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目前從事的職業嗎?如果有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你還愿意從事目前的職業嗎?針對“心目中的理想職業”這個話題,零點研究咨詢集團對北京、上海、廣州、沈陽、西安、武漢、成都等7 個城市1883 名18 ~ 60 歲城鎮居民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調查結果顯示,以科學家為代表的知識型職業不僅是最受人們尊敬的職業,而且越來越成為人們選擇職業的熱點。
當前:最受尊敬的是科學家,最愿意做的是公務員
在被問及“您認為最受人尊敬的職業是什么?”時,科學家(38.4%)以明顯優勢成為最受人們尊敬的職業,而在選擇自己最希望從事的職業時,選擇科學家的比例僅為4.6%,遠遠低于公務員(15.7%)。這種巨大的反差背后隱含的是當下職業聲望(Occupational Prestige)與職業期望之間的背離。影響職業聲望的因素包括職業環境、職業功能和任職者的素質要求。雖然以科學家為代表的知識型工作者的職業環境未必是最好的,但毋庸置疑的是,他們對國家政治、經濟、科學文化發展的意義以及為提升人們公共福利水平所承擔的職業功能是職業結構中最大的,同時知識型工作者的職業素質往往高于其他類別的職業,因此其職業聲望最高,成為最受尊敬的職業。
而職業期望是個人職業價值的直接反映,與個人對職業帶來的收益與付出的判斷相關。目前,國內知識型職業一方面在“名利”上無法與演藝、體育明星或是企業管理人員甚至公務員相比,另一方面其對任職者的職業素質的較高要求又形成了進入這一領域的壁壘( 見圖1)。

未來:知識就是生產力
知識型職業“叫好不叫座”的形成有其特定的歷史和現實背景,但這并不代表著知識型職業未來的發展趨勢。調查發現:與自己希望從事的職業相比,父母更希望自己的子女將來成為科學家(自己4.6%,子女10.2%)。
父母更多地希望子女從事知識型職業,一方面是由于其職業聲望;另一方面,科學技術不斷給生活帶來巨大變化,越來越快地轉化成社會生產力,刺激人們提高了對這類職業的價值判斷。
在知識型職業以外,公務員不僅是人們自己希望從事的首選職業,也更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從事該職業。據媒體報道,去年農業部某職位的國家公務員招考比例達到了1 ∶ 3082,而今年這一比例又一次被刷新。研究人員認為,這和公務員相對其他職業更高的福利待遇等隱性收益以及更高的工作穩定性相關,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公務員招考環節對應職者的學歷和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 見圖2)。
我們生活在一個知識和科學技術就是生產力的時代,我們希望,科學家、教師等知識型職業不僅受到人們的普遍尊重,并且能夠吸引越來越多的高素質人才加入。
(零點調查 指標數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