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入細致地了解和研究學生的心理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礎。
每個教學班有四、五十名學生,他們受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班主任要想把他們組織起來,形成一個充滿活力、積極向上的班集體,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健康成長,就必須要了解每一個學生。只有深入細致地了解每個學生,分析研究他們的心理和個性特征形成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進行教育。
1、班主任處處要做有心人。
班主任在接受一個新的班級時,要全面了解本班學生的基本情況,而且要特別注意到學生的生活中去了解他們。在課堂里,在操場上,在課間活動中,在學生生活的各種場合。哪怕很微小的一件事,從中探索他們心靈的奧秘。你能發現隱藏著的極其微小的閃光點,也能找出還處在萌芽狀態的錯誤苗頭。
課堂上,學生的一個笑容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不能輕易地放過。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學生的眼睛會由于驚奇、專注而睜得大大的,也會由于想看什么而微微瞇起;會由于興奮而炯炯有神,閃閃發光,也會由于憂愁煩惱,犯了過錯而游移躲閃;會由于思考問題而靈活地轉動或凝神專注,也會由于考慮對策而眨動不止。因此班主任要善于在課堂上學生表現出來的各種神態和表情中,捕捉學生思想感情的起伏變化,從體察學生學習情況,掌握學生的心理,加強教育。
在課間,在學生參加各種活動中,是學生優缺點表現最集中的時候,比如在班級打掃衛生時,有的熱情高,有的認真踏實,一絲不茍,把桌椅、玻璃擦得干干凈凈。有的馬馬虎虎,東一把西一把,有的有始無終,中途溜走,有的有創造性等等。班主任要和學生一起勞動,觀察了解學生在勞動中的表現,對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性格特點和頑強的毅力會有很大的幫助。
2、班主任要懂得深入研究兒童心理。
少年兒童的心理既簡單又復雜,既能順從又可叛逆。好玩、好動、喜愛新鮮事物、富于幻想。他們的個性沒有定型,可塑性很大。這個時期,班主任要抓住這些特點,探索他們心理發展規律,采取恰當教育措施,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不同的矛盾。
例如,生活中個別學生的小偷小摸行為,是讓老師和學生最討厭的行為。做為班主任如果處理不好,會讓幼小的心靈留下終生的創傷。要在小范圍內動之以情,曉之以禮去說服教育。班主任老師還要時刻注意學生校園以外的活動范圍。接觸人群等,不能讓一些不良習慣任意發展。
青春發育期是少年兒童成長的一個重要階段。班主任要注意學生生理上、思想上、心理上的變化,并且探索影響學生心理變化的因素,引導學生認識生理變化是人的自然現象。開導他們減輕心理的壓力和精神負擔。引導學生正確處理男女同學的交往,讓學生始終保持良好的、健康的心態。班主任在這個時期要經常與家長溝通,密切關注孩子的興趣愛好、思想情感、道德品質、行為習慣的發展、變化,正確引導。讓學生順利渡過青春期。
二、用真心去愛學生是班主任必須具備的職業道德。
“玉不琢,不成器”。沒有能工巧匠的精心雕琢,就沒有無價的藝術珍品。同樣,少年兒童受傷的心靈需要老師用愛去扶平。
單親家庭的學生、重組家庭的學生、留守兒童、貧困生等。他們的心里都曾經或正在受著傷痛折磨。或閉塞或扭曲、或慌恐或無助……這就需要班主任有熾熱的情感和精湛的“醫術”,用愛心去開啟他們心靈之門,給他們以希望,溫暖和生存的勇氣。
l、用愛心搭建心靈的橋梁。
用愛心與學生溝通。搭建一座彼此相通的橋梁,是班主任班級工作必不可少的藝術。因為通過與學生心與心的交流,能找出學生心理困惑的原因。有一個小姑娘很文靜,就是不敢與同學說話、玩耍,與老師說話也膽戰心驚。通過班主任老師與她的談話中得知,自己從小就與外婆生活在一起,外婆沒有文化,只按常理教育她聽話。沒有同齡人的語言交流,沒有父母的影響,只是在一個封閉的“代溝”較大的環境中生活,形成了懦弱的性格。找到原因后,班主任在每次活動中都鼓勵她,讓她多擔任主角,還經常把她接到自己家中與女兒一起學習,生活,漸漸地,那種做事小心翼翼的性格不見了,人也變得越來越開朗了。
2、班主任博大無私的愛,能照亮每一個學生心靈。
愛是無私的,班主任對學生的愛更應該是無私的、純潔的。要愛每一個學生,不能偏愛。一般地說,學習好的學生身上優點較多,但他們也是正在成長的少年兒童。他們身上不光有優點,也有缺點,而后進生身上不光有缺點也同樣有優點。班主任既要看每一個學生的缺點,又要從他們身上找到閃光點,把真摯的愛灑向每一個角落。
學生普遍有一種“向師性”心理,他們崇拜老師,把老師當作一把公平的尺子,當作靠山。老師一句溫馨的話,一個慈愛的笑臉,都會激發學生內心的熱情。讓學生離你越來越近,而偏愛則相反。
三、構建和諧的班集體是班主任的職責。
