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為之鼓掌的,恰恰是那份對婚姻的認真態度。
什么叫“有言在先”?看到一則消息,說是一對男女打算結婚,為了做到“有言在先”,特意不辭勞苦,親手起草了一份《結婚協議》,協議共有14條內容,涉及家務、生育、感情、事業、生活費用等婚后生活的諸多細節。這份協議和曾經流行過的“婚前財產公證”不同,這是一份“感情協議”,也就是說男女雙方之所以簽署這份協議不是出于“保護個人婚前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的庸俗目的,而是為了保證感情生活的質量如芝麻開花節節高。值得一提的是,這份協議為婚姻保護制定了一系列“量化”的標準,我真的希望這份協議能像“川菜菜譜”一樣,為天下有情人提供一個百年好合白頭到老的范本。
我看了關于該協議的部分摘編,覺得很有意思。協議很正式地分為甲乙方,甲方為男方,乙方為女方;協議中有“家務篇”、“性格磨合篇”、“婚后社交篇”以及“夫妻生活篇”等諸多篇章,每個篇章都有具體內容。比如在“家務篇”中提到“甲、乙雙方應根據各自的特長共同做好每天的家務瑣事”;“所有家務要平均分配,自覺完成(如:做飯者不洗碗);換下的衣物要及時清洗,不能任其堆積如山,置之不理。”再比如“婚后財產篇”中雙方約定:“兩人共同負擔生活中的公共費用,其他費用實行AA制。”所謂公共費用包括買家具、電器、生活用具及柴米油鹽等,而其他費用是指兩人添置衣物、出外就餐這一類。協議還規定了“所購住房為夫妻雙方共同財產,住房首付款由雙方共同承擔,因收入有差異,月供甲方承擔60%,乙方承擔40%。”此協議自結婚之日起生效,可作為婚后的日常生活準則。”
我覺得最絕的是協議還有相關附件,其中包括一周看幾次電影、孩子出生后的撫養細節等,《協議》中甚至還大大方方地寫明:“雙方婚后也要盡量保持戀愛狀態,享受生活樂趣。”
婚姻生活千頭萬緒,靠“有言在先”能保證“我們的生活比蜜甜”嗎?能還是不能?這我不知道。但我對該協議抱有強烈興趣的是,如有一方違反協議,另一方能怎么樣呢?比如說在“性格磨合篇”中規定:“生活習慣如不一致,要盡量相互適應,并包容對方的小缺點。”“如一方心情不好時,另一方應盡量忍讓,不與其計較;雙方若發生爭執,甲方應自覺退讓。”甲方即男方,那么萬一男方沒有自覺退讓,作為乙方的女方怎么辦呢?是拿著協議上法院要求男方履行協議還是要求登報道歉?
古人說“海誓山盟”,望文生義大約就是指“海一樣的誓言,山一樣的盟約”。可是到了“山盟雖在,錦書難托”的時候,還不是一句空話?當然這是悲觀主義的態度,在樂觀主義者看來,曾經有過承諾總比沒有過要強——畢竟兩個人曾經自愿簽署過保障婚姻成果的協議。我認為這樣一份協議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兩個人準備將愛情進行到底的決心。
舉步四望,我們缺少的,正是這種敬業精神。吵吵鬧鬧,分分合合,我們不想卻又不斷深陷其中。也許,這份愛情協議最后會成為一紙空文遭到世人的恥笑,但是我想無論怎樣,作為第一份“婚姻協議”,至少具有文本上的意義。也許有人指責這樣的婚姻協議太少浪漫,但是能做到認真嚴肅地在婚前制定一份協議,至少表明他們對婚姻的認真態度,還有對婚姻經營的細致設想。
所以,我要為所有認真結婚的男女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