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的資源動員和整合能力,使中央電視臺在北京奧運的系列報道中,全方位、多渠道地實現了傳播效益 最大化,提升民族精神、彰顯時代特色,創造了以媒體設置社會議程的范例
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隨著鳥巢上空那一幅晶瑩剔透的畫卷慢慢展開,中國完成了近年來在樹立國家形象上的一次最成功的文化輸出。而由BOB(北京奧林匹克轉播有限公司)提供的超過5400小時的高清電視轉播信號開創了奧運電視轉播歷史上的新歷程。
作為北京奧運會中國大陸地區獨家擁有轉播權的電視機構,為了最好地呈現這場在家門口舉辦的重要賽事,中央電視臺投入了前所未有的力量。早在2002年北京申奧成功一周年之際,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即開辦了奧運欄目《北京2008》,到2008年奧運會開幕前夕,體育頻道先后開播的奧運欄目多達二十幾個,為奧運會做了豐富的前期鋪墊。
為了不辜負國人的期望,中央電視臺為北京奧運會專門成立了賽事報道系統、場外非賽事報道系統、對外報道系統、技術系統、行政系統、廣告營銷系統、新媒體系統等七大系統,傾注全臺力量辦好奧運轉播。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9月30日,央視五套更名為奧運頻道,以帶有奧運會五環標志的新臺標,以及全新的頻道包裝展示央視的奧運舞臺。賽會期間,中央電視臺更是投入了CCTV1、2、3、5、7、12和高清7個開路頻道和兩個數字付費頻道,超過3000人參與報道工作,節目播出總量超過2796小時,這一報道規模在奧林匹克歷史上亦屬罕見。
賽事優先、直播優先,北京奧運會期間,為了更好地突出現場和突出中國,央視體育中心第一次使用了全新的報道方式——設立在現場的綜合報道系統至少設置五個攝像機位,改進了過去單邊系統只設單機的情況。此外,央視還在現場投入了大量的ENG來跟蹤拍攝重點運動員和賽場內、奧林匹克核心區內發生的一些重要新聞事件,尤其是一些新聞細節。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奧運會賽事轉播中央電視臺打破慣例,首次實現了不延時直播。此舉被業內普遍認為是央視遵循新聞規律、實行國際標準的一大變革。除了集結最大的力量報道奧運會,央視還承擔了乒乓球、羽毛球、現代五項、網球、籃球、排球六個項目的公共信號制作,培養了一批具有國際標準制作經驗的媒體從業人員。
除了最受矚目的賽場轉播,北京奧運會期間,央視奧運頻道還推出了三檔自制節目:《早安奧林匹克》、《全景奧運》以及《榮譽殿堂》。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副總監方鋼表示,與以往奧運會期間大量的專題節目相比,本屆奧運會期間的自制節目強調少而精,有效利用資源,讓觀眾各有所得。事實證明,這三個節目沒有出現“打亂戰”的局面。
這樣的獨家資源和精心儲備讓中央電視臺收獲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收視熱情。根據CSM媒介研究的統計數據,北京奧運會期間,中央電視臺全天平均收視率為6.86%,比雅典奧運會增長了53%,4個主要賽事轉播頻道CCTV-1、CCTV-2、 CCTV-奧運、CCTV-7的收視份額最高。雖沒有轉播賽事,但CCTV-新聞播出的《一起看奧運》由于全天聚焦奧運,全天收視份額也從1.6%上升至3.1%。
在“第二屆《綜藝》年度節目暨電視人”頒獎活動現場,方鋼表示,越是站在這個舞臺上,越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因為經過這么多年的準備,當北京奧運會結束的時候,回憶起來仍有遺憾。“其實我們最滿意和不滿意的地方都是相對的,最滿意的是讓大家看到了一個奧運會的全貌,體現了國際化的視野、體育的本源,而在跨越全面性之后,如何繼續提高奧運節目的品質,深入挖掘奧林匹克的精神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在他看來,奧林匹克精神的追求永遠都是與時俱進的,只有結合時代特色才能被公眾所接受。
梳理本屆奧運會的電視報道經驗,方鋼表示,由于體育賽事充滿不確定性,作為體育電視制作人,要想把一場比賽轉播好,必須對所有可能發生的事情做好預案,包括內容、執行手段等,只有這樣呈現出的內容觀眾才會覺得過癮。從2010年開始,CCTV-5將加大對冬奧會的報道投入,力爭用幾屆的時間把冬奧會的電視品牌樹立起來。
評委點評
中央電視臺的北京奧運會系列報道用生動的畫面記錄歷史的奇跡,吹散了2008年的連綿陰霾,將中國年的熱點推向高潮,也展示了央視超強的資源動員和整合能力。
——苗棣中國傳媒大學教授
中央電視臺充分利用奧運品牌資源和東道國優勢,全方位、多渠道地實現了傳播效益最大化,實現了展示國家新形象與鞏固媒體競爭地位的雙贏,與中國體育代表團一起創造了奧運會上的“中國驕傲”。
——李嵐國家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信息研究所副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