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低碳經濟,應對氣候變化等三則
焦點
發展低碳經濟,應對氣候變化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 胡大源
“CCER中國經濟觀察”第20次報告會
2010年2月27日
自1988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IPCC)成立以來,各國舉行了多次氣候變化國際談判。1997年通過的《京都議定書》提出了適用于發達國家的排放貿易、聯合履行機制,以及適用于發展中國家的清潔發展機制,但具體執行不盡如人意。
影響政府氣候變化對策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各國面臨的具體情況、不同收入階段對環境問題的評價、科學研究成果與媒體宣傳。
與常見環境問題不同,氣候變化這一環境問題的特殊性在于,未來可能造成難以逆轉的全球性長期影響,并存在不確定性。
Nielson與牛津大學氣候變化研究所的全球調查結果表明,對氣候變化表示擔憂的人數比重由2007年的41%下降到2009的37%。與公眾意愿下降的現象相似,民眾對氣候科學家研究的信任也出現顯著變化。
具體情況差異決定了各國應對氣候變化的不同對策。歐盟新能源技術先進,人口下降,能源需求相對穩定,減排優勢明顯。美國提出要以中國等主要發展中國家減排行動公開透明為附加條件,即排放的“可量度、可報告、可核實”。
“三可”不僅將發展中國家自主減排行動,及發達國家為償還歷史排放債務而應承擔的減排義務置于同樣的標準下,而且會限制自身為了發展和脫貧而必須的排放空間。
中國能源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污染物排放高,可再生能源價格高和穩定性差,未來發展離不開國家有關扶持政策。
而企業應對策略的關鍵是,如何把綠色概念用于降低企業成本,從而保證可持續發展。企業首先要應用環保理念,再談持續降低成本問題。
制度
非農收入影響農戶決策
中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劉瑩、黃季焜
“農戶多目標種植決策模型與目標權重的估計”
《經濟研究》2010年第1期
農戶的農業生產決策過程實際上是多目標的,除了傳統的利潤最大化目標,還考慮諸如規避風險、減少家庭勞動力投入等目標。
在農戶多目標決策研究中,各目標權重的估計是一個難點。研究利用一階條件校準這一新估計方法,結果表明,農戶在種植決策過程中,同時考慮利潤最大化、風險最小化和家庭勞動力投入最小化這三方面的目標。
農戶的目標權重隨時間而調整。通過對比2001年和2004年的研究發現,農戶對利潤和風險目標的重視程度略有減少,而勞動力目標權重有所增加。
這表明,一來非農收入占農村中收入比重提高,農戶降低了對農業的依賴性,減少了對種植業的風險規避;二來非農為主農戶的非農收入高使得其勞動力的機會成本提高,相對而言就會減少勞動力在農業方面的投入。
同時,不同類型農戶的目標權重有所差異。以農業收入為主的農戶對農業收入依賴程度較高,因此更加偏重利潤和風險目標;而以非農業為主的農戶更加重視減少家庭勞動力目標。
觀點
強制退休影響健康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 雷曉燕、
譚力、趙耀輝等
“退休會影響健康嗎?”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討論稿系列C2010001
退休對老年人健康的影響很少被討論,而中國又不可避免步入一個老齡化社會。研究表明,退休越晚越長壽,且晚退休有助于推遲老年癡呆癥的發病。
文章使用2005年1%的全國人口抽樣調查數據,利用中國退休制度對人們退休決定的外生沖擊,以及斷點回歸設計研究了退休對人們健康狀況的影響。
研究發現,在正常退休年齡,退休對男性健康有顯著的負面影響,對女性則沒有影響,說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調節心態,適應退休生活。另外,提前退休對男性和女性的健康都沒有影響,這是由于提前退休多是自愿的。相比之下,強制退休對人們的健康影響更大。
在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大趨勢下,推遲退休年齡將不可避免。在設計退休制度時,應給勞動者一定的選擇退休年齡的靈活性,并且在政策上鼓勵老年人繼續工作,尤其是男性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