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若不是朋友贈書,我也許不會專門尋來李國征的《女市長》閱讀。并不是對反腐小說有什么成見,只是對于主旋律的作品,先自抱了一種儆醒。如果這樣說有失偏頗的話,那也完全是個人化的,于人無傷,當下心安。但是,當真正捧起《女市長》一書,我竟然一口氣讀完了。作者的語言并不出眾,情節的安排亦有可商榷之處,但他對于真實目標的把握和達成,有真誠的努力,以及對美好的本能向往,仍是打動了我。
這是一個不落俗套的故事。
一個“地鐵集資案”,引發了這個城市各個方面的震動和反應,并將市長送進了監獄。倉促匆忙的審理過程,別有用心的偽證堆砌,欲蓋彌彰的云雨手段,所有這一切,不是來自市長心目中的對手,恰恰是來自他以為的搭檔和戰友。
就在整個事件撲朔迷離之際,從北京空降的女市長任天嘉臨危受命。在明里,她要將老市長抽離留下的爛攤子收拾起來:在暗中,她更要將這一起迷案抽繭剝絲,弄個水落石出。身單影只,面對狡詐陰毒的敵人(敵人就在內部,就在身邊,真是悲哀!),她有幾多勝算?
作者所希冀的美好,正是在這環環相扣的陰謀與反陰謀當中,逐漸呈現的。他讓一個毫無基層工作經驗的文弱女人,突然出現在紛紜繁復的地方官場,出現在政治漩渦的中心。從一開始,作者就抱了破釜沉舟般的勇氣,是先將自己逼上絕路,然后于絕處尋找逢生縫隙的大無畏。正是這樣的一種勇氣,令我贊賞。
帶著隱隱的擔憂,我的眼光一路追隨著任天嘉。她的身世背景、她的秉性與心地,在一定程度上,成為這場角逐勝敗的關鍵。從表面看過去,空降的女市長并沒有天時和地利。然而,人和就是她最有力的武器;人和,可以為她開創地利,贏得天時。從高官位子上退而不休的父親,父親一手培養起來的現任省委書記,與她并肩作戰的紀委書記,當地最大企業的藍總,聰穎可愛的女秘書,因老市長蒙冤而受牽連的正直的原秘書,老市長的女兒,甚至受集資案影響損失慘重的下崗職工們……他們的支持,最具力量,盡管有時不無悲哀:在這片土地上,人治的痕跡滿坡滿谷,無處不在。
最終,如讀者所愿,任天嘉明里暗里的使命,都得以圓滿完成,在陰溝里翻了船的老市長也洗清冤情,官復原位;而他們共同的敵人,一個一個,都得到了應有的懲罰。讀到最后,我的腦袋里蹦出了許多個“如果”:如果沒有老父親的命令式支持,地鐵貸款會到位么?如果不是在任省委書記的一力支撐,女市長敢于撥亂反正么?如果沒有東鋼藍總的鼎力相助,來自德國的資金會落地么?這一切畢竟太偶然了,也太不同尋常了!并不是所有的市長,尤其是女市長,都擁有這樣偶然的際遇。如果將這些“如果”都抽離出去的話,那么,等待這位女市長的只能有一個結局:毀滅!
