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很多政治人物的悲劇是因為犯了大錯引起的,職場上的很多失敗者也是由于能力較差造成的,而水滸里的第二代CEO晁蓋,上梁山時要錢有錢,要威望有威望,武功也不會太差,為什么他的領導地位一直沒有被認同——
以前每次讀《水滸傳》,我都有個疑惑:水滸好漢108將,個個神通廣大,并且都排了座次,為什么唯獨晁蓋一人被忽略?這似乎成為干古不解之謎。
近日換個思維,再讀一遍《水滸傳》,突然有所感悟。其實,如果換個角度看問題,從職場和商戰的角度入手,要解開晁蓋沒有進108將名單這個謎底,也許就容易了許多。
職場政治:晁蓋算不算梁山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
《水滸傳》里的晁蓋,是鄆城縣東溪村人,人稱托塔天王,號晁天王。他的出場有點領袖氣派,結局卻有點悲壯:七星聚義劫取生辰綱、殺王倫嘯居水泊梁山、江州劫法場救宋江、兵討曾頭市、命喪于史文恭。
晁蓋是梁山的第二任CEO,也是梁山承上啟下的老前輩。沒有晁蓋,也就不會有宋江上山;沒有晁蓋,也就不可能造就出后來的梁山108將。可以說,晁蓋對于梁山的貢獻是巨大的,從林沖殺王倫,讓他坐穩梁山一把手后,他便開始招賢納士,為后來梁山公司的發展吸納了許多業務猛將,從此開辟了梁山的盛世景象。
但非常奇怪,梁山108將的名單里竟然沒有他的名字,確實讓不少人頗為疑惑。
有人說,這是因為晁蓋死得早,在梁山的主流歷史中只占很少的份量,所以沒必要進入好漢榜;也有人說,晁蓋武功不高,不算猛將,所以沒必要排在108將里:還有人說,晁蓋只是水滸里的一個過渡人物,雖然位高,但一閃而過,不是主角,沒必要排在108將里。然而,我認為這些都不能成為理由。
我的看法是:
一個人的貢獻,不能因為他的命短就予以否定。梁山里武功比他差的很多人都列在108將里,為什么一個CEO反而不能?在中國的民間意識形態和統治階級意識形態中,都是死者為大,而不是死者為小。更何況宋江也是他吸納到梁山的,如果晁蓋當初妒忌心太強,就不可能有宋江的輝煌時代。而且,梁山后來在征戰中死的不少好漢都被列入到好漢榜中,比如一丈青扈三娘和丈夫王矮虎王英等都榜中有名,連王英這樣的惡棍都能列入108將,他跟晁天王比算得了什么?晁蓋為什么就不能列入?
在《封神榜》中,死去的將領也都得到了封號。可見,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死去的人一般都會得到尊敬,為什么惟獨晁蓋的功勞被抹殺得一干二凈?
顯然,在梁山的職場政治生涯里,他并沒有被當成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
事實上也是如此。梁山在宋江加盟后,晁蓋就逐漸成為一個擺設。但盡管如此,領導地位的名譽和功勞都存在,為什么他的地位沒有被認同呢?這個問題值得職場人士研究。
輸贏探究:晁蓋的人格魅力沒有被認同的三大原因
晁蓋這個在梁山公司舉足輕重的人物,為什么會有這樣不公平的命運呢?探究這個問題,對職場生存和商戰謀略都有意義。
我認為,他之所以不被主流意識形態認同,領導地位和部分功勞之所以被忽視,原因有三:
1、缺乏高瞻遠矚的智慧與經營理念。宋江加盟梁山之前,晁蓋在梁山設“聚義廳”,即聚合勇士的會堂,屬于山大王的胸懷,顯然是一種農民意識,缺乏高遠的政治理念。他是東溪村保正,本鄉富戶,稱霸于鄉里,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他的身份和生活環境決定了他的腦袋,思想境界不夠開闊,缺乏宏觀思維和操控能力。
而宋江卻把“聚義廳”改為“忠義堂”。這一改動,雖然表面上埋下了被招安的伏筆,但在當時梁山那種“非法”經營的情況下,其實是很高明的。中國的文字表達非常重要,有時一個字就可能惹來殺身之禍,而“忠義堂”這個叫法,可進可退,可守可攻。更重要的是,宋江提出了“替天行道”這樣一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偉大理念,僅憑這一點,我就認為他最早的“招安”思想是打算蒙混朝廷的,只是由于后來無法以小吞大,宋朝氣數未盡,宋江無能為力而被后人留下干古誤解。
2、不懂得經營業務。為什么說晁蓋不懂經營呢?看官肯定知道這樣一個細節:在攻打祝家莊前,晁蓋和宋江的意見產生了分歧,宋江分析了吞并祝家莊的四個好處:“一是山寨不折了銳氣;二乃免此小輩。被他恥辱(這兩條都是面子問題);三則得許多糧食,以供山寨之用(這是經濟收入問題);四則就是請李應上山入伙(不但要得財,還要得人)”。而晁蓋卻沒有這種經營思想和自然而然的重才觀念。吳用也支持宋江而不支持晁蓋。可見,晁蓋在位時已經沒了有實際經營能力,也沒有了足夠的威望。他的上臺是機遇造就的,而不是能力造就的。
