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說來,一個電視導演總有自己固定的創作類型,比如張紀中專愛拍古裝武俠,趙寶剛專愛拍懸疑案件劇。但高希希似乎不是這樣,從《花非花》到《結婚十年》、從《歷史的天空》到《幸福像花兒一樣》,從《搭錯車》到《甜蜜蜜》,從改編自張恨水小說的《紙醉金迷》到改編自四大名著的《三國》,高希希涉足的題材可謂廣泛,懸疑、情感、歷史、戰爭和年代劇,幾乎無一遺漏。
涉足過廣似乎顯得不夠專業,但高希希卻能把每種題材都拿捏到位,當你以為他會不適應張恨水的愛情故事時,《紙醉金迷》收視卻一路飄紅,讓你不得不對他對不同題材的駕馭能力發出驚嘆。
《紙醉金迷》是張恨水的經典名作之一,故事背景設在重慶抗戰時期作為“陪都”的那段特殊歷史,以田佩芝、東方曼麗、袁圓等幾個女性命運的沉浮,重現了抗戰時期在重慶生活的各色人物的情感和命運變遷。原著當年是以報刊連載的形式發表的,相對來說更注重對主線人物的描寫,改編難度很大。
執筆改編的是編劇楊曉雄。他在寫完前25集后因病去世?!督鸹椤肪巹⊥跬鹌浇邮掷^續寫劇本。出自兩大編劇之手的《紙醉金迷》不僅從整體上很好地把握住了劇中的年代特色,對配角和邊緣人物的描寫也加重了筆墨,人物形象更為豐富、立體。
年代劇最重要的是年代感。高希希的上一部電視劇《甜蜜蜜》因為置景不夠嚴謹,被網友揪出不少穿幫鏡頭。這一回,在年代更久遠的《紙醉金迷》上,他顯然相當謹慎。該劇出品方投入了兩千多萬元,在置景、服裝、美工等方面力求達到最佳效果。比如劇中的朝天門碼頭,就是斥資近百萬在重慶江津重建的,光這個場景的搭建就耗費了一個月。而為了重現當年長沙大火的慘烈景象,劇組更按照長沙城原貌搭建出一條街道,并動用了近千名群眾演員參加表演。最終成型的《紙醉金迷》:山城逼仄的小閣樓、霧騰騰的嘉陵江、交際花們精致的旗袍和發式……小說的味道淋漓盡現。
作為一部女人戲,三個女主角(陳好、羅海瓊和胡可分別出演)的表演至關重要。對于演慣年代劇的羅海瓊和胡可而言,交際花的角色可謂手到擒來;但對陳好而言,這是一部轉型之作,《粉紅女郎》里妖嬈的萬人迷和《天龍八部》里刁蠻的阿紫在《紙醉金迷》里搖身變成了一個愛慕虛榮的交際花。事實證明,高希希的選擇是沒錯的,陳好對田佩之這個復雜的角色詮釋到位,將她由良家女子到風月女子的墮落過程刻畫得很真實。但戲中表現最好的卻是越劇名角出身的何賽飛,她出演的艷俗且工于心計的朱四夫人,熱烈、入味,不是女主角,卻搶去了三個女主角的風頭。
可以說,《紙醉金迷》是迄今為止改編張恨水小說最成功的電視劇。無論編劇、置景、服裝、美工,還是演員的表現都達到較高水準。其通過熒屏折射到觀眾內心的觸動,恰好呼應了張恨水所描摹的關于生存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