何況,任天嘉還承受著不為人知的另一重感情重擔:遠離父母,遠離嬌嫩的女兒;而她駐外的丈夫,因著她對事業的執著,正堅決要求離婚。就是在這樣的內憂外困當中,女市長用短短八個月的時間完成了使命,如驚鴻照影,又翩然飛去。
正是這太多的“如果”,削弱了整部作品的力量。而在某些情節上,也有與其他反腐作品雷同的地方。比如,最大的黑手,正是這個城市的一把手;而他手下,必然有一幫或有才無德、或有勇無謀的官員和打手。當然,一定會有女人。這女人必定妖艷如花。毒如蛇蝎,最初因金錢名利而獻身,最終以落英繽紛而收場。比如,道貌岸然的高官,家中定然有一個如花似玉的小保姆,而這保姆,定然是被高官無恥糟踏了的。再比如,反腐必定有流血犧牲,對手最好的辦法,就是制造車禍,殺人滅口。有人說,中國的車禍中,有許多竟是謀殺。我信。
人類的本性之一,就是,缺少什么,就呼求什么。當反腐倡廉成為一個口號,那世態如何,已經可以想象得到。
于是,便莫名其妙地想起清人的兩句詩:夕陽返照桃花渡,柳絮飛來片片紅。我所喜愛的《女市長》任天嘉,是不是也如返照中的柳絮。一紅飄過,最終歸于沉落呢?這是自問,亦是問天。
《大盛魁商號2》:
南有紅雪巖,北有大盛魁
新疆作家周濤說過這么一句話:一個人一生只能做一件事。內蒙古作家鄧九剛不太說自己,可他切切實實就這么做了。從青年時代起,他就盯上了當時還鮮為人關注的“茶葉之路”——那是清朝時期轟轟烈烈了近三百年的一條商道。他的這批以《大盛魁商號》為主峰的小說群落,完整而精彩地再現出清代至民國時期茶葉之路的興衰情形,寫盡了茶葉之路上各色人等的奮斗與悲歡。對于中國當代文學和史學來說,這是一份怎樣的貢獻?恐怕需要史家們仔細掂量。
東起中國的呼和浩特,西至歐洲腹地,是大清國溝通歐洲的商貿大動脈。鼎盛時期,它的商貿規模遠遠超過了漢唐時期的“絲綢之路”。到了清末民初,茶葉之路就衰落了,盛極一時的民族商貿企業紛紛倒閉。個中蘊含著北中國民辦商號與國運相聯系的悲劇命運,也蘊含著駝道上的主人——商人、駝夫乃至駱駝們特殊的悲劇命運。在八十年代的中國作家還大都熱心于回味新中國三十多年坎坷史的時候,鄧九剛就鎖定了這樣一個歷史大現象,作為畢生挖掘的對象。可見,不哼不哈的鄧九剛就像小說中的海九年,眼光毒得很,“心大得很哩”。可心大歸大,真要啃下這座金山,其間的種種困擾艱難,恐怕不比駝道上駝夫們所遇到的難處少多少。
《遠征》:丈夫無國,何以為家?
國民黨軍隊遠赴緬甸作戰是二戰的縮影,同時也是二戰的轉折點。這支鮮為人知的軍隊在抗日戰爭時期進行了中國軍隊第一次主動出擊。第一次出軍緬甸,中國軍隊就把日本鬼子打得落花流水。可是直到今天,許多人仍然不知道這支軍隊的名字——中國遠征軍。遠征軍在印緬戰場上的行動,是中、英、法、美、俄等國向法西斯展開戰略大反攻的開始。《遠征》以國軍赴緬做戰為背景,生動地刻畫了抗戰時期遠征軍的眾生相。
丈夫無國何以為家?國難當頭,岳昆侖娶媳婦過安穩小日子的平凡理想,隨著他在街上賣獸皮時被抓壯丁而破滅。他成為一名士兵,雖數次逃跑,卻都以失敗告終。從此,他的命運、他的志向被迫與國家安危捆在了一起。
《七只象》:
愛分七象,你又是哪一象?
十年后的一次長途行走,逐漸揭開十年前的殘酷往事,以及十年內所有的悲歡離合。在青年作家蘇善生《七只象》里的不同男女之間、不同的感情波折、不同的世事無常——卻有著相同的無奈與絕望。
對于蘇善生,對于他曾經的過往,愛或許是一種溫暖又疼痛的情愫。他以《七只象》還原了我們對愛的有關記憶,并以犀利而不加掩飾的筆觸、講述著我們都曾是從這個世界走出來的人。雖然結局未必與小說的“初一”或其他人物相同,但有一點能夠肯定:這一刻,我們的心在陣陣顫粟中打發著時光。
很難想象一個沒有愛的人、一個沒有故事的人會怎樣地生活。現實中的蘇善生正在以他的筆觸、以他對愛以及記憶的反芻,向我們闡述著愛的真諦:愛就是珍惜他或她的幸福。隨著時間的流逝,加之俗世的塵埃,很多過往已悄無聲息地消失,成了一幅掛在歲月里水墨畫。等到老去的那一天,或許我們還會想起曾經的年少輕狂。因為《七只象》是寫給我們這些愛著的人,寫給我們這些為愛曾放牧過青春的人!更因為《七只象》可以讓我們在面對逝去的歲月時安靜下來,以啜飲的方式品讀過往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