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
大學生“村官”任期結束后的
出路有哪些?
近日,中組部、中宣部、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農業部、國家林業局、國務院扶貧辦、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建立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工作長效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長效機制意見》)。
大學生“村官”任期結束后的出路有哪些?
中組部負責人對此問題解釋說,《長效機制意見》提出,要建立大學生“村官”正常流動制度。一是鼓勵大學生“村官”擔任村干部。對表現優秀、黨員群眾認可、擔任村“兩委”主要負責人的大學生“村官”,鼓勵他們長期在農村基層干部崗位上建功立業。留任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的,可以繼續享受中央財政補貼。二是推薦大學生“村官”參加公務員考試。表現優秀、聘期考核合格的大學生“村官”,可以享受公務員報考的優惠政策。各級黨政機關要注重從具有基層工作經歷的優秀大學生“村官”中招考公務員,并明確錄用比例;鄉鎮機關補充公務員,要逐步提高從大學生“村官”中考錄的比例;選調生主要從具有2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的大學生“村官”及其他到基層工作的高校畢業生中招考。三是扶持大學生“村官”自主創業。各地將結合實際,建設和完善一批投資小、見效快的大學生“村官”創業園和創業孵化基地,認真落實高校畢業生創業的各項優惠、扶持政策。重點幫助和支持那些有創業意愿、創業能力、創業優勢的大學生“村官”。強化大學生“村官”創業指導服務,積極開展信息咨詢、項目開發、創業培訓、創業孵化、小額貸款、開業指導、跟蹤輔導等工作。各級共青團組織將大學生“村官”創業納入促進青年創業就業總體部署。高等院校積極開展創業教育和實踐活動。四是引導大學生“村官”另行擇業。對于聘期考核稱職,不再留村工作或不參加公務員招考的,幫助和支持他們另行擇業,擇業前可免費參加一期職業培訓。對于素質能力不適應崗位要求、不能正常開展工作的,或年度考核連續兩年不稱職的,將予以解聘,引導其另行擇業。鼓勵和引導事業單位、國有企業、非公有制企業等用人單位,優先聘用(招用)具有2年以上農村基層工作經歷的大學生“村官”。五是支持大學生“村官”繼續學習深造。聘用期間工作表現良好、考核合格的,報考碩士研究生可享受初試總分加10分和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的優惠政策等。
對大學生“村官”的工作、生活補貼有哪些規定?
中央有關部門規定,大學生“村官”的工作、生活補貼比照本地鄉鎮新錄用公務員試用期滿后工資水平確定,中央財政補貼按照西部地區人均每年1.5萬元、中部地區人均每年1萬元、東部地區人均每年0.5萬元的標準撥付,不足部分由地方財政承擔。同時,中央財政給大學生“村官”按人均2000元的標準發放一次性安置費。《長效機制意見》提出,大學生“村官”的工作生活補貼,由中央財政補助資金和地方財政補助資金共同支付。
對大學生“村官”參加社會保險是如何規定的?
《長效機制意見》提出,大學生“村官”聘用期間,按照當地對事業單位的規定,參加相應社會保險。其中在建立補充醫療保險制度的地方,應在參加社會醫療保險的基礎上,為其辦理補充醫療保險。社會保險的單位繳納部分,由負責發放大學生“村官”工作、生活補貼的部門繳納,個人繳納部分由負責發放大學生“村官”工作、生活補貼的部門在個人補貼中代扣代繳,具體手續由縣(市、區)負責發放大學生“村官”工作、生活補貼的部門到當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其中工傷保險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應由用人單位支付的工傷待遇,由負責發放大學生“村官”工作、生活補貼的部門發放。相關費用,納入財政給予的工作、生活補貼范圍。
高度
應將“創業帶動就業”上升為最高國家戰略
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說,2009年預計中國有3000萬左右農民工失業,往年沒有就業和今年畢業需要就業的大學生有900多萬,另外,還有其他需要就業的,全部就業壓力在5000萬左右。而從未來30年看,如果2040年城市化水平推進到85%,城市中還要增加4.5億人口,剩余勞動力轉移壓力巨大,整個國家就業壓力巨大,將是中國長期的、頭等重大的經濟和社會難題。
民生是就業之本,特別高的勞動力剩余率和失業率,將會使大規模的城鄉居民陷入生活的困境,會使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因此,建議中央和國務院將“創業帶動就業”上升為最高級別的國家戰略。
