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年內,皇家郵政以外的其他郵遞公司將把郵箱安放在英國城市的每個街角。
“美國人需要電話,但是我們不需要。因為我們有眾多的郵遞員。”
1878年,當英國郵政總局總工程師普利斯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也許并沒有想到,100多年后,這句話會被收錄進歷史。遺憾的是,這次名垂青史的機會是被作為反面教材——在英國科技雜志《T3》近日公布的十大荒謬科技預言中,這句話名列第8。

眾多的郵遞員曾經是英國郵政業的驕傲,但是,這一昔日的驕傲如今變成掣肘。盡管至2005年底,英國皇家郵政集團一直壟斷著英國99%的郵政市場,員工更一度擴張至龐大的20萬人。但是,龐大臃腫之后是漸生積弊——英國郵遞員的送信速度相當緩慢,被稱為“蝸牛郵遞”。
為刺激競爭,煥發活力,英國政府給英國的郵政業設計了一條私有化道路。
近日,英國商務部和郵政部門正在討論一項郵政私有化計劃,準備向外國郵政公司出售英國皇家郵政集團近三分之一的業務,涉及的資產高達30億英鎊。荷蘭的TNT國際快遞公司和德國的敦豪快遞(DHL)都被列入買家名單。
商務大臣彼得#8226;曼德爾森是英國郵政私有化計劃的堅定主張者,早在10年前,他就開始呼吁將國有郵政私有化。眼下,他的這一夢想或許馬上就要成真。
如果計劃兌現,英國皇家郵政在全英國的71個郵政中心將有一半被砍掉,有5萬個在英國的工作職位會受到威脅。
造成英國皇家郵政被動局面的是英國郵政市場的開放。
2006年1月,英國郵政市場的全面自由化正式開始,英國皇家郵政也結束了在英國郵遞行業長達350年的壟斷局面——任何持有合法執照的公司都可從事商業與居民客戶投遞服務。一塊價值65億英鎊的巨型蛋糕擺在了眾多后來者的面前。
彼時,英國郵政監管機構向13家郵政公司發放了長期營業許可證,包括中外運-敦豪及天地物流、德國郵政等知名企業一起涌進英國市場。
英國皇家郵政集團是英國所剩不多的大型國有企業集團之一,于1635年開始運作,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郵政系統。當年,英王查理一世將皇家專用的郵政系統向民間開放。到1840年,英國皇家郵政開展廉價“便士郵政”服務,承諾在英國國內投遞郵件,無論送達任何一處都收相同的費用。這一領先市場的措施讓當時的英國郵政業如日中天,以至于從諸如《福爾摩斯探案集》這樣的小說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英國郵遞員的形象。但是,落后的人工投遞方式阻擋不了由先進技術改變的歷史車輪。
開放之初,各方對英國皇家郵政并未看衰,監管部門除繼續對其實行限價管理外,還為傳統優勢沾沾自喜。英國郵政監管機構主席史塔布來頓指出:“英國郵政系統中最為寶貴的東西不會改變,那就是皇家郵政仍然提供普遍服務——一票抵達。”皇家郵政CEO辛普森也對未來充滿信心:“皇家郵政注定會在公開的郵政市場上取得競爭優勢。”
但是,英國人顯然低估了開放市場的力量,在競爭面前,英國的紳士風度反而拖了后腿。幾年來該集團虧損嚴重,日虧損額最多時達到每天150萬英鎊。僅退休金的虧空,至2009年就可能累積到68億英鎊。2007年,英國皇家郵政的營業額比上年減少三分之一。幾年間英國的郵局數量也削減過半。盡管在過去10年里,英國皇家郵政已經將郵費從28便士增加到36便士,但龐大和昂貴的人工投遞讓每封信件的投遞成本仍虧損6便士。
而且,由于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傾向于使用電子郵件和手機,2007年一年間,英國皇家郵政郵件投遞數目從之前的840萬封下降到790萬封,同時,該數字還在以每年7%的速度下降。
出售計劃中,只有一點值得欣慰:數年內,皇家郵政以外的其他郵遞公司將把郵箱安放在英國城市的每個街角,使人們在郵政服務上擁有更多選擇。遺憾的是,這些郵箱中,有不少在之前是屬于英女王陛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