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知識經濟是一種以知識創新為基礎的新的經濟形態,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知識和技術必將成為體育產業的主要組成部分。通過對內蒙古旅游資源和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優勝分析,論述了知識經濟時代對發展內蒙古地區有特色的體育旅游業的影響和促進內蒙古的兩個文明建設的作用。
[關鍵詞] 知識經濟 體育旅游 民族體育 旅游資源
隨著我國體育產業的興起,體育市場的范圍日趨擴大,體育產業由經濟發達沿海地區向內陸相對落后地區延伸,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和邊遠地區擴展。在體育產業日益繁榮的大好形勢下,體育旅游業異軍突起,成為體育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以及體育健兒在奧運會上的突出表現,使我國體育事業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
體育旅游業是以旅游者為對象,為其旅游活動創造便利條件并提供參與,欣賞體育活動所需項目和服務的一項體育產業。隨著人類社會從工業經濟轉向知識經濟,社會生產率得到極大的提高和社會財富的更大積累,這將會使人們對旅游、休閑、健身、娛樂等需求進一步擴大,為體育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
在2002年韓、日世界杯足球賽上,兩國抓住機遇,圍繞世界杯大搞足球經濟,其經濟效益遠遠超過了預期目標,成功地運作了本屆世界杯,這充分證明體育旅游業發展前景無限。
在跨入知識經濟時代,內蒙古要抓住歷史發展機遇,在國家加大中西部地區經濟的良好環境下,充分利用其地緣、人文和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優勢,大力發展民族體育產業和特色體育旅游業,為促進內蒙古體育事業發展和兩個文明建設做出貢獻。
一、知識經濟對內蒙古體育旅游業發展的影響
知識經濟是一種以知識創新為基礎的新的經濟形態。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知識和技術將日益成為旅游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促使旅游產業發生變化。在知識經濟社會中,隨著知識產品的日益豐富,旅游產業的結構、存在方式,以及旅游活動的內容和形式都將發生深刻的變化,知識產品的創造、生產、傳播和消費成為旅游生活的重要內容,在旅游經濟系統中的作用日趨重要,逐漸成為旅游產業發展的推動力。旅游產業因此也將逐步實現增長方式的轉變,成為一種嶄新、充滿活力的知識產業,為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內蒙古應抓住機遇大力推行特色體育旅游業,因其屬于一項新型的旅游產品。知識經濟對內蒙古體育旅游業發展的影響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體育旅游業增長方式將發生根本改變
在知識經濟時代,由于科學技術的高度發達,科技成果轉化為產品的速度大大加快,形成知識形態生產力的物化,人類認識資源和開發富有資源替代短缺資源的能力大大加強,從而使人類能夠科學、合理、高效地利用現有資源和開發替代資源。在世界旅游重心逐漸向亞太地區轉移的過程中,中國東部大多數國家風景名勝區旅游環境已趨飽和,有的處于超負荷運行,而旅游產品又要求不斷更新,并向西部擴散。內蒙古則是極具開發旅游資源的地方之一。把民族體育資源與本地區旅游緊密相連,為旅游者提供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高效安全健身的旅游線路,積極開拓特色體育旅游線路和產品等新型資源,提高競爭力和生產力,增加財富。知識經濟可為體育旅游業發展建立一種具有彈性、張力和創新的機制,也給其帶來了全新的觀念和優化結構,實現可持續發展。
2.旅游信息傳遞方式將出現全新面貌
旅游信息傳遞將徹底改變以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才得以領略各地區風情的落后狀況。提供快速方便安全的交通網絡,旅游信息可通過網絡傳遞。各地的風土人情、美食特產和民族特色體育活動都可以通過顯示屏展現在眼前。
3.體育旅游業開放程度增大
