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知識經濟時代,人對知識的掌握和駕馭以及由此而帶來的企業創新,使得人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變得更加突出和重要,這就促使企業在管理中把對人的關注、人的個性的釋放、人的積極性的調動推到了空前的中心地位。為適應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管理的需要,必須實行人本管理,為員工創造一種和諧快樂的工作環境,促使員工自由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 現代企業 人本管理 以人為本
21世紀,伴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以及科學技術和管理科學在生產中的廣泛應用,人對知識的掌握和駕馭,以及由此而帶來的企業創新,使得人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變得更加突出和重要,這就促使企業在管理中把對人的關注、人的個性的釋放、人的積極性的調動推到了空前的中心地位。為適應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管理的需要,必須實行人本管理。
一、人本管理的含義及特征
1.人本管理的含義
人本管理是一種把“人”作為管理活動的核心和組織最重要的資源,把組織全體成員作為管理的主體,圍繞著如何充分利用和開發組織的人力資源,服務于組織內外的利益相關者,從而同時實現組織目標和組織成員個人目標的管理理論和管理實踐活動的總稱。它是通過創造特定的環境與條件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以不斷提高其滿意度。在本質上是以促進人自身的自由、全面發展為根本目的的管理理念與管理模式。
2.人本管理的特征
(1)人本管理的核心是人,它把人置于組織中最重要的資源的地位。在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中,人既是管理活動的主體,也是管理活動的客體。人成為企業最核心的資源和競爭力的源泉,企業的其他資源都是圍繞著如何充分利用“人“這一核心資源,如何服務于人而展開。
(2)人本管理的主體是企業的全體員工。人本管理是一種全員參與的管理。管理人員和普通員工之間是一種合作分工關系,企業管理者的工作重點是在組織結構重整之后,搞好授權與激勵,讓每位員工都能享受權利、信息、知識和酬勞,從而使人人都有授權賦能的感受。
(3)人本管理實現組織目標的主要方式是利用和開發組織的人力資源。知識經濟時代,人才成為企業競爭力的源泉,成為決定企業興衰成敗的決定性因素,所以企業要在競爭中取得優勢,惟一的途徑就是開發和利用本企業的人力資源。
(4)人本管理活動的服務對象是組織內外的利益相關者。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組織的目標更加趨于多元化,企業必須把自身的經濟目標和社區的發展規劃、國家的發展目標結合起來。只有這樣,企業才能樹立良好的形象,得到公眾的普遍支持,從而取得更大的發展。
(5)人本管理成功的標志是組織的目標與組織成員的個人目標都能得以實現。在施行人本管理的企業中,全體員工都成為管理活動的主體和服務的對象,管理活動成功的標志不但要看組織的經濟目標是否實現,還要看組織成員的個人目標是否實現。只有將組織目標和員工的個人目標有效地結合,才能增強組織的凝聚力,充分發揮全體員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使企業獲得長久的發展。
二、現代企業實施人本管理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現代企業大都偏重于“物本管理”,沒有適應“人”的發展,滿足“人本”需求,在人本管理上還存在以下問題。
1.人本管理僅停留在口頭、報告中,缺乏具體的實施措施
以人為本雖然已經出現在一些企業的管理理念及工作報告中,但在具體的管理實踐中,許多企業卻不按人性的要求來設計企業的管理制度,不注重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不注重培養員工的歸屬感,不為員工創造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良好環境。管理者仍是運用行政手段和經濟杠桿對員工進行外部強制,結果抹殺了員工的積極性和勞動熱情,使其喪失了主人翁責任感。
2.激勵機制不健全 ,激勵效果欠佳
無論是人的內部需要、感受,還是外部強化物,均可對人產生激勵作用。但長期以來,由于受社會、政治、經濟等因素的影響,許多企業的管理者沒有很好地從滿足員工需要的角度來考慮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忽視了“需要是積極性的本源”這一關鍵問題。在調動職工積極性的方式上,多數企業以提高工資、增加獎金、提升職務、給予表揚等外在激勵手段為主,尤其突出金錢和物質的激勵作用,而忽視了興趣、愛好、成就等對人們行為產生影響的內激勵的作用。
3.員工的培訓和開發工作缺乏長遠規劃
