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R新白玉蘿卜是韓國產雜交一代春蘿卜新品種。我縣從2005年開始引進試種,近年來生產面積逐年擴大,目前已在全縣推廣種植300多h平方米,成為我縣高山區種植業結構調整的主要蔬菜品種。現將其特征特性及反季節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品種的特征特性
該品種葉片平展,長勢較旺,株高4045cm,株幅65~70cm。花葉、葉色深綠亮澤,采收期有功能葉片20~23張,葉長42~50cm。肉質根無頸,直筒形,長33~42cm、橫徑7~9cm,側根細,根孔淺,外表光滑細膩,白皮白肉,肉質潔白,細嫩、多汁、人口甜脆鮮美,平均單根重1.4~1.8kg,最大單根重4.5kg。春、夏、秋栽培播后30~35天肉質根開始膨大,50~80天采收,冬播春收100~150天,667平方米平均產量4000~5000kg。種子顏色棕黃,顆粒中等,千粒重12.5g左右。
該品種適宜生長溫度為12~32℃。冬播短時能耐-6℃低溫,此時外葉受凍,貼地肉質根輕微受凍。但能恢復生長,長成的蘿卜年后迂-6℃低溫則地上部分凍爛;夏季短時能耐36℃高溫,但在高溫條件下較易發生軟腐病、病毒病。1月份平均氣溫在6℃以上的地方可作冬季栽培.7月份平均氣溫24℃以下的地方可作夏季栽培。
2.高山反季節栽培技術
2.1園地選擇選擇海拔800~1200m,7月份平均氣溫在24℃以下的山區地帶建園。該品種對土壤條件要求較高,應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壤土種植,貧瘠、低洼、粘重的土地,會使蘿卜變短變小,表面產生黑斑,歧根增多,降低產量和商品性。最好與非十字花科作物輪作。
2.2適期栽培 在高山地區露地栽培,一般3月下旬至9月上甸均可播種,6~11月采收,而產品品質以4月上中旬和8月中下旬播種,6月和10月采收的為優。若采取地膜覆蓋或小拱棚加地膜覆蓋栽培,播種期可提前到3月上中旬,但在低溫條件下,要防止蘿卜春化造成植株先期抽薹。
2.3整地播種 該品種生育期短,產量高,需肥多而集中,故應精細整地和施足基肥。播種前深翻2~3次,翻耕深度不低于20cm,每667平方米施入腐熟有機肥1500~2000kg、三元復合肥30kg,硼肥1kg。根據土壤墑情及時筑畦,筑成畦面寬1.1m、溝寬0.3m的高畦,畦面呈龜背形,每1 5m左右開1條腰溝,以利排灌。
播種時選擇天氣非常關鍵,最好是7~10天沒有大雨,否則出苗率或成苗率低。每穴播種1~2粒.每667平方米用種量75~100g。每畦種3行,行株距35cm×30cm,每穴留苗l株,每667平方米栽4000株左右,播種后用細土覆蓋約0.5cm,并噴施芽前除草劑。然后用辛硫磷1000倍液噴霧,防地下害蟲。若是地膜覆蓋或小拱棚加地膜覆蓋栽培,應采用先覆蓋地膜,后在膜上打小洞播種,再行蓋土,以免出現破膜露苗和密閉燒苗現象。
2.4田間管理一般播種后4~5d(天)就可出苗,出苗后7d(天)內應及時查苗補缺,2~3片真葉時間苗、定苗。出苗后7-10d(天)施提苗肥,每667平方米用腐熟人糞尿50kg加復合肥1kg、尿素1kg,沖水500kg澆施;播種后30d(天)和45d(天)分別追肥1次,每次每667平方米用復合肥25kg兌成0.5%的液肥灌根,若土壤濕度較大時,可在距蘿卜根10cm處穴施。春季種植因雨水較多,生長過程一般不會缺水,雨季應注意排除田間積水,以防蘿卜根部腐爛和產生歧根。夏秋季種植如遇干旱出現畦溝發白發裂現象時,應灌跑馬水,但只能灌半溝水,水不能上畦面,且灌后24小時即應排干。
2.5病蟲草害防治 苗期病蟲害主要有黃條跳甲、小地老虎,蝸牛,立枯病.猝倒病等。應特別注意防治黃條跳甲,可用48%樂斯本1000倍液、80%敵敵畏1000倍液、50%鋅硫磷1000倍液等農藥噴霧防治。中后期病蟲害主要有蚜蟲、菜青蟲、小采蛾、病毒病、霜霉病、軟腐病和菌核病等。蚜蟲、菜青蟲,小采蛾可用48%樂斯本1000倍液、25殺蟲雙500倍液等農藥噴霧防治,病毒病可在發病初期用20%的病毒A1000倍液防治,霜霉病可用50%甲霜靈500倍液防治,軟腐病可于發病初期用72%農用鏈霉素3000倍液防治,菌核病可用50%多菌靈500倍液防治。以上農藥每隔7d(天)噴藥1次,連噴2~3次。此外,要及時清除雜草,一般畦面雜草用人工拔除,畦溝,田埂雜草用克無蹤、草甘磷滅殺。
2.6適時采收 一般春播播后70~75d(天),夏秋播播后55~60d(天),肉質根已充分膨大時,為采收適期。采收時葉柄留3~5cm切斷,清洗上市,如進行遠距離運輸則不要清洗,以延長貨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