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溫州的四大支柱產業之一,大大小小的打火機企業,占據了全球金屬打火機市場份額的80%。不幸的是,全球金融危機完全打亂了原有的秩序。
黃發靜一臉愁苦,指摘、抱怨充斥著他的話語,此人是浙江溫州日豐打火機有限公司的老板。這個擁有500人的公司,每年為全球提供1000萬只金屬打火機。而作為溫州的四大支柱產業之一,大大小小的打火機企業,占據了全球金屬打火機市場份額的80%。

他們都掙了很多錢,而這原本也是一種多贏的格局,有人買打火機、企業賺錢、員工得利、政府收稅、社會價值鏈提升。不幸的是,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猛烈寒流,完全打亂了原有的秩序。
這股寒流也席卷了中國的大江南北,嚴重地挫傷了一個又一個勞動密集型的制造企業。
每年6月28日,本是溫州市煙具行業協會開會的日子。“以往都有幾百人,熱熱鬧鬧的。2008年來了不到100人,整個會場空蕩蕩的,簡直有點兒寒酸。2009年更不知道是什么樣子了。”黃發靜說。他的另一個身份是這個協會的副會長,鼎盛時期,溫州的打火機廠有3000多家。“去年還有500家,現在最多只有100家能開工。”
“現在企業根本沒有利潤。每天睜開眼睛,就得準備幾萬塊錢。”黃發靜嘆息道。很多人已經離場了,“一年多時間,倒了80%,有些人是對這個行業沒有信心了,所以選擇關門。”
很多人都在講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包括政府,浙江省中小企業局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對《英才》記者稱,該局將企業的轉型升級作為以后工作的重點。
不過,黃發靜的老朋友、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周德文認為,單靠企業自身的能力很難完成轉型升級。“轉型談何容易,很多企業都是作坊式的,要轉型升級,得有大筆的資金。錢又從哪里來呢?”這是周德文的說法,而在黃發靜眼里,錢似乎是次要的。
“不少人已經賺足錢了,企業的日子這么艱難,政府如果不對我們有實質性的扶持,誰還有動力發展?”他端坐在沙發上,身體盡量挺直,本就沒有笑容的臉,顯得愈發嚴肅。
企業家的信心正在喪失?
“保護企業家的利益和保護員工的利益同等重要。企業家的信心正在喪失。”
黃發靜并沒有把過多的“責任”推給金融危機:“我覺得很多企業倒閉都是非正常的,并不是金融危機引發的,就算沒有金融危機,他們也會倒。”在黃發靜眼里,這些原因有原材料價格波動、能源價格提高、勞動力成本提高,而這些確實和金融危機沒多大瓜葛。
“尤其是勞動力成本。”黃發靜情緒激動。在過去30年間,企業員工的利益,似乎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得到充分的保障。
之前,作為“弱勢群體”,他們總是隨時面臨著被解雇的可能。畢竟,中國擁有太多的勞動力,而像打火機廠這樣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員工的準入門檻非常低。因此,眾多的企業老板有了更廣泛的選擇。勞動力成本之低,也成為眾多國際制造商進軍中國的重要原因。
而2008年新《勞動合同法》實施后,這種不平衡的勞資關系,有了明顯改善。不過,似乎存在著諸多不合理成分:“比如說,節日加班要支付三倍的工資,而全世界最高也就是三倍;還有養老保險,重要的事實是員工不愿意參保。”
除了人力成本提高,黃發靜認為,新《勞動合同法》執行之后,企業完全喪失了自主權。“旺季我需要1000員工,而淡季我只需要500,現在要解除勞動關系必須是員工有問題,企業的手腳都綁了。”
“勞動密集型企業,哪個不加班加點的?一旦老板和員工的關系處理不好,員工把企業告了,企業就吃不了兜著走啦。”黃發靜說。他一再強調,自己一定要把這個問題講出來,而“講問題的人是真正想執行的人”。
