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江
詩人,作家,文化批評家
我們努力掘金的節目還是從國外引進的比較多,原創性比較差,立足本國特色的節目還不鮮明
2008年中國發生了很多事情,最早是雪災,然后是震災,然后是奧運、反恐、金融危機等等。這讓整個電視節目市場呈現出一定的不規范性,連篇累牘的資訊轟炸把觀眾的日常收視習慣割裂了,把常規欄目原先的特點、努力也淹沒了。突發事件資訊帶給人的殺傷力很大,尤其是地震期間。
對2008年中國電視節目的總體印象可以歸納為幾點:一是新聞類節目的制播水平有了全方位的提升。二是所有節目的播出都受到了突發事件的影響。三是因為對突發事件的播報比較頻繁,給人印象最深刻的反而不是這類節目,相反卻是一些觀賞性強的、帶給觀眾最多樂趣的電視劇,2008年的熱播劇數量非常多。
整體來看2008年央視及衛視的節目沒有特點。不過,沒有特點就是特點。這種沒有特點不是說電視人不努力,這一年有些欄目在改版,也有一些新節目推出,但是觀眾感覺不明顯。我們努力掘金的節目還是從國外引進的比較多,原創性比較差,立足本國特色的節目還不鮮明。就像今年央視春晚走紅的小沈陽,他的節目就兩條路,一是男扮女相,二是模仿秀,但總模仿觀眾就會膩,以后他怎么辦?別以為接趙本山的班那么容易,性別反串總會有一部分人不喜歡,他這條路其實是“跑偏”的。電視節目市場也是這樣,一種節目類型火爆后,大家都去模仿最后就會做濫,就像十年前剛有脫口秀時,大家都去做,做到最后就不是脫口秀了,而是對話,是一堆人在開會。
至于2008年最為喜歡或者印象最深刻的幾檔/類節目,第一類肯定是地震節目。震災期間談不上哪檔節目印象最深刻,因為所有的震災節目都可以歸為一檔,這種“一檔”并非指各臺均采用央視的信號,而是指它所傳遞的內容是震災內容。
第二類是奧運節目。包括所有的奧運報道,其中讓我印象更多的不是具體的賽事,而是那些現場采訪類的節目。
第三檔節目是湖南衛視的《零點風云》。實際上這是一檔新型的對話節目,讓兩個或者兩代不同的人相遇、碰撞,通過攝像機呈現他們的特色、分歧,這樣會更貼近于真實的狀態,消減編輯后期加工的痕跡。而且,一些過去只能在報紙炒作新聞中看到的人物,現在可以出現在電視屏幕上,這是一個進步,盡管其中有一些人會讓大家反感。不足之處在于,這檔節目尋找嘉賓的視域有限,熱衷于一些媒體聚焦的人物會影響節目的深度。比如,話題但凡涉及到大家議論比較集中的文學、暢銷書、流行事物等領域,節目嘉賓統統可以歸納為一個詞:浮躁,我認為他們都有混子之嫌。哪怕陳丹青、韓寒會不一樣,但在我眼里他們也都是出來混的。
第四檔節目是央視的《百家講壇》。2008年這檔節目出現的收視下滑和負面新聞吸引了我對它的關注。主講人對于這類節目非常重要,以前《百家講壇》被講《紅樓夢》、《水滸》等這類人給毀了,但是它賭對了錢文忠,錢文忠的《三字經》講得非常有水平。其實,《百家講壇》發展到今天,在欄目內容上已經缺少新意,而且它話題比較單調,視野比較狹窄,電視領域里的文化人和文教領域的文化人視角肯定不一樣,那些排隊爭著要上節目的主講人,沒有幾個能為它帶來高收視。
第五檔節目是天津電視臺體育頻道的《白話體育》。這是一檔體育脫口秀節目,主持人王吉吉是一個體育節目主持人,原來也解說比賽。在這檔節目中,他點評到位,又損又罵,尖刻犀利,比較過癮,反映了普通體育迷的心聲。比如他在說一個主教練時,會模仿主教練說話,比如一場比賽剛結束,可能如果他喜歡的球隊輸了,他會說這個球隊我也不知道該如何說他等等,給觀眾的互動感很強。能在電視上如實反映觀眾心態的節目目前還比較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