能用銅器等金屬器皿,因為醋能溶解銅,可引起“銅中毒”。服用某些藥物時,是必須禁忌食醋的。如用紅霉素、螺旋霉素、白霉素、鏈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藥物時吃醋,會使這些抗生素在酸性環境下降低藥物作用。當醋與磺胺類藥物合用時,藥物在酸性環境下,容易在腎臟結晶,損壞腎小管。醋與氫氧化鋁、氫氧化鎂、三硅酸鎂、碳酸氫鈉、碳酸鈣等堿性藥物合用時,會因酸堿中和而使藥物失去療效。醋與解表類中藥合用時,醋酸會影響中藥的發汗解表功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