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來沒有哪一個時代、哪一些作品像《紅樓夢》、《水滸》、《三國演義》、《西游記》這四大名著一樣,重拍的消息一經傳出即刻受到廣泛關注。都說一百個人讀《紅樓》,腦海里就有一百個林黛玉,眾口難調,拍攝古典名著本來就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在技術條件和經濟環境受限的雙重制約下,老版電視劇瑕不掩瑜至今仍被傳為佳話。珠玉在前非議在旁,面對的又是一群80、90后讀圖時代成長起來的年輕觀眾,用包裝精美的電視語言給他們上一堂古典名著課,未嘗不是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卻需要創作者保持高度敏感,運用非凡智慧。如此迫在眉睫之際,生不逢時的重拍版又趕上了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風暴,且看李少紅張紀中們如何逆勢而上將“重拍進行到底”!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
美樂如幻,仿佛還能窺到《紅樓夢》中那一簇大觀園影影綽綽的暗香浮動。
舊夢中,雕欄玉砌應猶在;二十年,桃花依舊笑春風。只是昔日的“林妹妹”已香消玉殞無人問津,如今一個甄選林黛玉的美女胚子前腳剛被踢出了紅樓,后腳緊跟著就不知從哪兒翻出了一副土到掉渣的大眼鏡框戴上,搖身一變成了把個辦公室折騰得雞犬不寧的丑女無敵,其變身速度之快令人嘖嘖稱奇。
2006年,《紅樓夢》重拍的消息一經傳出,主辦方立即與北京衛視攜手舉辦了大型電視選秀活動《紅樓夢中人》,仿照當時大熱的“超級女聲”進行全國萬人海選。從儀式啟動到寶黛釵的結果揭曉,選角活動洋洋灑灑地持續炒作了將近一年,媒體領著大眾也屁顛兒屁顛兒地跟了一年,追逐著追逐著,從一片繁花似錦直至灰飛煙滅,臨末了才發現自個兒倒像是做了個黃粱大夢被狠狠地忽悠了一回:賈寶玉空缺,林黛玉出局,好不容易選出來一個皆大歡喜的寶釵卻跑去演了鳳姐。這可謂:一場選秀一場夢,夢醒時分心太痛!
在一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時代,娛樂大眾固然沒有錯,而人民的力量也是不容小覷的,你陰我一尺我便回敬你一丈,自從新版《紅樓夢》的人物定妝照片陸陸續續在網上曝光之后,除了惡評如潮水般襲來,網友更是競相仿效戲謔眾美女的“雷人”造型,一時間天雷勾動地火,令拿過奧斯卡小金人的葉錦添很受傷之外,對于經典重拍的話題一時間甚囂塵上。
炒作無罪,重拍有理!看看金大俠的《射雕英雄傳》、《倚天屠龍記》,短短十年間已經翻拍過多少版本了?最令中國文化引以為傲的四大名著時隔二十年才有重拍的消息浮出水面,本不是什么出乎意料的事情,只是其中發生的“曲折”太多,令人唏噓。相比幕前的翻天炒作,幕后的運作更是一波三折。
先說新版《紅樓》,08年7月召開開機之后的首場新聞發布會以來,就屢屢被媒體曝光資金缺口巨大,而制片方及導演均明確表態“絕不會停拍”。
2007年10月,第一視頻集團與安徽電視臺聯合制作的80集電視劇《水滸》召開新聞發布會,2008年大型公益選角活動《2008我醉水滸》進行過半耗盡前期投資,新《水滸》擱淺。2009新春伊始,新版《水滸》出品方表示,因外景地建設等原因計劃推遲到今年開拍的《水滸》已經獲得國家廣電總局的批準,出品方透露開機前各項籌備工作均在有條不紊地進行,新《水滸》年中開拍!

2008年的張紀中似乎特別忙,一手還在武夷山續寫他的金庸武俠大夢最后一部《倚天屠龍記》,一手就伸向了《西游記》的重拍籌備。到目前為止,計劃與浙江衛視聯手打造的選秀活動炒作了一整年尚未展開,除了官網公布的人物造型和設計圖面世,大胡子忙里偷閑勘察一下《西游記》的外景地,順便也跟一撥金牌編劇們打了一陣嘴仗,張紀中卻在年初堅決表態:新版《西游記》今年七月開拍!