利用國家政策鼓勵國內橫向經濟交流的有利條件和內蒙古的地域優勢,發展以商務、會議、考察、登山、度假、運動競賽、休閑、草原那達慕等多種形式,開發專題特色旅游項目,把旅游產品貫穿于娛樂性、競技性、觀賞性、健身性的民族體育中,形成融主題性、特色性、文化性、參與性于一體的功能齊全的民族體育產品,吸引國內外游客。
4.體育旅游的結構更全面、更高級化
當今的旅游業正朝著健康娛樂、探親訪友、商務會務、購物探險等多種旅游類型的方向發展,明顯地表現出向知識型旅游發展趨勢。在知識經濟浪潮的沖擊下,內蒙古要大力開發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例如獨具風格的草原旅游,原始森林考察,沙漠旅游,登山,滑雪,江河峽谷漂流,沙漠汽車、摩托車拉力賽,公路、草原、山地自行車賽等頗具知識性的專題旅游,逐步使特色體育旅游業步入一個全新的高層次發展階段。
5.體育旅游產品的功能變革
旅游產品是用來滿足旅游者特定的旅游需求的,在知識經濟的推動下,人們的旅游需求日益向多樣化、個性化發展。例如開發具有蒙古族特色的體育表演市場,讓旅游者了解蒙古族形式多樣,獨具地方民族特色的傳統體育活動,欣賞各種色彩斑斕的獨具風格的服飾,參與具有民族特色的娛樂、健身或競技活動,使旅游者體驗內蒙古的民俗和風土人情,體驗不同文化給他們帶來的驚喜。再因地制宜,加強各種服務設施建設,使其行、游、住、食、娛、購等綜合性需求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以滿足不同層次旅游者需求,為旅游者提供更多更好條件。
二、內蒙古體育旅游現狀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歷史悠久的國家,少數民族聚居地的內蒙古,是個絢麗多姿、極富傳奇色彩的地方,草原、古跡、沙漠、湖泊、森林、民俗“六大奇觀”構成了獨特的旅游勝景,別具北國風采,塞外情韻,旅游資源極其豐富,發展潛力巨大,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
1.廣袤無垠的草原
內蒙古草原遼闊、富饒而美麗,面積居全國五大牧場之首。東起大興安嶺山地,西至居延海,東西綿延2000多公里,總面積達8700萬公頃,其中可利用草場面積6800萬公頃,占全國可利用草場面積五分之一以上。塞外草原藍天白云,無涯的芳草中蒙古包點點,牧歌聲聲,羊群好象朵朵白云,旅游者進行騎馬、射箭、駕車、滑草等體育活動,定會舒展身姿、逍遙物外、情蕩神弛。
2.森林面積居全國之冠
以內蒙古東部被譽為“祖國綠色寶庫”的大興安嶺為主的森林面積達14.7萬公頃,占全國森林面積的九分之一,林木蓄積量11.2億立方米,占全國總蓄積量的12%。有十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八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可開展森林探險、森林行軍、森林滑道、森林生存訓練、森林狩獵等活動。
3.水景獨特
水文景觀眾多,既有高山和綠洲平湖,又有大漠鹽澤;有冰峰雪嶺,也有深峽陡谷、涌泉飛瀑、干溝遍地、大河浩蕩、小溪湍流。境內有黃河、額爾古納河、嫩江和西遼河四大水系,以及六大湖泊,如呼倫湖、貝爾湖、烏梁素海、“圣水湖”等著名湖泊,可發展探險、漂流,也可開展垂溝活動,景色神秘誘人。
4.瀚海奇觀
內蒙古沙漠、戈壁浩瀚,面積達11.2億畝,占全區土地總面積的63.3%。境內有連綿沙丘、神奇鳴沙、沙海中的海市蜃樓,是開展沙漠探險、沙漠跳傘、沙漠滑翔、沙漠滑板,沙漠汽車、摩托車、自行車拉力賽的理想場地。
5.生物珍奇
獨特的生態環境造就了大量珍禽異獸,奇花異木。有野生動物533種,野生植物2167多種,已建立十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八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可供科考、攬勝、探奇。
6.少數民族多彩且奇特的人文旅游景觀。內蒙古少數民族眾多,目前有49個民族,以蒙古族和漢族為主,此外還有朝鮮、回、滿、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等民族。其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是中國北方游牧文化的搖籃,歷史上許多游牧民族在此興起。境內分布著眾多的文物古跡,著名的有成吉思汗陵、昭君墓、元上都遺址、五塔寺、大召、美岱召、遼中京遺址、遼上京遺址、嘎仙洞等名勝古跡無處不在,更有濃郁多彩的民族風土人情,奇特的特產風味,獨領風騷的沙漠公路和草原公路等現代人文景觀等。
7.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活動
