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運用隨機前沿分析法對我國家電行業上市公司2004年至2006年間的技術效率進行了實證研究,并側重于公司治理角度對技術效率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得出結論:企業規模、國有股比例、流通股比例、董事長與總經理兼職情況、獨立董事人數、高管薪酬、企業所處地理位置對技術效率有顯著影響;董事會規模、企業成立時間長短對技術效率影響不顯著。
[關鍵詞] 技術效率 家電 公司治理 隨機前沿分析
一、引言
家電行業是我國市場化改革起步較早的行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市場化程度大大提高,行業內競爭較為充分,市場日漸成熟,一批優秀的企業在競爭中脫穎而出,上市公司是其中的優秀代表。但上市家電企業所面對的是一個競爭異常激烈的國際化市場,與國外家電知名公司相比,中國家電企業仍處于世界家電產業價值鏈的末端。爭取競爭主動權主要有兩條基本途徑:一是提升自主研發水平,開發新產品和提高產品質量,占領世界家電市場的“制高點”;二是提高管理水平,挖掘技術效率,降低產品成本。對當前我國家電上市公司而言,挖掘企業技術效率關乎企業成本生命線,因此客觀的評估家電上市公司的技術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M.J.Farrel(1957)完整的提出生產前沿面的概念,并從前沿面的角度對微觀層面的企業的技術效率作出了定義:技術效率反映既定生產投入數量下,實際產出與理論最大產出的百分比。Aigner等(1977)提出了隨機前沿方法SFA(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來測算技術效率。這是一種假設生產或成本前沿函數,用回歸分析來確定表達式中參數的方法,它將誤差項分為兩類:管理誤差項反映技術非效率,隨機誤差項表示任何可能出現的不可控因素帶來的影響。目前最常用的隨機前沿模型是Battese和Coelli在1992和1995年設定的運用時間序列面板數據估計前沿面的生產函數模型,簡稱BC(1992)和BC(1995)模型。
二、技術效率測量模型的構建
本研究運用BC(1995)模型,采用超越對數生產函數進行實證分析,模型結果如下:
方程(1)為前沿生產函數,其中表示各公司各期的主營業務收入,表示各公司各期的總資產,表示各公司各期的員工人數, 表示第i個企業第t年技術欠效率造成的產出損失,并要求,且獨立于統計誤差項;,表示隨機誤差項,假定服從正態分布。方程(2)為技術欠效率的原因分析,其中scale為公司總資產,反映公司規模,state表示國有持股比例,flow表示流通股比例,chairman表示董事長與總經理兼任情況(兼任為1,否則為0),board表示董事會人數,independ表示獨立董事人數,salary表示董事、監事及高管的薪酬平均值,long表示公司成立時間長短,region表示公司所處地理位置(東部為1,否則為0)。本文選取了2005年以前在境內上市的24個家電上市公司,樣本期間為2004年~2006年。
三、實證結果及分析
利用Frontier4.1軟件,可獲得各項參數及檢驗結果。都通過了5%的t檢驗。其中=4.1213,=3.0205,意味著2004年~2006年間,我國家電行業上市公司的資本產出彈性和勞動產出彈性都較大,說明我國家電上市企業屬于資本勞動雙密集型。
在技術欠效率的各解釋變量中,通過了5%的t檢驗。=-0.2451表明家電企業規模效應顯著,規模越大,技術欠效率越低,技術效率就越高。=3.2621表明我國家電企業的國有股比例與企業的技術欠效率正相關,國有股比例越大,技術效率越低。=-3.4449表明我國家電企業的流通股比例與企業的技術欠效率負相關,流通股比例越大,技術效率越高。=1.3219表明我國家電企業的董事長與總經理兼任對企業的技術效率具有負面作用。=-0.8521表明我國家電企業的獨立董事對企業的技術效率的提升具有積極作用。=-0.0253表明家電企業的高管薪酬與企業的技術欠效率負相關,與技術效率正相關,當然還很難確定是由于高薪激發了管理層的工作熱情而導致了高效率,還是高效率產生了企業高利潤從而引起了薪酬的上漲。=-1.2362表明東部的家電企業比中西部家電企業技術效率高。