3、心胸不夠開闊。在攻打曾頭市時,晁蓋一意孤行,結果中毒箭而死,命喪黃泉。彌留之際,原本“已自言語不得”的晁蓋忽然醒了過來,“轉頭看著宋江”,囑咐道:“賢弟保重。若哪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這便是晁蓋的“臨終囑咐”,也是晁蓋的惟一遺言。
晁蓋這個遺言不僅沒道理,也是心胸非常狹窄的表現。晁蓋這梁山集團CEO是怎么當上的?看官肯定清楚,他的位置不是世襲的,不是選舉的,也不是上一任指定的,而是林沖殺死了第一任CEO王倫后,眾人讓給他的。說白了,他這CEO是眾董事推舉的,并不是他爸爸投資給他當的,他現在要歸仙,理應還給眾人或由二把手暫時代理。但他卻說,誰捉了他的仇人就讓誰做老大,顯然說話沒有經過大腦。他也可能已經對宋江的威望感到不瞞,故意不想讓宋江繼位。對二把手的威望不滿意,就隨便把CEO的位置拿來開玩笑,其實也是不成熟的表現。
晁蓋的遺囑,在梁山中產生了非常不良的影響。別看梁山那群武林高手只會打打殺殺,這點小小智商還是有的,他們之所以服從宋江的領導,而不認同晁蓋。其實大家都是心里有數,普遍認為晁蓋的指導思想和經營能力太差。
職場哲學:經營理念和手段的高低決定職場沉浮
在《水滸傳》里,雖然沒有把晁蓋和宋江的武功拿來對比,但從一些細節里可以看出,宋江的武功比晁蓋略為遜色。比如,在描寫晁蓋時,說他可以把一個鎮鬼的石塔一舉而起,顯然他的內力和硬功不會太差。而宋江身材矮小,像個“食不飽,力不足”的家伙。論財力,晁蓋劫了生辰綱后,得到了大量金銀財寶,剛開始也比宋江有資本。論霸氣,晁蓋早就稱霸于鄉里,而宋江只是個行事低調的小吏。
然而,晁蓋這樣一個本來具備領導條件的人,為什么會輸給宋江,而且輸得很嚴重呢?我認為,經營理念決定行為,經營手段決定成敗。
看官應該還記得,在第三次攻打祝家莊取勝之后,晁蓋和宋江的地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梁山從此正式走入“宋江時代”,并開始進行組織結構大調整,而這次調整是由宋江所主導的。
書中寫道,“且說晁蓋、宋江回至大寨聚義廳上,起請軍師吳學究定議山寨職事。吳用與宋公明商議已定”。這段話表明,吳用和宋江兩人沒有經過一把手同意就能“商議決定”,可見,晁蓋已經沒有領導魄力和威望了,已經是一個擺設了。
梁山的組織結構大調整,有個細節可以看出大問題:原來吳用代理CEO期問,作為防止晁、宋兩派勢力內訌的安排,即讓杜遷“總行守把山前三座大關,但有一應委差,不許調遣”被取消了,改為解珍、解寶守山前第一關,杜遷、宋萬守宛子城第二關,劉唐、穆弘守大寨口第三關。
宋江和吳用決定,派楊雄、石秀守護聚義廳兩側。楊雄、石秀這在不久前上山請求派兵打祝家莊時,差點被晁蓋下令推出去殺掉。他們對晁蓋縱然不懷恨于心,也肯定沒有半點好感。這個任命,正是晁蓋退出歷史舞臺的具體表現。
我想問的是,一個還在位的領導,為什么就已經被人為地當成“退出歷史舞臺”了呢?為什么被眾人表面尊奉、實際卻形同虛設呢?
我認為,一個人不管你單方面多有能力,如果沒有宏觀決策思維,眼低手更低,必然成不了大氣候。這個問題在前面已經說過,他們經營理念不同,一個是山大王意識,一個有“替天行道”的宏偉藍圖。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區別是,他們的經營手段不同。一個是主動出擊,努力爭取業務;一個是小富即安,坐享其成。
任何團隊的生存和發展都要靠經濟支撐,沒有經濟,便沒有一切。作為一個團隊的領導者,如果公司有產品,就要有能力把產品做好,并努力推銷出去;如果沒有產品,就必須出去拉業務,做策劃、做中介、做顧問、做保鏢、做一切有利于公司的經營活動,否則沒有業績就沒有地位,就必然被淘汰,這是職場的游戲規則。
大凡企業的領導者,同時具備先進的經營理念和經營手段者為優秀,具備其中之一者為合格。而晁蓋雖然本身條件不太差,也有智商和特長,可是恰恰不適合做企業領導,如果他做個二把手、三把手,也許更為合適,肯定能夠進入108將排行榜的前列。
總之,晁蓋雖然在梁山集團中有一定的功勞,也坐過第一把交椅,但因為自己缺乏足夠的領導魄力,位置沒有擺準確,反而被眾人忽視,導致他在梁山集團曇花一現,沒有被大家認同為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成為一個非常特殊的悲劇人物。
對于職場人士來說,找準位置,也許比爬上最高位置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