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跨國公司上班的W先生,比我大三歲卻長著一張娃娃臉,會說三門外語,在美國念的MBA,在全球三個大洲工作過,月薪是我的……倍,總之,是我徹徹底底羨慕嫉妒恨的對象。前兩天,去W先生的公司探班,他正在做一份商業提案準備參加公司的選拔,因為要在全體員工面前做Presentation(陳述),所以我被一把扯進會議室,為他的模擬演練充當聽眾。
PPT打開第一頁就把我驚著了,屏幕的正中央只有兩個大大的黑體單詞:“Think Different!”對于參加過無數會議觀賞過無數個PPT的我來說,早就習慣了上來就是大段大段的產業背景、密密麻麻的數據以及顏色各異的餅圖、柱形圖。我的反應顯然讓W先生非常滿意。但很快我發現第二頁更夸張,竟然是一段視頻,緩緩的音樂流出時我實在有些不適應,仔細一看原來是蘋果公司那個名為“Think Different!”的經典廣告。
“你到底要說什么?”
W先生有些錯愕:“我就是想說Think Different啊,你不覺得這很重要嗎?”雖然對我的反應有些忿忿,但W先生還是繼續他的演示。
憑心而論,W先生的PPT有一個非常不錯的創意,但在我看來似乎過于超前了,出于職業習慣我開始不停地發問:“真的嗎?據我所知……”,“你怎么實現呢?據我所知……”“這樣行得通嗎?據我所知……”終于,W先生對我的“據我所知”不勝其煩,他合上了筆記本,因為他知道PPT再翻下去我臉上遲早會出現“癡人說夢”四個大字。一分鐘后W先生打破了僵局:“你知道我們做娛樂行業要成功最重要的兩點是什么嗎?”我想了想:“創意。”“還有呢?”“執行力。”“不對。”“管理?”他搖頭。“團隊?”他繼續搖頭。在我猜來猜去仍不得要領之后,他嘆了口氣:“是Passion(熱情)。”
Passion,這個詞聽起來很耳熟。幾年前,朋友推薦我去一家雜志面試。面試是用英語進行的,我還記得部分對話的內容:“你做過記者嗎?”“沒有,我之前的工作是銷售。”“你是新聞或者中文專業的嗎?”“不是,我大學學的電氣工程。”“那你給媒體寫過稿嗎?”“沒有。”雖然我的簡歷就放在她的桌上,但她似乎沒有注意。她看了看我說:“那你認為記者最重要的素質是什么?”“Passion.”鬼使神差地說出這個詞后我很慶幸她沒有先看我的簡歷,因為那上面連“Passion”也沒有。這本雜志就是《綜藝》。
在許多公司的頭腦風暴會議上,都有這樣一種人:他們從來不貢獻創意和哪怕一點點建設性的意見,但卻極具殺傷力,因為當別人說出想法的時候,他們總有經驗甚至教訓證明你的想法是多么地不切實際、不可執行甚至愚不可及。他們是如此睿智、機敏,任何一份商業計劃書他們都能找到漏洞,任何一個創意他們都能縝密地求證出其幼稚之處。我曾經把這些人戲謔地稱為“完美主義者”:他們從不犯錯,因為他們除了孜孜以求地批判別人的不完美之外什么也不干。任何一個集體中的“完美主義者”都是危險分子,因為他們基本不創造價值,但他們戕害任何有價值的東西。但“完美主義者”并不是天生如此,他們通常都缺乏行動力,而缺乏行動力的原因是他們把“Passion”弄丟了。
我也得好好想想我的“Passion”丟哪兒了,因為淪為一個“完美主義者”實在是太可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