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人體里最長的器官,它占整個胃腸道的75%左右,但它的腫瘤發生率只占胃腸道腫瘤的3-6%,它的惡性腫瘤發生率只占胃腸道惡性腫瘤的1%。與結腸比較,它們的長度之比是4:1,粘膜面積之比是10:1,但二者的腫瘤發生率之比為1:40,那么——
誰有五層防護網
小腸為何不易發生癌變呢?
●答案1:堿性環境
小腸中總體呈現一種弱堿性的環境。弱堿性環境是適應人體正常細胞活動的環境,而腫瘤比較喜歡在酸性環境中生長。
●答案2:干凈、細菌少
小腸環境比較清潔,細菌少,所以小腸內毒素就少,刺激也少。
●答案3:運動多
小腸每時每刻都在運動,甚至在食物排空的時候,小腸也在運動。
●答案4:免疫球蛋白A豐富
免疫球蛋白A,學名IgA,它就像小腸壁細胞外面的一層防護墻,把有害物質隔離開來了。
●答案5:保護酶高
保護酶就像一把把針對病菌的小刀子,胃里的許多細菌到小腸里就被它們殺死了。
中間最安全
我們再從整體來看,小腸的功能是吸收營養,營養物質通過小腸壁表面的小孔被吸收到毛細淋巴管中,再經過多重管道運輸,被運送到肝臟中加工、分解、解毒、代謝,比如其中的氨基酸被轉變成蛋白質,糖被轉變成葡萄糖,然后再輸送到全身使用。因為食物首先要經過食管和胃,終極廢物要排到大腸,最后堆積到直腸,所以胃癌、食管癌比較常見,大腸癌,尤其是直腸癌,發生率也比較高。通俗地說,兩頭多,中間少。而小腸處于中間位置,它接觸的多是營養物質,所以小腸癌幾乎很難遇到。
小腸也有危險地段
腫瘤雖然不愿意招惹小腸,但小腸也并不是與癌癥絕緣的。在小腸中,十二指腸的腫瘤發生率相對較高。十二指腸在哪?食物經過食管、幽門,進入小腸,小腸最開始的、到發生拐彎之前的這段,它大約有十二個手指的寬度,大約20多厘米吧,被稱作十二指腸。
【典型病例】
李娟的丈夫大劉最近經常胃反酸、打嗝,李娟說他胃病又犯了,可大劉吃了幾天胃藥,效果不明顯。一周后,大劉又添加了上腹疼痛的癥狀,李娟還堅持他是胃病,大劉卻說這次和以前的胃痛感覺不同。李娟只好請假陪丈夫去了一家小診所,大夫給他檢查血液后,說他得了胰腺炎。又是打針又是吃藥,折騰了一周也沒好轉,這天早上大劉起床后對鏡子忽然發現自己的眼睛變黃了。是不是得肝炎了?聽說得了黃疸,眼睛就會發黃。這下李娟也害怕了,他們趕緊去了大醫院。結果出人意料,醫生診斷大劉得的是十二指腸囊腫。
在十二指腸的中上端有個特殊的小開口結構,它與胰腺相連,胰液就是通過這個小開口流入十二指腸,再進入小腸中的。另外,肝臟產生、貯存在膽囊中的膽汁,也是通過膽管,經由這個小開口部位,進入小腸的。這就相當于一個特別的“三通”結構。這個開口的學名叫做“十二指腸乳頭部”。如果乳頭部長了腫瘤,哪怕只有一厘米,就可能阻塞這個三通的開口,導致消化液減少,造成食物不能消化、胃部不適、反酸等癥狀。同時,由于胰液不能正常排出,就會引發胰腺炎,產生疼痛;由于膽汁不能正常排出,它就會進入到血液中,從而引起病人眼球變黃、皮膚變黃等癥狀,所以很容易造成誤診。
根據臨床經驗,小腸發生癌變,幾乎肯定是發生在十二指腸乳頭部。那么乳頭部的病變如何排查、避免誤診呢?做個胃鏡就清楚了。不要認為胃鏡只能檢查胃,它可以下到十二指腸部位。正常的乳頭部就像一個小泉眼,胰液膽汁細細的往外冒,而如果發生病變,這里就像一個小鼓包。如果是癌,只能手術治療;如果是腫瘤,而且還不到1厘米,在胃鏡下就可以拽掉的,道理就這么簡單。
十二指腸潰瘍會癌變嗎
十二指腸潰瘍日常的發生率很高,它是如何引發的呢?
胃液是酸性的,如果胃液上返,就會灼燒食管,引起反酸,當然胃液正常情況下是混合著食物下行的。由于小腸中的胰液膽汁都是強堿性的,胃酸能被它們中和,所以整個小腸呈現一種弱堿的環境狀態。但是乳頭部——就是胰液膽汁進入小腸的那個開口,它以上的十二指腸部分是沒有胰液和膽汁的,而這部分同樣屬于小腸的構造,卻要經常受到酸性胃液的侵蝕,所以這部分的潰瘍最多見。再說得具體一些,在十二指腸剛開始與胃交接處,也就是從幽門口剛出來的這個地方,學名叫做球部。由于球部位于在十二指腸最上端,所以它的潰瘍發生率也就最高。
但是臨床觀察,十二指腸潰瘍是幾乎不會發生癌變的,請大家放心。
息肉癌變也是人們經常所擔心的。當然,與大腸一樣,小腸中也會發生息肉,這也多發生在十二指腸部位。但是,小腸息肉與大腸息肉的所處環境是很不同的。大腸里面貯存的是糞便,毒性廢物對息肉的侵蝕和刺激是一刻不停的,而小腸里面的環境比較好,上文已經談到了,所以小腸息肉也就不會發生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