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教育了集體、團結了集體,加強了集體以后,集體自身就能成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班級管理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班集體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發展方向有著直接的作用。
1、加強集體主義思想教育使班級內部形成合力。
對小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不但用英雄模范的事跡作為教材,更應該注意學生中的先進事例。因為這些事例與學生最近,他們能看得見、聽得到,學起來更容易。“拔亮一盞燈,可以照亮許多人。”比如有的同學為班級做一根教鞭,把散落在地上的粉筆撿起來,把操場上的塑料袋拾起來等等。這些看起很細微的舉動,都是學生熱愛班級,熱愛集體的具體表現。班主任應該及時給以表揚和鼓勵。這樣就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全班同學,起到集體主義教育的效果,讓大家都行動起來,為班級做貢獻,為集體做貢獻。
2、和諧民主的班級管理,能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競爭意識。
每學期的三好學生評比,優秀班級干部的評選等,都是同學們議論頗多的事情。不公正、不公平,會引起學生的強烈不滿,激化同學之間的矛盾。也會使老師任命的班干部在同學中沒有威信,失去應有的作用。“三好學生”也會失去模范作用和影響力。所以,這些評先選優結果應該在班級中民主產生,增加透明度,使之更具有說服力。讓學生親眼目睹,只有經過自己辛苦努力,才能評為“三好學生”,才能成為班級干部,從而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競爭意識。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是班主任不可缺少的業務素質。
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是教師的共同職責,也是班主任的一項重要的工作。班主任要經常對本班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
1、多渠道入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班主任、老師發現學生在學習上很吃力,學生把學習當作一種負擔時,切不可一味地逼著他們學,這樣,孩子會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對學習更有抵觸情緒,甚至產生厭煩心理。所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從多渠道人手。科學、有效地對學生進行管理。有的學生喜歡唱歌,跳舞,有的喜歡籃球、踢足球,有的喜歡畫畫。班主任老師要尊重他的個人意愿,培養其愛好,激發他的興趣。然后把這些興趣轉移到學習上來。另外,學生都有一種惰性,班主任要想辦法克服學生這種惰性。
2、班主任與任課教師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班主任與任課教師緊密團結、互相配合,統一對學生的要求,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相互交流學生在學習中的表現,介紹每一位學生的長處和不足,探求適合每一個學生的教育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只有全體任課教師的支持和幫助,協同一致地工作,才能讓后進的班級轉變為先進的集體,才能讓學生熱愛每個學科,對每個學科都感興趣。
3、班主任的鼓勵與贊美是培養學生興趣的一種手段。
班主任能用鼓勵和贊美這一教育手段,是符合學生心理需要的明智做法。因為:“兒童都是朝著老師鼓勵的方向發展。”由此可知,教師的鼓勵將會影響兒童的人格發展,若教師針對某一方面加以贊美和鼓勵,學生將朝著這方面努力,并以此為奮斗目標。
學習興趣濃,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往往南于老師與家長的鼓勵和贊美多,使他們各方面積極因素都得到了充分的調動。而差生由于受批評次數多,所以各方面積極因素沒有調動起來。如果再加上否定或譏諷,會讓這些學生喪失信心及學習興趣。所以班主任的鼓勵與贊美,能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為班級管理出點子,使課堂更活躍,學習興趣更濃厚。
五、班主任要能夠為學生健康成長創造空間。
班主任要經常組織中隊活動,加強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和共產主義教育。少先隊的光榮歷史,“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的響亮呼號;金星、火炬的隊旗,鮮艷的紅領巾,隆重的人隊儀式,這一切都對少年兒童有著巨大的吸引力。通過少先隊可以把少年兒童充分組織起來,讓他們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培養集體觀念。激發愛國熱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1、中隊活動內容要多樣化。