他的員工大都是老員工,很多人跟隨他10年以上,他們之間關系處得不錯,沒有發生員工狀告企業的事。但他聽說在別的企業,老板和員工的關系沒處理好,員工一紙訴狀將企業告了,最后企業受到了有關部門的懲處,還罰了一大筆錢。
這樣一來,似乎“企業成了弱勢,員工成了強勢”,“員工說走就走,連招呼都不打,造成的損失誰負責?”不少老板遭遇過員工不辭而別的尷尬。
“企業的日子本來就很難,一下子又有了這么大的壓力。萬一工廠倒閉,工人最終還是失業,這種連鎖反應會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黃發靜不無擔憂地說。
黃發靜曾做過一個估算:一個中等規模的打火機廠,至少能吸納200名員工。溫州打火機企業從2007年的500家,下降到2008年的不足100家,這也就意味著,至少有8萬名工人不得不自謀出路。
“我建議新《勞動合同法》做部分修改。第一,立法定位要清楚,不要把《勞動合同法》定位在傾斜法的角度,既然是合同法,基本的要點是平等;第二,要妥善修改其中一些福利性的東西,過于高的福利還不現實。”
“保護企業家的利益和保護員工的利益同等重要。企業家的信心正在喪失。”他說。
只有時間能拯救他們?
“經濟不需要太‘秀’的話,因為搞不好就會垮的,但只要你努力,任何時候都有機遇。”
溫州曾經歷了一個從“假貨”到打造自主品牌的過程,這一過程頗為曲折,無論在國人眼中,還是在對外貿易“傾銷”與“反傾銷”的斗爭中。
黃發靜對2001年記憶深刻,就在這一年,歐盟擬訂了CR法規,這項法規旨在保障兒童使用打火機安全。法規規定,價格在2歐元或者2美元以下的打火機產品,要進入歐洲市場,就必須安裝一個防止兒童開啟的安全鎖。就在同年,黃發靜奔走疾呼,雖然CR法規最終暫緩實施,但黃發靜依然對中小企業創新能力的缺失以及國家對中小企業保護不完善而憤憤不平。
“國家應該加大對教育的投入,特別是職業教育。”這是他的第一個不平,“我國目前有近兩億農民工,他們的技能素質非常低。整個產業大軍如此,怎么可能造出高端的產品?”現在國家對科教投入占GDP的2%,黃發靜希望能提高到和發達國家同等的水平——4%。
第二個不平就是對知識產權的保護。黃發靜說,當年因CR法案而為打火機企業呼吁的僅他一人,后來才引起重視。“國家在知識產權方面要加強力度,以前經常是,一個官司一打就是半年一年,即便最終打贏,但產品也沒有市場了。”
黃發靜預判2009年的經濟形勢會出現兩個結果,非此即彼。樂觀估計,如果政府應對措施到位,2009年下半年會好轉,由于很多企業關閉,競爭減弱,原材料價格也有所回落,所以如果企業能抓住機會,提升會很快;悲觀估計,如果國家政策不能抓住核心,而是把所有的問題一口氣推給經濟危機,那就只有時間能拯救他們了。
自2008年8月以來,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以扶持中小企業,如出口退稅率的上調等。財政部明確提出,將從六方面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其中包括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實施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清理行政事業性收費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措施則是,暫緩調整企業最低工資標準,并在有條件的地區降低基本醫保和工傷保險費率。黃發靜說,這些都是積極的,但距離他的期望還有距離。
幾乎每個溫州商人最初的動力都來自于對脫貧致富的渴望,包括黃發靜。他有7個兄弟姐妹,吃飯的人多,家里很窮。上學的時候買不起書包,父親給他做了一個木頭書包,招來所有同學的嘲笑。
在現階段,他們則需要政府給予動力。“我2008年聽到了很多流行語,比如‘困難就是機遇’,但我覺得這個話不太對,經濟不需要太‘秀’的話,因為搞不好就會垮的,但只要你努力,任何時候都有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