在國家發展的重點戰略上,我們提出過新農村建設,提出過建設創新型國家等等,我認為這些都是必要的。但是,值得指出的是,韓國在提倡新農村建設時,提出了中小企業振興計劃。我們的有關部門和學者,只是給國務院領導提到韓國的新農村建設,但是好像沒有部門和學者提醒韓國還有個同樣重要的中小企業振興計劃。
縮小城鄉差距的根本出路是推進城市化,而轉移和容納勞動力轉移和需要就業人口的最大領域是個體、微型和中小企業,新農村建設和農業現代化是保證中國糧食安全的基礎,創新型國家建設則是國家經濟有競爭力的基礎。新農村建設要與推進城市化和在城市中發展中小企業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使大量的勞動力在城市創業和安居樂業,才不會出現農民工工棚式轉移和鐘擺式流動,也才不會像拉美和印度等國家那樣在城市周圍形成大量的貧民窟,也才不會發生糧食不安全問題,也才能使我們在發揮勞動力密集優勢的同時,有自主技術的競爭力。新農村建設、推進城市化、中小企業發展、建設創新型國家,這四個戰略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從中國這樣多的勞動力需要轉移和就業來看,可能建設創業型國家和中小企業發展,更為重要。因此,我認為,在黨和國家層面上,應當將建設創業型國家,發展中小企業,上升為最高級別的國家戰略。
熱議
高校老師憑人脈幫學生找工作
前些時候,有媒體報道稱,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商學院,有10年證券行業經驗的肖華老師,依靠自己的人脈關系,在5年內成功推薦100余名學生順利就業。盡管今年大學生就業形勢相對嚴峻,肖華老師還是成功推薦30余名學生順利就業。此消息在社會引起熱議。
“高校教師利用人脈關系幫百多名學生順利就業”的新聞在互聯網上引起不少網友的注意。不少網友對該教師贊不絕口,表示“社會需要實用性高的老師”,并認為他是目前大學教師的典范。
大多數學生歡迎“大學教師利用人脈關系幫學生找工作”的做法。他們認為,老師的關系比較廣泛,其身份和地位更易贏得用人單位的信任,且老師了解學生,教師利用人脈關系幫學生找工作其實是實現雙贏,“企業或者單位通過我們找適合的人選,我們老師肯定會挑選一些最合適的學生去應聘,這樣一來對企業有好處,而且又順利幫學生找到工作,就是企業與學
生雙贏了。”
高校教師對此則有不同的看法。從記者調查看,大部分高校教師認同“大學教師利用人脈關系幫學生找工作”。這些教師反映,他們雖然不是學校里專門負責就業工作的,但對學生的就業還是非常關注和關心的,事實上自己或多或少都在為學生就業做工作,有意無意地為學生找工作牽線搭橋,也有一些成了“紅娘”的。而作為專職的就業指導老師許老師,雖然也認為“大學教師利用人脈關系幫學生找工作”幫助學生解決了就業問題是好事,但他同時也指出,大學教師利用人脈關系幫學生找工作,并不是解決目前畢業生就業困難的根本出路。這種行為不可能成為長期、大量的行為,只能是短期、機遇性的行為,“一名教師即使有更廣闊的人脈關系,但也不能長期為學生收集有用的就業信息,提供就業機會是有一定偶然性的,所以畢業生們不應該依賴教師的人脈關系找工作,更應該靠自己的能力找工作。
#8226;熱議
攤派就業安置任務背后的喜與憂
據報道,山東省濰坊市人事局給全體干部下了“死任務”,每名干部至少要為3個畢業生落實就業崗位。
著名評論家曹景行認為,山東濰坊市人事局給每個干部下達為大學生找工作的指標,如果說它是一種攤派,這個攤派和以前新聞報道的一些地方售樓攤派、推銷本地酒本地煙的攤派還不太一樣。濰坊市人事局的做法一方面說明大學生就業壓力確實很大,一方面也是通過多種措施促進大學生就業。這件事有它的積極意義。當然好事要做好,不要在執行的時候出現大家擔心的官員腐敗、以權壓人、造假等。
馮海寧評論說,畢業生就業問題的確是當下頭等大事之一,但像濰坊這種解決畢業生就業的方式卻要不得。一方面,官員充當人才中介會擾亂人才市場,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畢業生成長。畢業生就不了業,從某種角度而言也是好事,起碼能促使畢業生調整自己的就業觀、價值觀。如果由公務人員解決就業,畢業生就很容易形成依賴心理,不利于他們成長。另外,公務人員在完成就業指標時,很可能優先安排與自己有關系的畢業生,這對其他畢業生來說不公平。也有讀者認為,對“行政善意應保持謹慎的解讀”。大學生就業是一個必須正視的現實難題,尤其是對于人事局這樣的直管職能部門。因此,對于濰坊市人事局的做法,不少讀者持贊同的態度:在本職工作之余,在常規工作之外,力所能及地分解、分擔就業壓力,是人事局積極應對就業難的表態和努力。甚至,在這部分讀者看來,任何有能力的人,都應該主動分擔嚴重而又影響深遠、廣泛的就業壓力,在就業艱難的時刻,分擔就業壓力就是社會責任感的體現。雖然,如此分擔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是任何付出都可以積少成多,而且可以解決需要優先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