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在現代人中是一種常見病。確診后,除遵醫囑用藥外,還有很多高血壓患者自己去藥店買藥服用。近年抗高血壓藥物研制進展相當快,特別是β-受體阻滯劑、鈣拮抗劑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新型降壓藥,種類繁多、藥名林林總總,進了藥店,就像進了“自助餐館”,店員會把一盒盒捧到你的面前。小心!DIY可不是拿自己身體開涮哦。
“胃口”難調型:選非所需
一位高血壓老年患者從藥店買來安替洛爾服用,血壓雖然降下來了,可出現了乏力、頭暈眼花,到醫院一查,脈搏只有50次/分左右。原來這位老人以往心率就慢,而安替洛爾是β-受體阻滯劑,有使心率減慢的作用。另一位高血壓患者服用硝苯地平,結果服了藥不僅頭痛得厲害,還心慌得要命,脈搏達到120/分。這是因為硝苯地平這類藥在降壓同時還有引起交感神經活性反射性增強,加速心跳的作用。后一位患者正屬于交感興奮型,本來心率就在80~90次/分,再服這種藥,可謂火上澆油。很顯然,是“自助餐”不合兩位患者的胃口。如果把兩位老人用的藥,相互交換一下,那效果就會很好。
“暴飲暴食”型:撐脹失控
吃自助餐的人,千萬別暴飲暴食,人治病也常犯“恨病吃藥”的毛病。一位老人服用卡托普利12.5毫克,每日3次,感到效果不佳。他一狠心把劑量翻了一番,改為25毫克,每日3次,結果很快出現了皮疹、味覺喪失、發熱等不良反應,化驗發現嗜酸細胞增高及蛋白尿,后來還出現了低血壓和腎功能不全。這是典型的矯枉過正,引發毒性反應。因此降壓藥還是要按規定劑量服用。
“忍饑挨餓”型:隔靴搔癢
陌生人初邀用餐,總會是羞羞答答忍饑而終,同樣服降壓藥也會出現這種情況。有人聽說,心血管藥吃多了,會有不良反應,于是使用尼群地平,每次10毫克,每天1次,所以血壓一直降不下來。這是杯水車薪,藥力不足。如果改為每日2次,一般1周后血壓就會降至正常。治療高血壓的藥物,必須達到足夠劑量才能發揮作用。
隨機不均型:前功盡棄
不少患者使用降壓藥,真像吃自助餐一樣,遇上就飽餐一頓,平時工作忙起來,就挨餓幾天。一位忙碌的經理,高血壓癥狀明顯了,買回一堆藥吃上幾天,癥狀稍輕,藥就被扔到一邊,還美其名曰這叫“游擊戰術”、“打打停?!?。不料數周后,他突然中風,醫生一量血壓,200/120毫米汞柱。醫生說,實際上該經理這種打打停停的戰術,對高血壓根本達不到治療目的。目前尚無一種藥物可以根治原發性高血壓。所以服用降壓藥必須長期堅持,有的甚至需要終生維持。
治療高血壓用藥一定要按照個體化治療原則,因人而異。實際上沒有一種藥普遍適用于所有的人,在別人身上療效很好的,自己使用就可能沒效,甚至還可能出現問題。所以,絕不可搬用別人的經驗,用按別人的藥方服藥,還是在醫生指導下有規律地用藥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