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援助與稅收優惠是各國政府扶持和保護中小企業的普遍做法。中小企業是企業中的弱勢群體。政府支持政策雖然不能代替市場機制下的資源配置,但有效的引導和有限的扶持,卻能發揮政府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引導商業性資金的介入,能在相當程度上減輕企業負擔,加速產業結構的優化,促進中小企業良性發展。
發達國家對中小企業的財政援助
為幫助中小企業解決發展資金匱乏的難題,發達國家制定了各種扶持政策與資金援助計劃,并列入政府年度財政預算,主要包括財政補貼、貼息貸款與優惠貸款三種形式。
財政補貼。財政補貼是政府對中小企業符合政府要求的做法給予財政上的援助。目前發達國家財政補貼主要是鼓勵中小企業吸納就業人口,促進中小企業科技進步和鼓勵中小企業擴大出口等方面。
(1)就業補貼。對提供較多就業機會的中小企業給予就業補貼,促使其吸收更多失業者,緩解就業壓力。各國就業補貼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補貼給接收就業人員的企業,以用于安排就業的各種費用(如上崗培訓、學徒津貼等)。法國政府規定中小企業每年擴大招工1名,可從政府得到4000歐元津貼;每增聘1名科技人員,發給1.6萬歐元的資助。二是補貼給自創企業的失業者。英國政府制定的企業補貼計劃規定,對自主開業失業者,每周補貼40英鎊。德國政府對失業人員創辦企業,給予2萬馬克的資助;凡投資額在120萬歐元以下的企業,以自有資金投資占總投資12%以上的,即可獲得補助資金,最高補助額可占總投資的1/3。
(2)研究與開發補貼。為鼓勵中小企業使用新技術和加快技術改造,提高中小企業競爭力,發達國家設立政府專項基金,對中小企業研究與開發給予資助。政府制定各類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與開發計劃,對符合計劃條件的中小企業,給予專項補貼,專項基金和技術創新與開發計劃一般由政府的中小企業主管部門管理和實施。美國中小企業局(SBA)的主要任務就是以擔保方式鼓勵銀行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具體做法有:一是一般擔保貸款。SBA對75萬美元以下的貸款提供總貸款額75%的擔保,貸款償還期最長可達25年。二是少量的“快速車道”貸款擔保。對中小企業急需的少數“快速”貸款提供50%額度比重的擔保。三是出口及國際貿易企業的貸款擔保。擔保貸款不低于50萬美元,擔保比例可高達總投資的90%。法國小型企業研究與開發支出的50%由政府提供,法國設立為中小企業推廣新技術提供資助費用的國家科研推廣局,對由研究人員創辦的企業,提供償還期為15~50年的20萬至30萬歐元的無息貸款。
貼息貸款。德、法等發達國家以較少的財政資金帶動大量社會資金參與對中小企業援助。財政資金以貼息貸款方式落實到企業,一是對中小企業的自由貸款給予高出市場平均利率部分的利息補貼,使中小企業能夠按市場平均利率獲得貸款;二是對中小企業的長期低息貸款提供貼息,幫助中小企業獲得最難取得的長期信貸資金。這些方法許多發展中國家也開始采用。
政府優惠貸款。為解決中小企業獲得長期貸款困難問題,政府用財政資金通過私人金融中介機構,或建立專門的政府金融機構向中小企業直接提供少量的優惠貸款援助。這類長期低息貸款利率一般比市場利率低2~3個百分點。其具體做法是,政府設立專門的中小企業長期低息貸款專項基金,或建立專門的政府金融機構,由他們按一定的標準選擇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發放貸款。
發達國家對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
發達國家對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主要是集中在對所有中小企業實施的普惠政策方面。多數發達國家都在統一稅收制度的基礎上,對中小企業融資實行稅收減免及其他優惠政策,為中小企業自籌資金提供便利條件。通過各種稅收優惠,可使中小企業的稅負減少一半以上,使其稅負總水平由占增加值的30%降至15%左右。
降低稅率。許多發達國家對中小企業均實行降低營業稅、周轉稅和增值稅等流轉稅和企業所得稅、利潤稅等直接稅的稅率,比正常稅率低5~15個百分點。英國中小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0%,比大企業低10個百分點。美國對中小企業的個人所得稅下調了25%。對雇員在25人以下的企業,公司所得稅按個人所得稅稅率繳納。
稅收減免與返還。稅收減免包括全額減免、定額減免和定比減免,主要是針對中小企業的創建時期和其產品與服務的出口環節,以促使中小企業實現技術進步。日本政府為科技型中小企業制定了各種稅收優惠政策。《增加試驗研究費稅額扣除制度》規定,當試驗研究開發經費的增加部分超過以往最高水平時,對增加部分免征20%的稅金;對于從事計算機制造的廠商,可增加25%的科研稅務貸款,可扣除50%的軟件提供收入,可作為用于軟件開發費用的免稅儲備,可扣除相當培訓軟件工程師開支金額和相當于售價的2,5%用作意外損失儲備金;《促進基礎技術開發稅制》規定,對購置基礎技術開發的資產免征7%的稅金。
提高固定資產折舊率。一是加速技術設備的更新換代,二是降低當期的應稅額,從而減少稅款。日本推行加速折舊方式以來,對新興產業的設備使用年限縮短至4~5年,對于新開業企業所購人或租借的機器設備(須經認定)和現有企業為提高技術能力而購入或租借的機器設備,在第一個年度內或是作30%的特別折舊,或是免交7%的稅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