5、8沒有通過t檢驗,表明我國家電上市公司的技術效率與董事會規模、企業成立時間長短的關聯不大,對此做出如下解釋。(1)董事會的規模并沒有出現一些國外學者所擔心的現象——董事會人數太多,人浮于事,決策效率低下;董事會人數太少,管理決策缺乏有效監督而導致獨斷專行,增加企業運營風險。筆者認為我國證券法對上市公司的董事會規模作出的規定致使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董事會人數設定合理,因此其對技術效率的影響不顯著。(2)企業成立時間與企業技術效率沒有必然聯系,其原因可能是家電行業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成熟行業,經驗積累與企業的創新經營對企業的運營效果都有作用,且創新經營的影響更加顯著。
通過對各企業各年度技術效率的對比(詳見表)可以得出以下結論。(1)技術效率排名第一梯隊的企業為蘇寧家電、格力家電、美的家電、合肥三洋、青島海爾、四川長虹、華帝股份。(2)技術效率排名第二梯隊的企業為上海機電、小天鵝、廈華電子、四川湖山、海信家電、南京熊貓、深康佳、夏新電子、ST春蘭、美菱家電、澳柯瑪。(3)技術效率排名第三梯隊的企業為ST天龍、寧波富達、ST華發、ST科龍、東方銀星、ST長嶺。(4)技術效率排在第一梯隊的企業已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并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穩步前進,相應的,資本市場也對這些企業的股價給予了積極評價,這說明在家電行業內,企業效率可以作為企業長期投資價值的一個判斷依據。(4)從分年度平均技術效率數值來看,近三年我國家電上市公司整體技術效率變化不大。
四、建議及對策
從實證分析中可以看出規模對家電企業技術效率影響顯著,建議我國家電上市公司進一步整合行業內部資源,以品牌為龍頭,聚合生產資源形成規模經濟效應。第二,家電上市公司應繼續優化股權結構,降低國有股比例,增大流通股比例。國有股的漫長的委托代理鏈條會導致委托人的目標函數被層層扭曲,資產所有者的利益受到損害。另外,政府機關作為國有股代理人所具有的特殊地位,使其對經營者的監督難免帶有行政色彩,缺乏足夠的經濟利益驅動去有效地監督和評價經營者,從而使經營者能夠利用政府在產權上的“缺位”,形成事實上的內部人控制。企業的經理人員可能會以出資者的利益為代價,利用所控制的資本為自己謀取利益,致使企業整體效益低下。掌握在基金公司和散戶手中的流通股對公司經營績效能起到激勵和監督作用,因為上市公司只有維護公司的經營形象,維持公司股票價格,才能贏得流通股股東的信任,從而順利通過增發或配股進行再融資。第三,建議家電上市公司將董事長和總經理分設,完善監督與約束機制,規范管理決策流程。第四,建議家電上市公司推動獨立董事制度的完善,讓懂業務懂經營管理的高級人才進入獨董隊伍,促使獨董充分參與經營決策。第五,建議家電上市公司對于高管層提高薪酬水平,擴大股票期權的比例,同時通過外部經理市場的聲譽機制規范高管行為。對于企業內部一般員工則應優化薪酬結構,實行寬帶薪酬,根據崗位分析劃分崗位類型,根據考核晉升檔位。除了薪酬激勵外,還應以人為本,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客觀準確的進行業績評價;同時營造良好的人才資源開發氛圍,以情留人,加大企業員工的培訓力度,鼓勵員工學習專業技術,激勵他們從事技術創新。
參考文獻:
[1]Farrell M. J:《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on efficiency》,Journal of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1957,120(3)
[2]Aigner,D.J.,Lovell,C.A.K,Schmidt:《Formulation and estimation of empirical application function on models》,1977,Journal Of Econnometrics,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