2008年10月,籌備了四年之久的新版《三國》舉行隆重的開機儀式,導演接力棒從陳家林傳到閻建剛,最終由當下炙手可熱的大導演高希希臨危受命,率領著一干明星演員們從河北涿州轉場浙江橫店,后又移師到中原一帶的河南焦作、甘肅、直至內蒙。據制片方透露,新版《三國》預計將于2009年8月殺青,經過半年的后期制作,最終將在2010年初與廣大觀眾見面。
算總賬,不差錢
如今華爾街精英們引發的金融危機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美國,那時幾乎所有的行業沉寂趨冷黯然失色,唯獨好萊塢電影乘勢騰飛,銀幕上一片歌舞升平,給黃金夢破滅的美國人廉價造夢的機會。2009年中國的賀歲片市場牛氣沖天,《赤壁》、《梅蘭芳》、《非誠勿擾》票房節節攀升,電影業賺得盆滿缽滿的真金白銀再次印證了經濟學中那條著名的“口紅效應”。但口紅的魅力能否波及到電視劇市場?國家廣電總局最新公布的數據傳遞出一些樂觀的信號:09年1月全國申報公示的電視劇達83部3193集,創下歷年之最,較去年同期增長30%;08年底央視廣告的招標會上,廣告商對電視劇依舊情有獨鐘,CCTV-1的黃金劇場拍出3.05億的歷史最高價;橫店、懷柔、涿州、無錫等影視基地,多部電視劇正在火熱開拍,賓館酒店被各劇組搶定一空……這些數據和現象似乎都在說明: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并沒有影響到中國的電視劇行業,至少在目前。
但天天危機長危機短的如坐針氈,必定使以往給電視劇“砸”錢的投資方也不免變得審慎起來?!都t樓夢》的導演李少紅曾公開表示:《紅樓夢》50集最理想的投資是1億元以上。我們共有三家投資方,三家聯合出資5000萬元,其他5000萬元的缺口我們只能自己去找。
張紀中版《西游記》計劃投資1個億,平均每集成本高達200萬(55集),誓要打造中國電視史上“近幾年來投資最高的電視劇”,資金成了決定此片成敗的關鍵性問題。張紀中接受本刊訪問時坦承,該項目目前60%的投資已經到位,其余部分正在洽談,今年七月能夠順利開機,“決心沒變,成本也沒變?!?/p>
吳子牛的《水滸》是受到資金問題影響最大的一部戲,自從召開聲勢浩大的新聞發布會以后一直沒有動靜,雖然制片方不愿承認,而將延期拍攝歸咎于外景地建設周期之長,但據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已獲廣電總局的批文,資金不能及時到位依然會致使整個項目陷入難產境地。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前人拍攝四大名著時,也曾因為經費緊缺的問題拆了東墻補西墻費盡心機。而今天的后繼者李少紅導演,在面臨著重要角色缺席、劇組成員發不出工資、日常開銷巨大、植入廣告受限等多重壓力下,依然堅持拍攝保證進度,已經曝光的片花也可窺見其創作決心之大。無論今天的名著重拍面臨何種困難,或許我們更應該相信,創作者的誠意和決心才是決定最終品質的關鍵。無怪乎《三國》的總制片人楊曉明接受采訪時感懷萬千的說:“即便面對如此多的艱辛,我們都堅定地前行著,為了真正拍好三國,不管花多少錢、付出多少心血,最終只會有兩個字,那就是值得!”

