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在談養生時,把戒大怒作為“三戒”(戒大怒、戒大欲、戒大醉)之首。曾國藩也把戒惱怒視為養身之本,可見戒怒在養生中是多么重要啊!
《老老恒言》中說:“人借氣以充身,怒氣一發,由氣逆而不順,窒而不舒。”《淮南子·本經》中也說:“人之性,怒則血充,血充則氣激,氣激則發怒,發怒則有所釋憾矣。”這個釋憾,則是損性虧本的遺憾。《黃帝內經》中“怒傷肝”的告誡,也說明大怒是身心和養生的大敵。明此,我們說欲要養生益壽,戒怒是關鍵。戒,警也,引申為戒除、改去。人有“七情六欲”,也有“八九”不如意的事,遇到這樣的情況,內心發火以至怒不可遏,也是在所難免的。值此時,若能把“戒”字置上心頭,把怒火化解了去,便會化干戈為玉帛,化傷身為養身,才會避除由怒而引發的一系列不測之果,對此,古今中外的不少實例,已給我們作出了較好的詮釋啊!
對于老年朋友,因為氣血已衰,機理已弱,戒怒則更為重要。欲要如此,老年朋友一定要加強自己性情的修養,即要“行忍情性”寬恕待人,謙遜處世遠離煩惱,給自己營造一個良好的心態環境,達觀的心理空間,這樣才會在遇到怒火侵心之時,一戒了之,惠了他人,養了自己,豈不心康體泰福以永年嗎?
(摘自《當代健康報》文/趙西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