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黑龍江省作為農業大省,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高于全國水平,但是和一些發達城市相比,黑龍江省農民人均純收入還處于相對較低的水平。本文運用計量經濟的方法,采用主成分回歸模型對影響黑龍江省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因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農民收入的建議。
[關鍵詞] 黑龍江省 農民純收入 主成分分析
一、黑龍江省農民收入的現狀
黑龍江省農民人均純收入自1985年的398元上升到2006年的3552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平均每年增長5.85%。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自1985年的742元上升到2006年的9182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平均每年增長5.86%。從總體上看,農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平均增長率幾乎相同,但是,自1998年~2006年,扣除價格因素的影響,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平均增長率為9.74%,而農村人均純收入的年平均增長率為5.39% ??梢姡?998年以來,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增長要遠遠慢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要縮小居民的收入差距,由于我國農民的人口數量占全國人口的四分之三,因而,縮小居民的收入差距更多的是指縮小城鄉的收入差距。而縮小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的關鍵在于提高農民人均純收入,所以本文的研究具有現實意義。
二、黑龍江省農民收入回歸模型
1.變量、數據與模型
設黑龍江省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因變量Y,自變量分別為黑龍江省第一產業人均GDP(X1),第二產業人均GDP(X2),第三產業人均GDP(X3),城鎮化水平(X4),農村投資(X5),主要農作物播種面積(X6)。
(1)做重疊散點圖
用SPSS14.0軟件做因變量Y與自變量X1——X6的散點圖,結果顯示因變量Y與自變量X1——X6呈線性關系。
(2)做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Y=1054.437+0.697X1+0.417X2-0.207X3+25.94X4+1.297X5-2.567X6
t(0.693)(2.747)(3.189)(-1.488)(1.462)(0.586)(-2.460)
p(0.503)(0.019)(0.009)(0.165)(0.172)(0.569)(0.032), R2=0.992
通過SPSS14.0軟件的分析,得到調整后的可決系數為0.992,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但是由回歸分析的結果看,X3、X4、X5的偏回歸系數沒有通過檢驗,無統計學意義。多重共線性診斷 中多個自變量的方差膨脹因子(VIF)>10,多個維度的特征根(Eigenvalue)約等于0,多個維度的條件指數(Condition Index)>30,說明自變量之間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
(3)進行主成分分析
由表1可知,特征根大于1的只有一個,所以只提取了一個主成分,此主成分的累計共貢獻率是88.313%,說明這一個主成分已經反映了原來6個自變量88.313%的信息。表2因子得分系數矩陣表示主成分與標準化以后的自變量之間的線性關系,因此主成分可以表示成:
F=0.186ZX1+0.188ZX2+0.186ZX3+0.145ZX4+0.182ZX5+0.173ZX6
(4)根據主成分再進行線性回歸
首先,把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Y)進行標準化,得到ZY,然后把標準化的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ZY)和主成分(F)進行簡單線性回歸分析,得到:
Y=-0.259 +1.048 F
T (-5.380)(20.512)
p (0.000) (0.000) R2 =0.961
通過SPSS14.0軟件的分析,得到調整后的可決系數為0.961,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再將上面的式子進行變量代換,得到:
Y=-2890.708+0.336X1+0.074X2+0.11X3+37.915X4 +2.946X5+1.887X6 ①
2.結論分析
通過分析得到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與第一產業人均GDP,第二產業人均GDP,第三產業人均GDP,城鎮化水平,農村投資,主要農作物播種面積之間的關系。從①中可以看出,當第一產業人均GDP增加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將增加0.336 %;當第二產業人均GDP增加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將增加0.074 %;當第三產業人均GDP增加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將增加0.11 %;當城鎮化水平提高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將增加37.915 %;當農村投資增加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將增加2.946 %;當主要農作物播種面積擴大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將增加1.887 %。
