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公全國名老中醫,主任醫師,擅長中醫內科,曾任上海市第二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主任醫師,上海中醫學院、中醫藥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委員,全國首批繼承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指導老師。
王老認為,血虛腸燥便秘,一般病程長,病情復雜。患者多體質弱,兼有肝腎陰虧、肝陽偏亢等臟腑同病的情況。治療應抓住血虛腸燥這個主要原因,用養血潤腸法解除便秘。大便通潤,則食欲增進,睡眠好轉,脾胃內營血和津液慢慢得到恢復。即所謂“腑以通為補”、“得谷則昌”的道理。王老常用養血潤腸煎治療血虛腸燥便秘,收效良好。
方藥:生首烏、火麻仁各15克,生當歸、生赤芍各9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
功效:養血潤腸,增液通便。
主治:血虛腸燥引起的便秘,其特征是患者多具有血虛陰虧、津枯內熱之證,如面色多蒼白或潮紅,或有眩暈、心悸、口干、煩躁不寐,脈多細數或細軟,舌質多紅而少津,大便3~4天甚則7~8天1次,糞便干硬難解。
方中生首烏味甘,性微溫,能補肝腎,益精血,潤腸通便;當歸性溫,味甘,是養血補血之要藥;生赤芍味苦,性涼,有清熱涼血之功效,能下氣瀉肝通順血脈,與首烏、當歸配伍有養血補血,下氣活血的作用,相得益彰;火麻仁味甘、性平,能潤燥滑腸,為常用之潤下藥。本方藥少而精,配伍得當,側重養血潤燥,輔以下氣活血通脈,收緩下之功,治本而見長效。
王老曾用此方加減治療一便秘多年的女性患者,大便6~7天1次,糞便堅硬成粒,常需服瀉藥或灌腸方得解。月經紊亂,量少色淡,腹脹不適,出汗,口干,煩熱,面色晦黃,屬肝腎陰虧之證。方用養血潤腸加減:生地、生首烏、火麻仁各l5克,生當歸、生赤芍各9克,玄參、麥冬各l0克,丹皮、槐花各8克,黨參12克。煎服月余(服藥期間停用果導片等瀉劑),大便通潤,食欲增加,面色轉華,精神體力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