現代企業中的員工,自我意識和自我實現的愿望很強烈,工作對于他們來說,不僅僅是生存的手段,也是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他們十分看重工作中個人的發展前景。培訓能夠有效地開發員工自身的能力和素質,使他們在工作中感受到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從而激發他們對企業的忠誠感和獻身精神。但現實中,許多企業的員工培訓和開發工作卻存在著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職工教育培訓工作缺乏長遠規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式的培訓較為普遍。對員工的教育、培訓工作,或虛無縹緲、太大太空,或偏重于操作技術類。缺乏以人性為根本,以本企業發展目標的價值體系為導向的價值觀、人生觀的教育,沒有將員工的需求很好地引導到企業需求的軌道上來。
4.企業文化建設存在著誤區
企業文化是社會文化的一個子系統,是企業經過長期奮斗沉淀而形成的、具有企業獨特背景和主客觀因素的文化,通常表現為企業的使命、愿景、價值觀、行為準則和沿襲的傳統與習慣等。企業文化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力量源泉。但許多企業領導者沒有對企業文化建設形成足夠的認識,造成領導者的自覺意識和員工的參與意識較差。企業文化建設缺乏全面的規劃、設計、分步實施和推進,缺乏對全體員工價值觀念的正確引導和行為落實,從而使企業文化建設不能很好地融入到企業的人本管理中去,造成職工缺乏活力和動力。
5.脫離企業實際,照抄照搬西方管理理論
當前,我國許多企業在管理方面存在著照抄照搬西方管理理論、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現象,這種做法勢必造成不切實際難以實行、參差不齊四不象的后果。實行人本管理,必須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借鑒和吸收西方優秀的人本管理理論和管理思想,將西方理論同我國具體企業的管理實際相結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收到實效。
三、現代企業完善人本管理的途徑
以人為本的管理,涉及到人的培育與成長,人的選聘與任用,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發揮,以及員工參與管理、人際關系、團隊建設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它們又受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技術、心理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又相互交織。因此,企業要成功實施人本管理,就必須采取一系列的舉措。
1.樹立人本意識,改變管理模式
現代企業的人本管理理念必須基于對人性的全面分析,應依照人性的要求建立決策理念,設計管理制度。必須要尊重員工,盡量滿足員工的正常要求,在尊重員工價值與尊嚴的基礎上,合理地調配使用企業資源,設法調動企業員工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每個人都能在合適的崗位上得到表現的機會。同時,企業的管理者要注重培養員工的歸屬感,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以便于員工自我管理、自我發展,實現自我價值。
2.健全激勵機制,滿足員工不同需求
人的需要是多種多樣的,每個人的需要各不相同,需要的層次也因人而異,而且人的需要是隨著人的發展和生活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的。因此,只有將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以及根據人的自然需要和社會需要而采取的激勵措施,有機、綜合、同步地實施,才能取得最大的激勵效果。
3.增強員工培訓和開發工作,促進員工的自我發展和完善
全面提高員工素質,不斷培育員工成長和進步,這是企業發展的長遠大計,必須予以足夠重視。企業對員工素質的要求會隨著企業自身的發展不斷提高,企業必須以促進知識更新和素質提高為目標,把員工缺什么與企業需要什么相結合,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員工培訓和開發工作。
4.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營造和諧氛圍
企業應該從實際情況出發,有計劃、有步驟,因地制宜地開展適合本企業實際的企業文化建設。應該把培育富有個性的企業精神,形成團結、拼搏、奮發向上的氛圍作為著力點,著力培養職工的人生觀、價值觀,引導職工愛崗、敬業、勤業、精業,為企業發展做貢獻。
總之,企業由“物本管理”轉變到 “人本管理”,這是企業在管理方面實現的重大轉變。人本管理的對象和重點在人身上,它從生產要素的最高形式著手,抓住促進生產力發展的最關鍵因素,運用人類學、心理學、人際關系學、社會學等眾多學科的知識進行研究,使人類的管理學從“硬管理”走向“軟管理”,從而使管理真正稱為“科學管理”。 人們常說,工作的三種境界:被逼著干,按規定干,快樂地干。人本管理正是在創造著一種快樂的工作環境,讓員工“享受工作”。
參考文獻:
[1]王 林:淺論企業管理中的人本管理[J].技術與市場,2008,(2)
[2]路玉祥:堅持人本管理 構建和諧企業[J].發展,2008,(2)
[3]王 琳:企業文化建設要堅持以人為本[J].理論學習,2005,(8)
[4]朱曉丹:論人本管理[J].學習與探索,2004,(3)
[5]蕭鳴政:人力資源管理[M].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