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個月檢查身體時發現患了乳腺癌。一直以來,我就非常害怕得乳腺疾病,因為我的好幾位長輩就是因為患了乳腺癌而去世的。這樣一來,每天心里老想著這個事兒,還非常害怕,有極大的恐懼感。其實,醫生也給我反復解釋,現在醫療技術已經進步不少,手術后,進行化療、放療等治療,生存率會大大地提高。但我卻依然恐懼、害怕,每天吃不好睡不著,覺得自己就像被死神盯上了一樣,我該怎么辦?
老 徐
應該說,老徐這種疾病恐懼心理比較普遍,只是有的輕微,有的嚴重罷了。有疾病恐懼癥的人總是害怕、擔心自己患了某種嚴重的疾病,或放大自己的病情,想象自己陷入無可挽救的局面,醫生的解釋和客觀檢查結果均不足以消除其看法。這是一種心理疾患,需要心理治療,嚴重者則需要藥物輔助治療。
一般來說,有疾病恐懼心理的人其性格比較敏感,同時又因為患病中,軀體的衰弱狀態而促使了恐懼的發生。
事實上,患病不可怕,心理的恐懼比疾病更可怕。血壓高、哮喘、一些皮膚病、軀體病,都可以由于心理因素引起。本來有血壓高的可能會加重,沒有的可能會出現。最輕的可以出現神經衰弱,睡不著覺,坐立不安,心中恐懼。
從生理的角度來解釋,當人類的腦子感受到外來壓力訊號時,如緊張、焦慮、恐慌、氣憤等,下丘腦就會傳遞信號給腦垂體分泌腎上腺素來對抗。如果壓力長期出現,腦子還會命令身體制造一種由膽固醇轉化而來的皮質固醇,這是一種壓力蛋白,如果在體內累積過高的量,就會阻撓免疫細胞的運作。許多醫學研究也表明,人若是生活作息混亂,令身體無法充分休息或造成失眠,體內的T細胞與巨噬細胞的數目都會下降,免疫力也會降低。
人們常說“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其實誰也無法把你打倒,能打倒你的只有你自己”。大量事實表明,癌癥患者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堅信自己的康復能力,是戰勝癌魔的首要前提。
當然,患者必須要及時而正確地選擇治療方法。當確診為癌癥后,根據病情和身體情況或手術或放療、化療,有些癌癥不適合手術,如鼻咽癌、淋巴瘤等,則應考慮放療、化療、中醫中藥、免疫療法等。患了癌癥后采用何種手段治療應在醫生和專家指導下進行,有些較疑難的情況需經專家會診,然后制定出治療方案。
針對老徐這種情況,我建議她聽從乳腺科醫生的指導,詳細了解自己的病情,采取科學態度,實事求是地討論不適癥狀的性質和擔心患病的理由,配合醫生弄清問題。
接下來就是自己心理的調節。當自己擔心、害怕的時候,就這樣告訴自己:“每個人都會死亡,不管有沒有病,那是一個自然的結果,不是我能說了算的。但這之前的過程如何進行卻是我自己可以做主的,心情我可以自己把握。既然死亡是將來的必然,我還想什么?怕什么?不如過好現在的每一天,過好一天就是我一天的收獲,想做點什么做點什么吧,一切可以繼續。”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一些簡便易行的方法適時地調整自己的情緒,如多做規范的深呼吸。人情緒方面的波動,常會通過呼吸反映出來,調整呼吸可以起到調節情緒的作用。規范的深呼吸包括三個步驟:用鼻吸氣,然后長時間屏住呼吸,再緩緩吐氣。每天做10次,一次堅持5分鐘,對調節情緒很有幫助。同時,每天飲用約2000毫升白開水,通過喝水來促進自身的新陳代謝,也能促使機體保持健康的狀況,有利于心理平衡。
當自己的心扉被打開后,就要將壓抑的情緒適當地釋放出來,盡量不要讓自己獨處,經常和家人一起說說話,找朋友聊聊天,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體力活動。
總之,一切都應順其自然,原來喜歡干嘛,現在依然干什么。不必刻意時時提醒自己是一個病號,更不能自尋煩惱,胡亂猜疑。
編輯/楊春霞
yangchunxia@jty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