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荷美在哪?我告訴您這個國家在非洲。但您在當今的世界地圖上肯定找不到這個名字。如果我讓您找貝寧這個西非國家,就容易得多。

達荷美(Dahomey),1960年宣布獨立。1990年改國名為貝寧(Benin),該國位于非洲西部,東與尼日利亞接壤,北鄰尼日爾,西鄰多哥,南瀕大西洋上的幾內亞灣。面積11.3萬平方公里,人口640萬。其主要物產為棕櫚油,產量名列非洲前茅。
達荷美獨立之前屬于法國殖民地,獨立后于1962年加入了非洲金融共同體(1962年11月成立),通用西非法郎。
達荷美與其他的非洲國家一樣,國內有眾多的民族與部族,部族數多達46個,信奉拜物教。這些民族與部族至今還保留著很多特點和傳統。比如他們的文化、語言、服飾、手工技藝等等,可以說是不可多得的活化石。其粗獷豪放帶有野性的一面至今仍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去尋覓與研究,這一套達荷美銀幣就直觀地反映了該國的民族特點和風土人情。
這套銀幣共四枚,1971年為達荷美國慶10周年紀念而造。第一枚1000法郎銀幣,重51.5克,千足銀。正面圖案為當地松姆巴族婦女。其服飾特點為上身赤裸,以大耳環、項圈及手鐲為主要裝飾,充分顯示了該民族婦女的原始野性美。銀幣背面為國徽和面值。
第二枚500法郎銀幣,重25.2克,千足銀。正面是當地奎美族婦女,背面為國徽和面值。奎美族婦女服飾特點是上身半裸露,但與前者不同的是其著重頭飾、臂飾、腰飾的華麗,以及項鏈的民族性與復雜性,更加突出了婦女脖項與乳房的尊貴與美麗。
第三枚200法郎銀幣,重10.25克,千足銀。正面是當地阿波美族婦女,背面為國徽與面值。阿波美族婦女的服飾與前兩者區別很大,其主要以當地織染的土布為上衣與裙飾,在各類臂飾與項飾的映襯下更顯出該民族婦女的雍容而不奢華,柔美而不俗套。
第四枚面值100法郎,重5.1克,千足銀。正面為該國極具民族特點的水上高腳屋,此屋建在海邊的瀉湖內。各族婦女悠閑地劃著船,滿載著各類物品往來穿梭,儼然一個非洲的威尼斯,其美麗迷人的風景令人向往。
我們常說世界各民族是個大家庭。在地球上,人與環境、人與人、民族與民族之間的和諧相處是我們人類追求的最高境界。在歷史與未來面前,在文化與傳統面前,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應該是平等的,都應該得到應有的尊重,民族遺產都應得到應有的保護。因為這些歷史的傳承,既是屬于那個民族的,更是屬于整個世界,整個人類的。

非洲國家錢幣的紋飾,大多是歷史人物(包括各國總統)、野生動物以及反映當地風土人情等內容,特別是這類的紀念銀幣少之又少,再加上此套達荷美銀幣發行量少(共5000套),且國名現已改為貝寧,這一切都決定了這套銀幣在世界錢幣界也屬于稀缺品種。據《世界硬幣趣談》第四集(中國金融出版社2001版)介紹,此套紀念銀幣全中國的擁有者不過40人左右,可見其珍稀程度,頗有收藏和投資雙重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