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介紹了湖北汽車零部件產業及其產業內貿易狀況,分析了制約其發展的主要因素,提出提升湖北汽車零部件產業內貿易水平的思路。
[關鍵詞] 產業內貿易 汽車零部件 規模經濟
產業內貿易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國際貿易實踐中出現的一種新貿易現象,指一國既出口又進口同一種產品,同時該產品的中間產品大量參與貿易。產業內貿易多發生于產品差異化程度高、規模經濟明顯的產業內,汽車零部件產業即屬其中之一。
一、湖北汽車零部件產業及產業內貿易狀況
湖北汽車零部件產業是20世紀60年代末隨著東風公司(原第二汽車制造廠)的建設而成長起來的。經過40年的發展,逐步形成了以東風公司為主體,地方企業、軍工企業為依托、大中型企業為骨干的產業格局。在區位、基礎、聚集度、相關產業,以及人才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基本形成了從十堰、襄樊、隨州、孝感至武漢沿線和從宜昌、荊州到黃石、黃岡沿江兩條汽車零部件產業密集帶。目前湖北省有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700余家,能夠生產50多個品種的零部件產品,主要零部件生產配套能力超過50萬輛。在國家重點扶持發展的60種關鍵零部件中,除電噴、ABS、安全氣囊等少數產品外,均具有批量生產能力。
據海關統計,2006年全年湖北累計出口汽車零部件10434萬美元,進口63728萬美元。主要出口市場依次為美國、印度、伊朗和加拿大等國。出口產品主要集中在制動器及其零件,車輪及其零件,轉向盤、轉向柱、轉向器及其零件等傳統、小型汽車零部件產品上。進口產品主要來自歐盟(特別是法國)和日本,主要品種為車身零件,其他汽車零件和變速箱等關鍵零件。
2006年湖北汽車零部件產業內貿易指數計算:
T=1-|X-M|/(X+M)=1-|10434-63728|/(10434+63728)≈0.28
而該年全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內貿易指數為0.99,由此可知2006年湖北汽車零部件產業內貿易水平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28%。
二、制約湖北汽車零部件產業內貿易發展的主要因素
目前,湖北汽車零部件產業內貿易遠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該產業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優勢,尤其是出口能力較弱,這與其“汽車大省”的身份相去甚遠。制約湖北汽車零部件產業內貿易發展的主要因素如下:
1.規模經濟不明顯。規模經濟是以促進產業內專業化程度的提高,引起規模收益遞增從而推動產業內貿易迅速發展。而湖北汽車零部件產業規模化水平不高,規模收益不突出,這是制約其產業內貿易發展的根本原因。
2.產品差異化程度低。許多零部件生產廠家圍繞同一整車系列生產同一零部件,產品結構趨同,經營品種單一,缺少特色產品、優勢產品。產品在技術、質量上的區分度不明顯,產品差異化程度低。
3.與進出口市場所在國經濟發展水平差距較大。湖北汽車零部件主要的出口市場是美國,其次為印度、伊朗、加拿大。進口主要來自歐盟和日本。無論是出口對象國還是進口市場國,多以發達國家為主,其經濟發展水平均大大高于我國(印度、伊朗除外)。經濟發展水平上的差距決定了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在汽車零部件產業內貿易中成為差異產品的供給市場,而湖北則呈現出對其產品的強烈需求從而成為差異產品的消費市場。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在汽車零部件產業內貿易中湖北的進口額遠遠超出其出口額,這是導致其產業內貿易指數低的直接原因。
三、提升湖北汽車零部件產業內貿易水平的思路
1.整合資源,提高規模化水平,增加產業內貿易利益。加快對湖北汽車零部件產業結構的調整,鼓勵零部件企業聯合協作,整合行業資源,形成一批較大規模企業,特別是具有較強出口能力的企業。通過提高規模化水平降低零部件產品生產成本。同時,在產業內貿易利益來源上做足文章,增加貿易利益,提高貿易福利水平。
2.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品差異化程度。一方面,繼續在傳統、小型零件生產上保持優勢,形成主導和名牌產品,提高在國際市場上的知名度;另一方面,逐步扭轉在高附加值汽車零部件產品生產上的劣勢,大力發展新型汽車零部件、關鍵總成零部件,培育特色、優勢產品生產能力。
3.加大研發投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通過加大研發資金投入,提高技術創新和自主開發能力,縮小與國外產品在技術上的差距。可以利用品牌、規格等特征組合方式的變換提高產品水平差異。另外,注重產品質量,拉大產品質量層次,增強產品垂直差異。通過這些途徑增強湖北汽車零部件產品的國際差異化程度,擴大產業內貿易基礎。
4.調整市場地理分布,增強產品出口能力,改善產業內貿易指數。湖北汽車零部件產品出口和進口市場都過分集中于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或地區,產業內貿易以垂直型為主,忽視了與廣大亞非拉國家和地區發展水平型產業內貿易的潛力。因此,湖北應擴大進出口市場分散度,推動市場多元化發展,對進出口市場地理分布進行合理調整,通過開拓新的國際市場加大產品出口力度,使產業內貿易指數逐步得到改善。
參考文獻:
[1]強永昌:產業內貿易論—國際貿易最新理論[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9月
[2]胡佩爾 楊麗華:基于產品差異性的中國汽車產業內貿易研究[J].工業技術經濟,2007年26卷5期
[3]沈玉良 孫楚仁 方黎三:中美汽車零部件產業內貿易的發展程度及其影響因素[J].世界經濟研究,2007年5期
[4]張晨陽:東風日產合資背景下湖北省汽車零部件產業的抉擇[J].汽車科技,2003年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