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不景氣,裁員也許是度過寒冬的一種方式,但處理不好,可能引發無窮的危機。
被裁的和留下的都需要心理疏導
金融危機帶來全球范圍內的裁員大潮。在搜索引擎里鍵入裁員,會跳出許多條裁員的新聞。心理咨詢師王懷齊表示,不同的經濟大環境下,遭遇裁員,人的心態完全不同。“在經濟繁榮時期,被炒員工心理普遍較樂觀,他們覺得可拿到一筆賠償金。之后再找個待遇相當的工作也不難,說不定還會找到更好的發展機會。而現在,大環境不景氣,工作難找。被炒掉的人心理狀態會比較糟糕,如果不進行有效的干預,很可能引發極端的行為。”
“昨天還在加班,今天怎么就被裁了呢?”“是不是我得罪了經理,他公報私仇!”得知自己被裁后,許多人第一時間有這類反應。王懷齊分析說,恐懼、害怕、憤怒、敏感等情緒很正常。而一些白領精英,一直都一帆風順,一夜間失去工作,其產生的失落情緒可能更甚。他們忽然發現,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自己無能為力,可能會對未來充滿擔憂。
裁員中幸存下來的一些人,也需要心理疏導。有的人會擔心,會不會還有下一輪裁員,到時自己是否會被裁掉。有人會內疚,覺得是否因為自己導致別人失去工作。有人會變得焦慮,覺得以后工作千萬不能出錯,甚至產生強迫癥。還有的人內心狀態非常不穩定,搞不明白為什么自己會被留下?
王懷齊認為,裁員后,企業本身也將有一段時間處于創傷期。對于裁員的處理是否恰當,會影響到企業日后的發展。處理恰當的,也許在危機過去后,有一些員工依然可以回來,發揮他們的能量。處理不恰當,被裁的員工也許會帶著怨恨在外罵老東家,帶來公關危機。
特殊人群要特殊對待
如果裁員的決策已成事實,那么,該如何操作,才能盡量避免可能引發的心理危機呢?
首先企業要明確什么員工不能裁和不適宜裁的。對于孕婦、殘疾人,國家有相應的規定,在裁員中需要遵守。一些員工剛買房子,承受巨大的還貸壓力,有的員工家中剛剛發生某些變故,要充分考慮到他們的承受能力,裁員過程中,給予更多關注,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裁員現場要有心理專家。另外,平日里和公司有矛盾的員工,對他們裁員時最好有專家陪同。
第二,要讓被裁者覺得體面和被尊重。
第三,真心誠意幫助被裁員工度過困難。如為他們寫推薦信,介紹新的工作機會等。
第四,對留下的員工,要做好安撫工作。讓他們清楚為什么被留下。告訴他們裁員計劃進行到什么階段,接下去還會不會裁員。裁員結束后,可安排留下員工參加工作方面培訓,告訴他們下階段公司的發展目標。給他們一個新的目標有助于他們盡快走出情緒的低谷。
專家認為,經歷金融危機對個人成長并不是壞事。春種、夏長、秋收、冬藏是自然規律,坦然面對就好。“北極熊到了赤道就無法生存,可人卻不同。人的適應力強,越成熟的人適應力就越強。人的成長總是伴隨著各種不同的挫折的。挫折讓人意識到自己的局限,在你坦然接納它的同時,你也就超越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