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年的經濟走勢對職場的影響和沖擊依舊巨大。之前無比鮮亮的行業,如房地產行業、金融行業、出口行業等,正在這場寒冬中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在新的一年,這些行業的發展依舊處于低谷中嗎?它們給就業帶來怎樣的影響?就此,我們采訪了北京正略鈞策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合伙人、高級副總裁劉海梅女士。
十大行業發展持續震蕩
面對這場在改革三十年之后爆發的經濟危機,劉海梅女士認為,目前經濟危機的表現還沒有達到高潮,這次經濟危機很可能要持續到2009 年年底。因為,一方面國外經濟危機所帶來的連帶影響還有一個時間差,負面影響還未完全暴露;另一方面,國家出臺的各項宏觀調控政策尚需要時間來落實。
劉海梅女士分析,2009 年市場中各個行業都是相互牽制的,一個行業的危機就會導致其他行業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雖然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但在2009 年一年里房地產行業仍將持續處于低谷期,這主要和人們的心理預期有關,人們會繼續觀望房子的價格走勢,在大家都認為房子還會降價的時候就不會有大量的購房消費,商家的商品賣不出去,就談不上企業的復蘇。房地產的持續低迷,將導致與其相關的建筑行業、與房屋銷售租賃有關的服務行業、廣告行業持續不景氣。
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的出口貿易行業不可避免將繼續走低,連帶制造行業也將持續震蕩。
當工作在各個行業的人們面臨行業震蕩,企業減薪、裁員時,他們的危機意識加重,一些非生活必需的消費品和項目勢必減少。因此,引發國內的旅游行業、貿易行業、汽車行業、物流行業在2009 年里依舊是“嚴寒”。
但在任何情況下都有例外的存在,劉海梅女士指出,經濟危機中也會有一些行業積極地發展,比如一些走研發路線的企業,因其產品具有獨創性,同時順應了國家經濟結構調整的步伐,這些企業會在這次經濟危機中受益。但畢竟這些企業還是少數,2009 年各行業的大勢還是消極的。行業的震蕩走勢,又勢必影響人們的就業。
影響:三大職場群體就業需謹慎
行業震蕩,給就業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人才需求量減少。劉海梅女士指出,應屆畢業生、一般員工和農民工這三大人群受到的就業沖擊最大。
應屆畢業生:2009 年的大學生就業面臨更大的挑戰。劉海梅女士指出,經濟危機中會更凸顯應屆畢業生“缺乏甚至完全沒有工作經驗”這一劣勢,而且大量企業對人才需求的銳減,讓“僧多粥少”的形勢更嚴峻。
一般員工:由于其可替代性很強,有的員工甚至屬于可有可無一族,所以當企業面臨危機,普通員工將首先被企業用來“節約成本”,成為裁員大軍中的一員。對于那些從事特定行業的一般員工,他們不僅極有可能被裁掉,同時專業又限制他們很難在其他行業找到“飯碗”,加大再就業難度。
農民工:因為經濟危機,農民工出現了大量“回巢”現象,他們曾經活躍在建筑業、房地產業和貿易行業的最前沿,但這些行業的輝煌不再讓他們不得不離開剛剛熟悉的城市。但是,政府也推出了大量的利好政策以及就業輔助計劃,來幫助這一群體。
對策:調整心理預期
2009 年的職場,會給很多人帶來落差,對于應屆畢業生來說,他們的落差是更大的競爭換來不太理想的崗位和薪酬;對于那些職場中人,加薪幅度的減少、裁員、減薪都會帶來些許的失望。劉海梅女士認為,要想度過這個職場的冬天,必須要做的就是:調整心理預期。應屆畢業生在這個時候一定要爭取就業,先就業再擇業,首先完成從一個校園的稚嫩小生向職場人的過渡;職場中人,如果被裁員,不妨選擇學習充電,以待“山花爛漫時”;沒有被裁員的人,要慎重選擇跳槽,因為跳槽后試用期的風險比以往都要大。
采訪手記:此次金融海嘯,其實就是社會生產的一次大洗牌:科技含量高、具有品牌獨創性的企業成活了(如研發行業),對環境和資源依賴性強的行業遭遇了危機(如房地產業)。而此次危機對人才來說也是一次洗牌,就如劉海梅女士所說,能為企業帶來發展的中高層人才是不會被替代的。這讓我不禁想起,職場的發展規律與經濟發展是一樣的,那些在企業中具有獨創性的中高層人才,即使是在經濟危機中,依舊可以微笑應對,風險更多地屬于那些普通的人力資源。
應對裁員的六道防護墻
遇到裁員怎么辦?該如何看待裁員?裁員之后該如何尋找新的工作?谷歌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李開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出了六點建議。
李開復說,被裁確實是一種挫折,但是員工不能把這種挫折當作懲罰,而要當成一個新的起點。而為了防止被裁員,員工在平時工作中不僅僅要關注自己的工作安排,也應該主動推銷自己,多學習新技術,拓展自己的視野。
第一,在選擇自己的職業時,盡量選擇現金流充足、歷史記錄良好、財務報表良好,并且經過考驗的公司。在危機發生時,這樣的公司往往具有一定的抗風險能力。
第二,盡量選擇公司里最核心的部門工作。因為核心部門是最容易受到保護的部門,而一般行政、人事或者非核心的部門容易在危機中首先遭遇裁員。
第三,盡量增加適應性。比如做市場的員工可以接受換崗,在銷售部門做幾年,做研發的員工可以嘗試在市場部門工作。在一個公司做過的崗位越多,適應性越強,而公司在裁員時,會傾向于將熟悉業務層面較多的員工留下。
第四,在工作的同時,要與時俱進地學習,延續自己的競爭力。當你掌握了最新的技術和業務,就會永遠處在業務線的前沿。這樣,無論是否遭遇裁員,都會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第五,做一個有自覺心的人。所謂自覺心,就是要清楚自己的業績處在公司的大致水平,而不是被通知要裁掉的時候,才知道自己落后于一般水平。
第六,注意溝通,提高情商,確定自己的工作成績被別人知道,學會適度推銷自己。在不過分邀功的情況下,讓人知道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