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兩個數據:國家廣電總局公布的2008年全國廣播電視總收入為1452億元,其中,廣播電視廣告收入為695億元;2008年,中國電影票房保持了高增速,達到42.15億元。
廣播電視的盤子和電影的盤子,在體量上的差距明顯。要知道,2008年,單一家廣電集團SMG的廣告收入就超過了59億元,湖南衛視單獨一個頻道的廣告收入就超過了15億元……對于強勢廣電集團或機構而言,投身電影產業在資金前提上根本沒有一點問題。
于是:2月底,湖南衛視與李湘共同成立了一家名為“芒果影業”的電影公司,開始更有系統地進軍電影行;在經過《風云決》、《喜洋洋》兩部動畫電影投石問路之后,SMG開始堅決向電影市場挺進。SMG總裁黎瑞剛更是表示有意組建一個電影基金;江蘇廣電除了參投《南京!南京!》,還在影城市場上加快占有速度,在建中的江寧國際影城預計將于今年年底投入運營;浙江廣電集已參與了《集結號》、《非誠勿擾》、《超強臺風》三部電影;南方電視臺參與投資的《愛得起》已在大銀幕上有所斬獲……
更需關注的是,廣電機構為什么要涉足電影這個“小盤子”?為什么在這個階段頻繁出招?它們的投資是戰略性的還是戰術性的?各家的投資策略指向何處?
厘清這些問題是第一步,找出趨勢才是關鍵——在“影視”這一表述開始向真正的產業模型演進時,中國傳媒娛樂業新的發展階段或許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