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現行政策不變,國際金融市場在半年內得以穩定,那么中國的房地產調整在一兩年可以完成,全行業會實現軟著陸。
由于2008年經濟生活中的一系列不確定因素——比如年初的雪災、5月的四川汶川地震、9月以來的全球金融海嘯、國際原油市場的巨大震蕩,以及國內一系列房地產政策的出臺,使得國內的房地產市場在經歷了2007年“高投資、高房價、高利潤”等前所未有的繁榮局面后,于2008年進入了全面的調整期。
中國房地產市場經過一輪的快速增長與繁榮之后,必然要經歷一個行業調整期。從歷史數據看,1999-2007年,全國商品房價格和商品住宅的價格累計分別上漲88%和96%。有些城市的房地產價格在三年內上漲了一倍以上。僅以北京為例,北京目前的房價使得少數高收入才有能力進入房地產市場,其他消費人群根本無法問津。據相關研究,2007年北京、上海、深圳的房價與收入比分別為20倍、16倍、15倍,而香港只有11倍,東京為4倍。這樣高的房價收入比,對自住性購買居民來說,是無法承擔的重負。
此外,目前國內房地產市場價格如此之高,與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政策有很大的關系。2001-2003年,地方政府三年的土地出讓金的收入達到9000億,占同期財政收入35%。2004-2007年,這一數字分別達到了5894億、5505億、7677億、10000億,所占比重也越來越重。這種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政策不僅嚴重損害了民眾的利益(農民及購房者),而且讓城市化進程出現了嚴重的低效率及設租、尋租現象。
在這種背景下,中央出臺的一系列擴大內需的政策,盡管仍然是把房地產作為拉動居民內需的主導產業,但這個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的特性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這種變化不僅表現為把房地產定義為民生的市場,定義為改善居民基本居住條件的市場,而且政策還對房地產的投資與消費做出嚴格的區分,以此來改變中國房地產的發展方向。
在2008年的調整過程中,國內房地產調整的區域性表現明顯。一些房地產市場程度較高、經營周期早的地區或省份,在這一輪中,調整得早,調整的深度也大,因此,這些地方的房地產市場就可能比其他地方更早走出困境。反之,那些調整晚,甚至沒有出現調整的地方,要走出困境是不容易的。
最近,深圳房地產在經歷漫長的觀望后,一些市民終于選擇在最近出手,深圳房地產市場在價跌量升的配合下呈現回暖態勢。但這種回暖最根本的原因是價格全面下調。外資進入國內房地產市場抄底、山西煤老板及溫州炒房團抄底的概念完全是炒作。
試想,目前全球金融海嘯對中國經濟沖擊如此嚴重,海外機構及個人的資產嚴重縮水,山西煤炭價格快速下跌,這些人怎么有能力光顧房地產市場?
在全球經濟出現衰退,中國經濟面臨下行風險的情況下,全國所有的行業都出現全面的價格調整,怎么可能只是房地產市場沒有調整?怎么可能還會有大量投資者進入房地產市場?再弄不懂這樣簡單的常識,那開發商也太低估民眾的智慧了!
深圳房價的全面下調給全國起到了示范的作用。深圳是這樣,全國其他城市更該如此。哪個地方的房地產的價格先回歸理性,那么這個城市的調整就會先于其他地方開始。哪個地方房地產價格調整的深度越大,那么這個地方的房地產市場調整就會越充分,就越容易走出困境。就目前的情況看,2009年是中國房地產調整最為重要的一年。
2009年國內房地產市場的調整,既取決于國內外經濟形勢和貨幣政策的變化,也取決于國際金融市場的穩定性。如果中央政府現行的房地產政策不變,如果國際金融市場在半年內得以穩定,那么中國的房地產調整在一兩年可以完成,全行業會實現軟著陸。如果2009年國內外經濟形勢更加不穩定,國際金融市場的環境進一步惡化,從而對中國實體造成更大的沖擊,那么中國房地產市場就可能出現更深度的調整,那么調整估計就要花上四五年的時間。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本文只代表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