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不勝收的月亮的確是個奇跡。
關于月亮的故事,也一個比—個迷人。
我就聽說過一個:太陽、月亮、星星是一家,太陽是爸爸,月亮是媽媽,星星是孩子。太陽爸爸挺殘忍,每天早晨都要吃掉幾個星星,星星的血染紅了云彩——這才有了紅色的朝霞。星星極怕爸爸,總要在太陽出現時躲得無影無蹤,他們只愿意和溫柔的媽媽在一起,所以只在夜里出現。他們害怕被爸爸吃掉,嚇得一個勁地眨眼,一想到不幸被吃的兄弟姐妹,還會傷心地哭。淚水灑在地上,變成了早晨晶瑩的露水。月亮媽媽怕星星被吃光了,所以每個月都要生一次星星,于是懷孕時胖乎乎的,生產后才瘦兮兮的。懷孕時叫滿月,挺輝煌挺燦爛,而一旦星星們出世,她也就再次變得苗條起來,彎彎得像眉毛,就連名字也變了,叫月牙兒!
平心而論,這故事編得挺有“道理”:星星的確在眨眼,也的確只愿意和月亮在一起;有太陽時的確看不到星星;朝霞也的確是紅的;早晨的確有露水,月光也的確是溫柔的——像媽媽。
月亮時圓時缺,既給人盼頭又給人遺憾,滿月時光華如水,殘月時彎彎如鉤,人們看到月亮時,也總會被引發許多既遙遠又神奇的聯想,有甜美無比的,也有感傷無限的。
請聽席慕容的小詩《今晚》:
那個時候/我是多么地年輕/就連月亮/也在悄悄地/愛慕著我的美麗/她常常不經邀請/撩開垂掛的窗帷/傾聽/你和我的秘密/然而/終于有一天/我們驚慌地發現/月亮已經疲倦/我和你/也漸漸地倦了
無疑,《今晚》一詩理應屬于感傷的一類,事實也正是如此,人一旦有了“倦意”,也就有了遺憾,有了困惑,甚至有了苦痛。把這種感受說通俗了,不就是怕“老”?就好像李白的詩:“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p>
是的,誰都不希望老,誰都盼望著青春永駐。那么,如果有了“倦意”,怎么辦?挺簡單,把它扔掉。
“老”是一種必然,的確不能抗拒,但別讓心情“老化”,卻又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讓通俗歌唱的那句“天天都是好日子”變成現實吧。
不過也需要一個前提:要有美的心情。
什么叫好日子?說白了,就是用美的心情留住美麗的那些日子。
怎么留住美麗?
有個辦法:別讓愛老了,別讓心情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