名著重拍“三宗罪”
金融危機來襲,不論重拍大片是否“不差錢”,至少從去年的廣博會上可見,古裝劇因為投資遠遠高過現代戲而產量明顯縮水。與老版相比,四大名著的重拍版是不拍則已,一拍每每都是大手筆,動輒為投資上億長度超過50集的強檔制作。一是作為經典名著的重拍版本早有珠玉在前,一是要能滿足現在觀眾挑剔的胃口。今人重拍古典,卻如手執一柄雙刃劍戰戰兢兢,挑戰與機遇并存,其中的利與弊自當適當權衡。為了在數量激增的電視劇作品中突圍而出爭奪有限的市場份額,演員、布景、特效這“三宗罪”也成為重拍版制片方成本控制的“罪大惡極”。有沒有錢是一個首要問題,如何花好錢卻是一個更為關鍵的問題。
第一宗“罪”:演員選擇
重新啟動籌備的《水滸》劇組,一開始就遭遇到 “一百單八將”的選角難題,吳子牛說:“我的想法是明星大腕的人數越多越好,但100多位演員不是說找就能找到的,檔期、片酬都是必須面對的問題?!薄度龂烽_始籌備前,已經有人向高希希導演推薦了日本著名演員渡邊謙,但渡邊謙這幾年已經晉升好萊塢殿堂級別身價今非昔比,現有預算絕不允許在一位演員身上砸下重金,制片方最后只得作罷。劇組目前已經集結了陳建斌、陸毅、黃維德、陳好、林心如、何潤東、于榮光、聶遠等眾多知名演員,其中很多明星不惜自降片酬甚至幾近零片酬為劇組節約開支。

第二宗“罪”:布景道具
為了盡可能用技術完美展示名著中的歷史風云變幻,《三國》的制作過程絕對是影視制作界的特例:80集的長度,208個有名有姓的演員,官渡、赤壁、彝陵三大經典戰役,近百場水戰火戰馬戰,上千人的戰爭場面,近千個內外場景,近十個外景地,10個月的拍攝周期……如此大的制作規模和工作強度,對劇組的服裝、道具制作及美術布景等部門都是一次超強的考驗。制片方透露,劇組的開銷十分巨大,整部戲涉及涿州、無錫、橫店、甘肅、河南等八地區的外景地,每天的流水就有幾十萬元,每次轉場都是上百輛車的浩蕩車隊,轉場一次就要花費100多萬元。同樣是斥巨資營造大場面的《紅樓夢》劇組,雖然得到實力商家的贊助,但資金短缺現象也很嚴重,制片人李小婉解釋說:“《紅樓夢》的盤子特別大,從來沒有一個劇組像我們一樣動用了10個中國最好的電影攝影棚,與此同時,制景量、燈光等器材的使用量都大大增加。為了拿到最大限度的優惠,我們需要提前付出巨額的預付款。”
第三宗“罪”:特效制作
改編版本將本國的文化資源進行重新配置、重新設計和深度挖掘,并更加注重與當今觀眾進行對話。新《三國》的故事站在今天的歷史觀和人物觀上,將之前小說中以蜀國為主線變成了將曹操設定為最重要的人物,打破原小說的章回體結構,整個故事融會貫通一氣呵成,更加注重人物群像的全面刻畫,毫無疑問將比原版更具戲劇性、更符合當代觀眾的審美習慣。如今網絡文化過度發達,要取悅現在飽受視覺刺激的觀眾,在技術制作環節就必須向國際水平看齊。新《三國》不僅要用5個月的時間,重新改造橫店的場景,用高清技術拍片,還將邀請《指環王》、《金剛》的特效顧問,來為《三國演義》的戰爭場景把關。該劇從資金到拍攝方式,處處比照電影標準進行。而這樣大刀闊斧的改動,意欲凸顯的就是創作者的一個“新”意。
為了打造出一部心目中品質一流的奇幻大戲,張紀中親赴好萊塢邀請夢工廠頂尖的造型和特技團隊加盟,希望顛覆人們的刻板印象,在品質上真正站在國際化高度。畢竟之前的作品受到時代限制大多照搬了戲曲舞臺上服裝造型,“比如說唐僧,他幾乎是不生活的,永遠是板板正正,還涂著口紅,老是穿著那身板挺的禮服”,張紀中笑稱,“我們現在在嘗試做這樣一個東西,天上的神仙們穿的衣服能不能像從肉里長出來的感覺,我們在做這樣的實驗,因為這個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做起來很困難,但是我們依舊在做。從這一點上來說,和以往的是有一點差別的。”這毫無疑問又是一筆巨大開銷。

《紅樓夢》老版本里因為技術原因全然省略的“神話”及“夢境”部分,李少紅希望在新版中彌補這個遺憾,從已經曝光的場景造型圖可見這將是新版的一大亮點,同時也是含金量絕對最高的場景?!俺伺臄z的部分,還會涉及到動畫特技、3D、合成、模型等多種手段。而且如何表現女媧補天和太虛幻境,在原創表現形態上、藝術創造上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边@種嘗試的結果未曾知曉,但這種嘗試的勇氣值得贊賞,畢竟手上攢著的可是中國歷史上最優秀的小說素材,在經費有限、財政吃緊的大環境下,創作者們懷著一顆赤子之心、赤誠之心來創作劇本,傾注全部的心血來做好它,誰能想像未來的中國不會誕生一部能夠與《魔戒》三部曲媲美的電視巨作呢?
