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香港國際電影節將于3月22日至4月13日舉行,上映影片雖然比去年少,但仍維持在100部以上;專題是“安東尼奧尼全展”,除了上映他的16部長片外,還會上映三部紀錄片專輯,其中包括安東尼奧尼在1970年代應邀來中國訪問拍攝的紀錄片《中國》。
今年的開幕式影片有兩部,分別是爾冬升導演、成龍等主演的《新宿事件》,講述在日本打黑工的中國人如何團結同胞,共同對抗黑幫壓榨;另一部開幕式影片則是許鞍華繼去年廣受贊譽的《天水圍的日與夜》之后拍攝的《天水圍的夜與霧》,該片借一宗滅門慘案,揭示大陸女性嫁到香港后組成的家庭,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產生的矛盾,令人警醒。閉幕影片是賈樟柯的《二十四城記》,透過三個工廠女工在歷史巨輪下的小人物故事,透視中國改革開放帶給人們的沖擊。
每一屆都有話題電影。本屆的最大話題無疑是“艷照門”主角陳冠希主演的一部影片《神槍手》。王家衛的《東邪西毒終極版》,剪走了被認為是討好票房的動作場面,增加了林青霞的戲份,再以馬友友大提琴重新配樂——究竟是“再撈一筆”亦或是王氏風格的徹底化?暫且存疑。
1980年代,山田洋次的《幸福黃手絹》感動了很多人,這次由英國導演恩帕沙執拍的《幸福黃手絹》,則將故事搬到美國曾受風暴襲擊的南部——威廉·赫特的表演能否比當年的高倉健更感人?讓人大感興趣。
每一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的影片當然都會有大師之作。本屆令人感到驚喜的是,曾經失傳超過半個世紀、費穆的作品《孔夫子》失而復得經過翻新重新面對觀眾。伊朗的阿巴斯基·阿魯斯達米的新作《雪馨》通過百多個女性面孔的不同反應來告訴觀眾:電影究竟有什么意義。不少人都說日本導演市川昆晚年作品不過爾爾,然而去年才公映的其1993年作品《阿房》卻頗有新意,被認為是“西方哲理,東方面孔”。
Cult Film一直是香港國際電影節的主打之一。韓國導演金知云的《風塵三俠決戰地獄門》,刻意打造意大利式牛仔片,拍得很放,瘋瘋癲癲,頗有點徐克風格。被譽為本屆電影節“Cult Film之王”的印度電影《從印度到中國》,是寶萊塢著意拍的港式武俠片,并首次獲準在長城吊鋼絲,甚有噱頭。Cult Film當然也缺不了寧浩的《瘋狂的賽車》,試片時有人認為該片的黑色幽默拍來得心應手,大陸與臺灣演員火花四濺,令人擊掌。
拍攝名人故事的影片從來就惹人注目。革命英雄切·格瓦拉、時裝大師華倫天奴、球王馬拉多納、好萊塢動作明星尚·格云頓等紛紛被搬上銀幕。最特別的是由塞維利亞導演艾米爾·庫斯特利卡拍攝的《踢爆馬勒當拿》,表面是為球王立傳,其實要說的是共同反戰反帝,遙向長達270分鐘、分上下兩集的《捷古華拉》(切·格瓦拉)致敬。還有人貼身跟著時尚界大師華倫天奴拍了兩年,拍了無數的奢華派對、世紀大秀,中文片名竟叫做《末代皇帝華倫天奴》!聽這名字亦可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