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億利資源集團董事會主席王文彪給中小企業支招:
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要積極利用好國家給予的各項政策,在自救的同時,特別是要抓住這個“互救、他救”的機遇,脫胎換骨,涅磐重生。
3月6日下午,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舉行的“為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建言獻策”記者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億利資源集團董事會主席王文彪倡議:金融危機影響下,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應采取“自救、互救、他救”的“三救”措施,積極應對當前危機。
記者了解到,前不久王文彪曾在溫家寶總理主持的政府工作報告征求建議座談會上,代表非公經濟人士,向國務院領導重點匯報了支持非公企業發展問題,特別是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
王文彪在接受《小康#8226;財智》記者專訪時說,一系列“組合拳”陸續打出,無論市場會作出何等反應,中小企業都不能僅僅依賴政策或是市場表情,除了依托政府的各種扶持以外,更需要的是自救。一味坐等外界的救助,或是坐等經濟形勢好轉再發展,將使自己陷于更加被動的境地。
自救:不能坐等春天
“要么在沉默中倒閉,要么自己闖出一條生路。”王文彪說,危機面前,盡管困難重重,但是作為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要積極自救:就是要敢于直面現實,直面困難,砍成本,強管理,拓市場,調結構,上水平,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王文彪認為,實際上市場紅火時企業充滿機遇,經濟回落時也存在機會,甚至在企業順利時看不到、想不到、做不到的事,現在看到了,想到了,也可以做到。因此危機面前更應該樹立信心、冷靜面對,做好、做對發展的‘加減法’。
“一些企業產品銷路不暢,效益下跌,如果把這一切都歸結于經濟危機,市場疲軟,消極應對,坐等復蘇,將犯歷史性錯誤。”王文彪說。
他認為,企業家必須能從短期困難發現矛盾,作出調整。要多問問自己:企業還有什么成本可以降低?還有什么新的市場可開拓?還有什么產業發展的機遇可把握?自主創新還有多大的潛能?產業優化升級還有多大的空間?
王文彪說,只有勇敢地承認現實,充分利用現有條件,積極主動地開展自救,就一定能化“危”為“機”。
互救:“集團軍”抱團取勝
王文彪認為,這次危機是普遍的,并不是個別企業的危機,如果不抱起團來共度難關,那么敗的將是“慘敗”,勝的也是“慘勝”,沒有真正的贏家。因為“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他表示,無論是資金鏈問題還是市場開拓問題,企業通過某種形式的組織抱團“取暖”是順利度過危機的好辦法。
他提出,當前中小企業需要實施橫向縱向聯合,借助外力共謀持續發展。橫向聯合就是企業同與自身規模大致相當、產品相似的其他企業聯合,與對方在管理、技術、品牌或銷售網絡方面優勢互補。縱向聯合則是企業與上游或下游企業聯合,形成產業縱深鏈,以求最大限度的獲取成本優勢,減小企業市場風險。
“就是越是困難時期,越是危機時刻,我們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越要積極采取互幫、互助、互惠和聯盟、聯手、聯合的‘互救’措施”。王文彪說,應鼓勵有條件的中小企業債券融資,采取多種方式,擴大融資渠道。開展中小企業集合債發行工作,選擇社會信譽好、市場潛力大、科技含量高的中小企業,捆綁在一起發行企業債券,解決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狹窄、擔保費用高等問題。
“他救”:多方施以援手
王文彪說,面對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企業的困難也就是政府的困難, 希望國家和地方政府要進一步為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創造更加寬松的發展環境,制定更加優惠的發展政策。
王文彪認為,在當前形勢下,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已不是信貸的成本、風險控制的業務問題,而是關系到“保就業、保增長、保穩定”的大局問題。貨幣政策一定要注意惠及中小企業,尤其是小企業和微型企業。宏觀調控要加強對商業銀行的“窗口指導”與監督,資金政策應對中小企業網開一面,確保對中小企業合理的貸款總額,加大市場對有效率的中小企業的融資貸款力度。
他建議進一步加快建設社區和村鎮銀行、加快規范和利用民間資本、加快出臺保障中小企業融資的法規政策,加快構建各級政府和社會資本聯動投資的中小企業擔保和再擔保公司。
“我們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要積極利用好國家給予的各項政策,特別是要抓住這個他救的機遇,脫胎換骨,涅磐重生。”王文彪說。
王文彪支招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應對危機的觀點,引起了媒體記者的熱議,記者在私下里戲稱王文彪為“王三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