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團圓的日子,尤其那些長年獨居的“空巢老人”或者長年患病住院的老年人,更企盼過春節時兒女團圓、全家團聚。但是團聚畢竟是短暫的,春節一過完兒女們就要走了,這就使得一些老人由企盼、喜悅再到失落,情緒大起大落。
因此,春節過后是“空巢”老人患 “節后抑郁癥”的高峰期,個別患者甚至需住院治療。
節日期間,因為親朋好友、子女都在身邊,老人的心理神經一直過于亢奮,原來的生物鐘也被打亂了。節日過后,寬松、愉快的氣氛陡然消失,前后反差巨大,老人心理上產生嚴重失落感,導致抑郁癥發生。其癥狀有頭暈、疲憊、無精打采、食欲下降、難以入睡、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嚴重的還會出現胃腸功能紊亂、失眠、抑郁、焦慮,甚至出現心腦血管意外等。
此時,子女的一個平安電話、一句問候都是慰藉寂寞老人最好的“心靈雞湯”。預防老人“節后抑郁癥”,子女返家后一定要及時打電話向老人報平安,工作之余,要經常打電話與老人聊聊,逐漸轉移老人們的注意力。老人節后也要盡快適應節后生活,可以走出家門找老朋友、老鄰居解解悶。只要調整得當,“空巢”老人的“節后抑郁癥”一般半個月內就可緩解,除了特別嚴重的,一般不需要服藥治療。此外,除了節假日,“空巢”老人平時也要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以防止心理問題的侵擾。
● 空巢心理問題之一:
無成就感
退休后,原有的生活節奏被徹底改變,老年人難免會出現一段不適應期。在家里無所事事自然感到冷清、寂寞。
【專家解釋】:人際圈子窄、興趣愛好少,還不能適應退休之后的生活,導致心理上的無成就感。
?藎建議:在退休之前就應計劃退休之后的生活,退休以后可以做自己平時喜歡又沒有時間做的事情,擴展自己的愛好,比如畫畫、書法、音樂、釣魚、爬山等。擴大人際交往,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在這些活動中獲得成就感。
● 空巢心理問題之二:
對子女情感依賴性強、孤獨、焦慮
很多老人經常打電話給子女,或者做好一桌飯菜等孩子們回去,甚至因為想見見子女而產生軀體疾病。如果子女感到厭煩或者嫌其啰嗦,將會加重老人心理上的孤獨、焦慮感。
【專家解釋】:人老了越來越像小孩,對子女的依賴好比兒童時期孩子對父母的依賴。這種強烈的依賴來源于“分離焦慮”,所以,家里的老人會經常打電話給你,“啰嗦”很多事情。
?藎建議:其實子女只要回家看望一下老人,和他們聊聊天,你會發現父母的需要很簡單,他們需要被關注。心理問題從軀體上的疾病體現出來,潛意識里就是希望被愛、被關注。所以,對子女來說,聽老人講述的內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聽。如果子女學會傾聽,至少可解決父母80%的心理問題。
● 空巢心理問題之三:
不再被需要
【專家解釋】:老年人的心理問題多源于和子女之間關系出現了問題。時下,一對年輕夫婦贍養4個老年人的現象屢見不鮮。子女有了自己的小家庭,難得回家看望父母,家里的老人就會產生一種“沒人再需要我”的感覺,所以有的老人才感覺“自己是垃圾”。
?藎建議:父母需要的關心,并不是我們認為的生活上的照顧,而是“被需要的感覺”,比如子女可以給老人談談個人工作上的問題,雖然他不一定給出建議,但老人覺得子女還是需要我的指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