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鳴
《南方周末》資深娛樂記者
過去的一年里不乏情感與娛樂的刺激,但是娛樂綜藝節目始終沒有突出表現。電視娛樂節目疲軟,電視新聞表現強勁
從一個媒體人的視角看,2008年,中國舉辦了奧運會,直播報道了汶川地震……這些大事件促使電視媒體發生了微妙變化。
在地震直播報道中,電視媒體甚至壓過了網絡媒體,無論是報道持續的時間和報道的規模都是空前的。突如其來的地震對政府和媒體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驗,國家對輿論信息的開放度更大,電視媒體在信息的透明、公開性以及對于抗難救災的促進功能方面都表現得很突出。相對于地震報道,北京奧運會是一場有準備的戰役。從開幕式直播到賽事的報道,完成得非常圓滿,增強了媒體的自信;同時,北京奧運會的賽事轉播,使我國的電視媒體專業人得到公開的操練;在與國外團隊合作的過程中,發現以前看似高不可攀的人和事也可以親歷親為,并且能夠汲取別人的經驗。
一直以來,電視是娛樂的載體,觀眾把更多時間投入到電視劇、綜藝娛樂節目中。幾年前,綜藝節目總能形成收視的亮點,如《超級女聲》、《加油好男兒》等選秀節目。而現在選秀節目只剩江蘇衛視的《絕對唱響》,而該節目也沒有形成以往的集中關注度。
總體而言,過去的一年里不乏情感與娛樂的刺激,但是娛樂綜藝節目始終沒有突出表現。電視娛樂節目疲軟,電視新聞表現強勁。
盤點2008年內地電視熒屏,我推介以下兩個節目:
《汶川大地震電視直播》。連續10天以上的全天電視直播,CNN、BBC等國外媒體大量引用中國的電視報道,及時全面充分的電視直播報道為中國新聞贏得了尊嚴。這次持續的直播使觀眾產生了一個強烈印象——重大事件應該直播;沒有直播,那就是有問題了。
湖南娛樂頻道《好奇大調查》。該節目周一至周五,每晚播出。用好奇的眼光打量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在看似陳舊的事物中發現新意。輕松但不輕浮,好奇卻不獵奇。諸如,防盜門真的防盜嗎?運鈔車每天押運多少人民幣?看過之后既可一笑了之,又可浮想聯翩,這樣的娛樂有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