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出頻道:北京衛視 節目類型:音樂紀事
搜狐娛樂票選票數:20253
授獎辭
飽含溫情和感動的時代記憶,在既定主題下用小視角成就了大回憶
《歲月如歌》并非單純的編年體紀錄片,而是融歌會、專家明星訪談、流行物品、文化思潮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節目,它用300余首流行金曲、100多個音樂名人的采訪,串起了1978年至2008年間的音樂與時代的記憶。在“音樂只是線索,歌聲只是串連”的口號下,節目用獨特的視角——即用音樂來記錄著時代的變遷。
節目選取了青春、故鄉、友情、親情、奮斗、愛情、祖國、童年等12個主題,將30年的經典歌曲歸到這幾個主題之中。節目在展現藝術歌曲的同時,請藝術家在訪談中回顧當時演唱這首歌的歷史背景以及趣聞軼事。
《歲月如歌》拍攝之前,攝制組做了大量案頭工作,找到許多第一手資料,采訪了多位文藝界代表人物。節目中,名人們講述感人至深的經歷、具有豐富歷史細節,還有多位原唱歌星現場獻唱。這些承載歷史的符號型人物對生活的理解以及對人生的感悟,都使得節目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升華,豐富了整部片子的內容。節目首播當天收視率就達到2.0%,創下了近幾年少有的高收視。
“每個時代的經典代表歌曲,都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年人們的生活狀態和思想意識,引發經歷過那個時代人群內心的強烈共鳴。”制片人王淳華說,誰都可以輕聲吟唱出當年最流行的歌曲,誰都可以講述那個時代艱苦、幸福以及有趣的生活經歷。現在年輕一代的歌迷也可以從《歲月如歌》中看到、欣賞到一個娛樂節目在敘述手段上的多元化。電視人也可以看到,每種節目的形態不是完全固定的,而是可以交叉融合,可以用多種表現手段展示一個主題。《歲月如歌》在制作上十分注重細節,光舞美設計的稿子就出了9稿。每個鏡頭的拍攝和轉換,制作人員都下足了功夫,每個細節都用最高的標準來嚴格要求。全篇都用高超的講述、有力的剪輯再現了當時打動人心的美好情感。
每集45分鐘的時間里密集講述大量故事,表達背后蘊含的真情實屬不易。就像節目宣傳詞所寫“這是一次通過音樂觸摸歷史的釋懷之旅”。《歲月如歌》真正做到了通過流行音樂30年的變化來回首整個社會30年的變遷,用流行音樂記錄折射中國社會的變化、人民生活的變化、文化環境的變化,表現出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社會無論是社會關系、思想觀念、生活方式、道德倫理等等方面產生的深刻變革。
制片人自述
我們并沒有單純的采用編年史回顧的方式構建全篇,而是從愛情、親情、友情等生活不同的角度整理、精選這30年影響過我們的好歌。選題來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大的主題就是貼近個人生活,走平民路線。節目呈現人們的精神家園,從更生活化、人性化的角度重新回憶改革開放30年的鮮活歷史。
我們以人和音樂的關系為核心,表現音樂在不同時期對百姓生活的影響。有了這樣的創作初衷,使得節目和以往不同,它并非是線性的,而是橫向擴展的。節目和大師們有柔軟的交流和溝通,將這些歌曲背后牽連的幾十年的生活變遷的故事展現出來,甚至是開懷大笑、淚流滿面,這一切都飽含了他們對自己生活道路的釋懷。我們也力求在很多細節方面處理得更加細致,包括光影效果、音樂合成等多個方面。
——王淳華 《歲月如歌》制片人
評委點評
《歲月如歌》有好的創意,也表現了現代電視節目發展的一種趨勢——不是單一的節目形態,而是將演播室、歷史回顧、訪談、紀錄片和綜藝形態融合在一起,很有新意。
——陸地北京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