少年兒童活潑好學,精力旺盛,富于幻想。豐富多彩的中隊活動使學生更興奮更積極。例如主題鮮明的中隊會,故事會等活動,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最有效、最有吸引力的教育方法。組織學生到歷史博物館、烈士紀念館等參觀、游園等,可以讓學生更多了解革命先烈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為了共產主義事業而英勇獻身的偉大精神,從小樹立為國獻身的愛國情懷。通過參觀古建筑、文化圣地,讓學生更多的了解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加熱愛我們的民族,熱愛我們的國家。
2、中隊活動要滲透到學生的現實生活中。
現在的少年兒童,大多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優越,個性較強、再有社會不良現象的影響,或多或少存在著不良的行為習慣。如不尊重父母的勞動、不尊重別人的勞動、對弱勢群體的鄙視或冷酷、人際關系緊張等等。
班主任在組織中隊活動時,有針對性、有目的的把他們帶到生活實際中去,現身說法教育。如組織學生到父母勞動的場所,看看父母是如辛苦工作的,體會父母的艱辛,進行感恩教育。到敬老院或孤寡老人家中幫助打掃衛生、挑水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愛心。組織學生到公共場所清理垃圾、植樹、種花等,培養學生熱愛環境,熱愛大自然。這些活動都能讓學生在生活中培養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品質。
六、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巧妙結合,是班主任管理班級的一種藝術。
對學生的教育既有學校教育也有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也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的思想品質,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都與家庭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
班主任與家長,是教育學生的兩股力量,班主任要積極主動地和家長聯系,必須十分重視家長工作。統一步調,有機地把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緊密地聯系起來。調動家長教育子女的積極性,發揮家庭教育的效能。
1、班主任家訪要講究方法。
班主任在進行家訪時,掌握恰當的方式和技巧是很重要的。有的班主任在進行家訪時,向家長匯報的都是學生在學校的不良表現。比如不做作業,同學關系不融洽,不遵守紀律等等,讓家長在孩子面前很沒面子,學生在家長面前也沒有一點成就感,家長惱火,學生怨恨。最后,班主任、家長、學生三者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越來越生疏,導致教育的失敗。而有經驗的班主任在家訪時能夠找準時機,適時進行家訪,結果事半功倍。例如我校的一位班主任,他都是在學生取得成績或有良好表現時才去家訪的。在和家長匯報成績時,提出學生還有哪些不足,或是學生家中有什么困難時,他會主動到學生家中問寒問暖,家長、學生都對這位班主任有一種感激之情。在這樣的情感交流中,完成了對學生的教育,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不要把家長會開成批判會。
班級組織的家長會是班主任與全體學生家長的座談會,班主任通過家長座談會,向學生家長匯報班級和學生在近期取得的成績,探討班級中存在的共性問題,聽取家長意見。研究下一步如何開展班級工作,制訂班級近期工作計劃,群策群利,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相結合,共同完成教育教學工作。
在實際工作中,有些班主任使家長座談會的氣氛變得十分壓抑,在會上批評、指責家長,對有缺點的學生更是毫不客氣,甚至大發雷霆,弄得家長十分尷尬,久而久之,家長一聽說班級開家長會都會感到頭痛,不愿意參加。既使是參加了也不愿意多說什么,應付差事。失去了家長會的作用。
班集體是一個大家庭,班主任是這個大家庭的主人,要讓這個家庭的每個成員都能渡過一個愉快難忘的童年時代,是要付出一定的心血的。這不但要求班主任有高度的責任感,堅定的信念,還要有崇高的職業道德,無私的敬業奉獻精神;要有淵博的知識,廣闊的胸懷,更要有正大無私的愛。這樣才能滿懷深情,兢兢業業去造就一批合格的社會主義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