內蒙古是一個多民族地區,各民族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創造了富有民族特色和獨具地方特點的傳統體育活動。如蒙古族的男兒三項—摔跤、騎馬、射箭;賽駱駝、叼羊等,這些形式多樣、獨具特色的少數民族體育,集健身、娛樂、觀賞、保健醫療等于一體,具有較強的競技表演性、娛樂觀賞性、教育和文化傳承性等價值,構成了內蒙古獨有的人文景觀,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總之, 內蒙古具有旅游資源總量大,類型多,品位高,功能全,組合優,前景好資源優勢,又與蒙古國和俄羅斯相鄰,具有發展邊貿旅游和跨國旅游的地緣優勢,能適應不同階段國家旅游產品更新換代的要求,對國際和國內旅游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三、知識經濟時代開發內蒙古經濟體育旅游的對策
旅游業是現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產物,是當今世界朝陽產業,它正以需求量大,產業關聯度高,經濟效益好,國際競爭力強,就業范圍廣等特點而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在知識經濟時代,內蒙古要加快發展有地域特色的體育旅游業,其對策有:
1.更新觀念,深化體育旅游改革
隨著中央加大西部經濟開發的深入進行及申奧的成功,要充分認識到體育產業的崛起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日益繁榮的必然發展趨勢,它將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日益增長體育需求和健康觀念的更新而成為內蒙古經濟增長的熱點之一。要加大改革力度確定發展體育旅游事業的戰略地位。
2.充分利用地緣優勢
發揮內蒙古的優勢,實施沿路沿邊的地域優勢,大力開發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獨具風格的草原旅游,原始森林考察,沙漠旅游,登山,滑雪,江河峽谷漂流,沙漠汽車、摩托車拉力賽,公路、草原、山地自行車越野賽等。
3.開拓有少數民族特色的體育表演市場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形式多樣、色彩斑斕、獨具特色,不僅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地方特點而且有很強的競技性、表演性和觀賞性。開發民族體育表演市場,不僅可以吸引八方來客,而且可以有力促進內蒙古的兩個文明建設。
4.加強體育法制建設、規范體育市場體系
根據市場經濟和體育產業的特點,建立健全符合現代體育發展規律的體育市場法規,培養一批合格的專業經營管理隊伍。
5.借助內蒙古地區舉辦傳統的國際、國內的經貿、民族體育活動,廣交四方賓客
在引進資金、科技的基礎上,大力宣傳,介紹內蒙古,讓世界了解內蒙古,為開發內蒙古的特色體育旅游和市場創造有利條件,同時與知名企業通力合作,集中有限的財力物力發展自己的優勢項目,帶動體育旅游業的發展。另外,大力發展體育用品業、體育服務業、體育廣告業,拓寬體育旅游業的服務品種。
四、結論與建議
內蒙古奇特的地理地貌,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體育文化,淳樸的風土人情,色彩斑斕的民族服飾,別具一格的民間節日,眾多的邊疆口岸等優勢,為發展內蒙古的體育事業,開拓特色的體育旅游提供了條件。
體育旅游業是新興的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行業。它的形成和發展與經濟、文化、科技、體育的發展有著密切關系。在步入知識經濟時代,內蒙古要緊緊抓住歷史發展機遇,加快、改善、新建體育旅游相關的設施、機構、政策法規建設、提高其知識、科技含量,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同時加強與社會各界的廣泛聯系,大力發展民族體育事業,開拓體育市場,推動內蒙古特色體育旅游的發展,促進其兩個文明建設。
參考文獻:
[1]李廉水:知識經濟需要我們做什么[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
[2]王德剛:旅游資源開發與利用[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0
[3]袁書琪 鄭耀星:體育旅游資源的特征、涵義和分類體系[J].體育學刊,2003,10(2)35
[4]編委會:內蒙古統計年鑒[M].中國統計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