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德來
光線傳媒集團副總裁
加工得好,就像米飯里加魚湯,逗起了貓的食欲;加工得不好,就像牛奶里加了“三聚氰胺”。
2008年,如果不是四川大地震和奧運會,眾多衛視對湖南衛視的追趕堵截,恐怕會遠比現在猛烈得多。同時這兩件大事也讓各家衛視的競爭格局更具想象空間。“故事”與“娛樂”兩大戰線既構成了衛視競爭的主戰場,也顯現了2008年略顯單調的電視節目生態。
曾經有人評價眼下的電視是“沒有電視,只有劇”。這句話只能理解為在市場機制下,社會制作機構編得好的“假故事”(電視劇)對觀眾的吸引力要比電視臺自己“閉門造車”的欄目大得多得多。但不能否認,“真故事”——作為一種我們稱之為“成本比劇低,操作較容易,真實中找離奇”的收視新寵已經開始走紅。發端于江西衛視的《傳奇故事》被迅速跟進,于是《王剛講故事》、《人間》、《天下故事會》、《“濤”出心里話》等節目紛紛登場,再加上地面頻道林林總總的“故事”欄目,可謂全民講故事。“假故事”多集連播+“真故事”帶狀日播=“故事”頻道,這種布局順理成章的讓部分衛視和地面頻道在2008年的“收視”上有所斬獲。從市場角度看,故事類欄目的興起,使得全國電視播出平臺之間的“故事”素材資源流通了起來,或交換,或買賣。“故事”大串聯,拼的是對“故事”的加工能力。加工得好,就像米飯里加魚湯,逗起了貓的食欲;加工得不好,就像牛奶里加了“三聚氰胺”。但不管“真故事”也好,“假故事”也好,收視高也好,低也好,至少印證了一點,“故事”仍是大多數電視觀眾的絕對“主食”。
相比之下,2008年衛視及地面頻道的娛樂步伐則是且進且退。一方面受制于選秀節目的政策緊縮,使得曾是最主力娛樂樣式的選秀節目迅速退潮;另一方面,地震和奧運兩大全民事件使得很多衛視在娛樂方向上不約而同地采取了回避的策略。
盡管其中不乏想要突破選秀模式走出娛樂新路的嘗試,但仍未出現革命性樣式的誕生。《以一敵百》高舉高打卻短命退場,《奧運向前沖》歪打正著并收視尚佳,兩種結果奇跡般的同時出現在湖南衛視,不能不令人回味。同樣讓人難以置信的是浙江衛視的《我愛記歌詞》,出生時是“克隆”長大后卻成了“混血”,而且繼續在“雜交”的路上越走越遠,不能不說是另一種娛樂景觀。兩種情景似乎都說明了,后選秀時代的綜藝節目樣式革命還遠遠沒有到來。浮躁的衛視想僅靠引進國外模式的“洋務運動”以自強,恐怕未必行得通。電視娛樂步伐的且進且退或許還將因為種種因素在2009年繼續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