名著重拍賺大錢?
目前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海外傳媒集團紛紛削減經營項目支出,一些燒錢的項目經費也被壓縮。我們的近鄰韓國KBS、MBC和SBS三大電視臺紛紛控制電視劇制作成本,并減少了電視劇的播放量,直接導致電視劇生產的縮水,撤資危機、拍片計劃擱淺、演員降酬救世等一系列消息傳出,香港無線衛視為開源節流一度裁員引起藝人恐慌。
就中國的傳媒市場而言,專家預測,金融危機的到來將是一個分水嶺,以往靠拼資金、拼人力的外延式增長方式將會被拋棄,而代之以提高效益為主的集約型增長方式。其實金融危機是否殃及名著重拍并不是什么諱莫如深的問題,反而會成為市場資本重組的一個契機。早年的四大名著電視劇如同物質匱乏年代的日用消費品,由國家統購統銷,自然是“不差錢”。 簡單的講,制片方生產和發行電視劇,電視臺購買電視劇的播放權,觀眾收看,廣告主買單,因此電視劇在當時的國內市場基本沒有競爭壓力,中國式關系營銷在渠道為王的時代大行其道。而今天下三分,再不是央視一家獨大的時代,金融危機帶來的廣告量銳減,勢必引發各省級衛視為了吸引廣告商的親睞,在選擇購買電視劇上的一場惡戰。日前四家省級衛視圍繞《我的團長我的團》引發的惡性競爭搶播事件也可見一斑,此前安徽衛視更是傳出2009年斥資三億購買一批優秀電視劇的消息,而在這一片“爭風吃醋”的收視大戰中,重拍版名著大戲能否為自己矢志不移追求的藝術爭取到更大的空間,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營銷模式的改變,這種模式的關鍵詞就是品牌。

眾所周知,三國的故事借由漫畫及同名電腦游戲在全亞洲馳名,高希希的《三國》在未開拍之前,僅憑其名氣就以70萬人民幣一集的高價賣給日本NHK電視臺,將在黃金檔播放,韓國為大長今制作音樂的公司也愿意出資600萬承擔該劇的音樂制作部分。就國內市場而言,央視買斷首輪播映權,四家一線衛視聯合買斷了本劇的二輪播映權,這種情況在電視劇發行界還是第一次發生,對于投資過億的《三國》而言,其品牌效應可謂強而有“利”可圖。除此之外,制片方介紹,為了配合海外發行,還將在后期制作階段專門為歐美制作一版10集的同名電視電影。有這些亮點在,2008年《三國》項目在戛納電視節上也引起海外買家的極大關注,已有幾個國家提前購買了播映權。韓國、港臺、歐美播映權都正在頻繁的洽談中。
向來對資金成本運籌帷幄的張紀中在售賣《西游記》時,也是一度瞄準了國際市場,甚至希望仿效美劇的拍攝方式,開創國產劇集按季拍攝的先例,將資金回收的風險降到最低?!都t樓夢》采取的是買斷全國播放權的方式,其余的資金如何回本,又不影響《紅樓夢》本身的品牌質量,這是個問題,需要制片方深入發掘智慧。
最后,套用本山大叔的報告總結如下:世界實在亂套,風景這邊獨好。2009年給了國產電視劇市場一個絕好的機會,四大古典名著的重拍,能否在特殊的時代煥發新的生機,能否將電視劇創作的源泉植根于我們民族幾千年文化的精髓之所在,乃是名著重拍版在非常時代的生存之道。守住了?一片繁花似錦;守不住,空留罵名。結局到底如何?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