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堪稱中國的國球,也是我們工作之余的最大愛好,浸淫其中幾十年,得到的不僅是身心的愉悅、意志的錘煉,在揣摩技巧之余,也每每能夠從中獲得一些哲理的感悟。
譬如人們常說球場如戰場、球品見人品。認真思量起來,就頗有道理。彈丸大的乒乓球,腹內空空。一張薄皮,扔出去蹦蹦跳跳,攥手里輕輕飄飄,為何放在有勝負之約的球臺上就成了戰場的焦點,就因為控制它的是人,小小銀球,展現出來的是對戰雙方的體力、技巧、智力和意志。
若想成為一名球場上的靈魂人物,就要學會用你的發球、接球、左推、右攻來控制球場上的主動權。或先發制人、或接球搶攻、或防守反擊,都須來源于對形勢的準確判斷。對對手的充分了解以及對自己心理的有效調節,唯有如此方能逢兇化吉、遇難呈祥,始終立于不敗之地。而不通此道的人球發不到位、接不熟練、攻不連續,試想連自己發球的落點都控制不了,不是下網就是亂飛,不要奢談贏球,恐怕就是想要找個愿意陪練的對手都會很難。
球品見人品。真正的高手,應當做到人球和一,智勇雙全,心手相隨,游刃有余。所謂智,就是審時度勢,知己知彼,始終保持頭腦冷靜;所謂勇,就是知難而進,敢于亮劍,絕不因膽怯而氣餒;所謂心手相隨,即是要熟練的掌握技巧,練就游刃有余之功,不逞匹夫之勇。
以求健身,可以煉就機敏的反應,錯步迎合,推擋相較,有太極八卦之功;以球修身,可以磨練自己的心智,一來一往、有來有往,不下于手談之妙;以球會友,可以結識志趣相投的良友,取長補短,相互提攜,知音如琴瑟和諧,這才是小小乒乓的大境界和真意趣。
已過知天命之年,每每由拍中小球而思及人生,長慨嘆事事皆有因緣。揮拍的一瞬,球拍和手形上的微小變化,一球之勝負就已經決定;思慮彷徨之間,一局的勝負明眼人便可知端倪。如今,自己率隊征戰西北,既當“球員”又做“教頭”,打乒乓球是沒時間了,忙里偷閑,寫下這篇簡短的文字,權作是對團隊的一點啟發和鼓勵與期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