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前不久,廠里為趕制一批貨物,安排我們每天工作12 個小時。我們由于連續4 天加班,非常疲勞,就拒絕繼續加班,沒想到廠方竟然指使保安辱罵、毆打我們,非要我們加班不可,還不準我們走出工廠大門。我們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但廠方要我們賠償損失,我們只得繼續加班。請問廠方的要求合法嗎?其行為是否違法犯罪?
小邱
A:首先,廠方的此種加班安排是違法的。《勞動法》第36 條規定,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 小時,平均每周不超過44 小時。第41 條規定:“……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1 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3 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36 小時。”據此,廠方侵犯了員工休息休假的權利。
其次,你們有權解除合同。《勞動合同法》第38 條第2款規定:“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因此廠方要你們賠償損失,無任何法律依據,相反應依法向你們支付經濟補償金。
最后,為保護勞動者的人格尊嚴和人身自由權,《勞動法》第96 條規定: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由公安機關對責任人員處以15日以下拘留、罰款或者警告。《刑法》第244 條規定了強迫職工勞動罪,即用人單位違反勞動管理法規,以限制人身自由方法強迫職工勞動,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責任人員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所以,你們有權隨時解除勞動合同,并可向有關部門舉報,對該廠的違法行為進行處罰,直至追究其刑事責任。
Q:我與原工作的建筑公司因勞動糾紛,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在仲裁員的調解下,我們雙方達成了調解協議。在領取調解書之前,我覺得這份調解協議的內容明顯偏向于建筑公司,我的一些權利沒有得到體現。請問,我能否反悔?調解書可申請強制執行嗎?
孔先生
A:你來信咨詢的問題,在2008 年5 月1 日起施行的《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中有比較明確的規定。該法第42條規定,勞動爭議案件“仲裁庭在作出裁決前,應當先行調解。調解達成協議的,仲裁庭應當制作調解書。調解書應當寫明仲裁請求和當事人協議的結果。調解書由仲裁員簽名,加蓋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后,發生法律效力。調解不成或者調解書送達前,一方當事人反悔的,仲裁庭應當及時作出裁決。”你尚未簽收調解書,說明該份調解書還沒有發生法律效力,你可以反悔,然后由仲裁庭作出裁決。
對發生法律效力的勞動爭議仲裁調解書,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民事訴訟法》第201 條規定:“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51 條規定:“當事人對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裁決書,應當依照規定的期限履行。一方當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理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執行。”
Q:一個月前,我被查出患了急性肝炎,需住院治療。因我的勞動合同還有一個月就到期,所以單位勞資科負責人說住院不能超過一個月,一個月后要準時回來辦理終止合同手續。但一個月后我還沒有完全康復,醫生說至少還需住院半個月。此時,單位派人到醫院催我回去辦理合同終止手續,并說自勞動合同期滿之日起的醫療費單位不予報銷。請問,單位的做法和說法是否合法?
殷女士
A:《勞動合同法》第42 條規定:“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依照本法第40 條、第41 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一)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或者疑似職業病病人在診斷或者醫學觀察期間的;(二)在本單位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并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四)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的;(五)在本單位連續工作滿15 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 年的;(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該法施行前原勞動部《關于貫徹執行〈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34 條也做出了類似規定。由此可見,用人單位對勞動合同期滿而又處于醫療期內的職工,都不得終止與其的勞動合同,而必須延續到醫療期滿。所以,單位的做法和說法都是錯誤的,應當給你發工資和報銷醫療費至醫療期滿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