三、提高農民收入的建議
1.加快第一產業的發展
根據回歸分析,第一產業人均GDP相對于第二、三產業人均GDP來說,對農民收入的增加的促進作用最大。第一產業人均GDP=第一產業GDP總量/總人口,所以增加人均GDP的方法應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應控制人口的數量,另一方面,應增加第一產業GDP總量。2006年黑龍江省總人口為3823萬人,雖然從1985年至2006年黑龍江省人口數量逐漸上升,但是人口增長率卻是呈下降的趨勢。由此可以看出,增加第一產業人均GDP主要應增加第一產業GDP總量。根據回歸分析,當主要農作物播種面積擴大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將增加1.887%。所以擴大主要農作物的播種面積可以促進農民收入的增加。
如果簡單的看,GDP=最終產品的價格×最終產品的產量,由于黑龍江省是國家商品糧基地,第一產業的GDP總量主要是農產品的貢獻。所以提高GDP總量可以從兩方面入手。從價格來看,農產品價格的提高依賴于農產品的品質,直接的方法是增加農產品的科技含量,提高產品的品質,間接的方法是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進行農產品的深加工。從數量來看,也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通過科學技術手段提高單產,另一方面,提高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2.提高城鎮化水平
城鎮化水平的提高意味著有更多的農村人口進入到城鎮中,因為城鎮的各項基礎設施和福利都要比鄉村好,所以農民進城后無論是打工還是自主創業所獲得的收入都會遠遠高于在農村所獲得的收入。從模型中可以看到,城市化對農民收入增長的貢獻很大。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工業化進入初中期以后,農村人口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從而使農民收入增長進入了主要通過農村人口減少來增加收入的階段??梢?,加快農村城鎮化,放寬城市的農民準入條件,改善農民工進城就業的就業環境,鼓勵支持有條件的民工回流創業等應該成為城市化,以及農民增收的關鍵。讓大量農民轉變為市民,成為工人、商人、企業家,農民的收入水平自然得到提高。
3.增加農村投資
(1)增加政府對農村的基礎建設投資
農田水利、道路橋梁等的建設投資,可以使農民生產、銷售得到便利。農田水利設施的完善,可以提高農產品的產量、質量;道路交通的便利,可以降低農產品的運輸成本,減少農產品物流中的損耗。因此,增加基礎設施的投資,可以增加農民的收入。
(2)增加農村金融組織的信貸投資
黑龍江省素有中國的“糧倉”之稱,而作為支農的主要金融力量,黑龍江農村信用社卻曾經是一個虧損大戶。2005年之前,黑龍江各級農村信用社的虧損已經連年位居全國第二名,不良資產和虧損掛賬達100多億元。盡管黑龍江省聯社已經扭虧,但因為資金實力不足、歷史包袱沉重,難以承擔支農重任。李久春(黑龍江省農村信用聯合社理事長)在黑河市調研中發現,2007年以來黑河市發放的11億元涉農貸款中,僅有2000萬是其他金融機構發放的。而當時,黑河市轄區內的18家農行基層營業網點不斷撤離農村地區,農信社又不能及時補充,部分地區已經出現金融服務真空。
(4)提高耕地利用率
從黑龍江省國土資源廳了解到,2006年黑龍江省的耕地保有量始終穩定在1170.6萬公頃以上,基本農田一直保持在1016萬公頃以上。雖然黑龍江省的耕地面積并沒有減少,但是土地面積的有限性致使耕地面積的增加不可能無限擴大,所以不能靠單純的擴大耕地面積來提高農民收入。
因此,要提高耕地的利用率。一方面,應該提升耕地質量,保持土壤的肥力,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進行合理輪作,強化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應該提高農業技術水平,選育優良品種,培育出單產高的新品質,加快推廣步伐,以增加農作物的單位產量。在耕地面積一定的情況下,農作物種植結構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種植業生產的總量和效益的高低,所以必須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優化種植結構,不斷提高優質、高產農作物的種植比重。
參考文獻:
[1]丁 亮 趙 玉 李 維:湖北省農民增收的宏觀經濟因素分析——基于主成分回歸模型的分析[J].鄉鎮經濟,2007(11):10~14
[2]劉潤幸:利用SPSS進行主成分回歸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01(8):746~748
[3]吳 航 黃恒君:農民增收的主成分回歸分析[J].中國統計,2005(12):29~30
[4]郭翔宇 羅劍朝 曾福生 張廣勝:中國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前沿問題[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283
[5]宋雪蓮 劉若凝:黑龍江農信社突圍[J].中國經濟周刊,2007(36):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