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后過渡期”內,中國按照加入WTO的承諾,取消了汽車配額、許可證管理,進口汽車關稅和零配件關稅也大幅降低。失去關稅的壁壘保護之后,中國汽車零配件既面臨有利條件的推動,又面臨不利因素的制約。本文在分析利弊因素的同時,對中國汽車零配件企業的發展策略進行了探討,旨在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 后過渡期 汽車零配件 發展策略
從2005年1月1日直至中國所承諾的行業全部開放,這段時期將被稱為“WTO后過渡期”。在這一時期,中國行業開放的力度將更大。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院院長張漢林教授對《財經時報》表示,“相比之下,后過渡期對汽車行業的影響恐怕是最大的”。從2005年1月日起,我國取消了汽車的配額、許可證管理,進口汽車關稅降到30%,汽車零部件關稅下降到13%。至2006年7月1日,我國的汽車關稅最終下降到25%,零部件平均關稅降到10%。
一、中國汽車零配件市場營銷現狀
中國加入WTO之后,汽車零部件行業的資產逐年上升,占整個汽車工業總資產的比例由2002年的5%左右躍升至2006年的35%左右。
2005年國內汽車零部件市場規模約為5800億元,其中國內整車配套市場約為3650億元,售后市場950億元,出口額為1200億元。2005年,汽車零部件行業實現工業總產值4157億元,占汽車工業總產值的34.8%;實現銷售收入4035億元,占汽車工業總銷售收入(11896億元)的33.9%;利潤總額236億元,占汽車工業利潤總額(526.2億元)的44.9%。從2000-2005年,汽車全行業實現的利稅總額每年平均增長26.25%;汽車整車企業實現的利稅總額每年平均增長13.05%,而汽車零部件企業實現的利稅總額每年平均增長20.55%。
2006年中國汽車零部件完成工業總產值5397.05億元,與上年相比增加34.35%;汽車零部件產品實現銷售收入5272.35億元,同比增長34.71%。實現累計利潤總額為326.0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6.79%;截止到2006年12月底,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為6142家。
2007年1月~11月,中國全部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企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6835.2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37.34%;實現累計產品銷售收入6635.2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37.45%;實現累計利潤總額484.8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68.61%。
二、后過渡期中國汽車零配件企業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根據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后過渡期”我國的汽車關稅自2006年7月1日起最終下降到25%,零部件平均關稅降到10%。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國汽車零配件企業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1.有利條件
(1)巨大的潛在市場。國際乘用車市場發展歷史表明:一個國家乘用車市場的中長期發展趨勢可通過觀察R值(R值=加權平均車價/人均GDP)來研究。當R值達到2~3時,乘用車即開始大規模進入家庭,其普及率會迅速提高,乘用車市場開始進入快速成長期。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到2009年,中國的R值將達到3,中國將有越來越多的家庭具備購車能力,這意味著轎車大量進入中國家庭的時間點也將在2009年左右。汽車行業的良好前景必將帶動汽車工業的上游產業,汽車零配件行業也將擁有巨大的市場空間。
(2)更多的資金、技術和產品。后過渡期內,隨著汽車市場的進一步開放,進口關稅的逐步遞減,將吸引更多的外資企業來中國投資建廠,成立研發中心,構建全球采購中心,為中國帶來更多的資金、技術和產品。
(3)降低生產成本。零部件行業,既受到來自主機廠的壓價壓力,同時也受到原材料漲價的壓力,利潤空間越來越小。后過渡期內,中國汽車工業可逐步實現全球化采購,以降低生產成本,在價格上擁有一定的市場競爭力。
2.不利因素
(1)市場競爭加劇。面對未來中國巨大的潛在市場,各大汽車廠商紛紛在中國建廠或建立合資企業,以搶占中國市場。據統計,在全國5000多家汽車零部件企業中,目前有1200多家是外商投資企業,且其中大多是世界500強企業,市場競爭愈演愈烈。
(2)行業利潤逐年下降。原材料的價格不斷上漲,以及從2004年開始的整車價格戰,使很多整車企業把一部分成本壓力轉嫁給零部件企業。此外,跨國巨頭的強勢競爭也使很多本土零部件企業生存變得十分艱難。零部件行業的總體利潤率正逐年下降,近幾年一直徘徊在6%~7%左右。
(3)產業結構和布局亟待調整。2007年,中國汽車零配件產業延續自2005年以來的景氣周期,年產值持續增長,貿易總額穩步攀升,貿易順差進一步擴大。但是國產汽車零配件產品的技術含量總體上仍然普遍偏低,出口產品依然以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產品為主,這已經成為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嚴重阻礙。從產業結構來看,中國汽車零配件產業依然呈現“散、亂、差”的局面,產業結構亟待調整。
三、后過渡期營銷策略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國汽車零配件企業必須要調整企業的思路,制定合理的發展規劃,切實有效地采用營銷策略,以使企業在后過渡期能夠持續穩定地發展。
1.提高企業自身的研發能力和技術水平
長期以來,我國汽車零配件企業要么是依附在大型國企集團旗下,與市場脫節;要么扮演著“來料加工”的角色,缺乏自身的研發能力和技術。面對外資企業來勢洶洶的氣勢,本土企業想要保持長期穩定健康的發展,就必須提高自身的研發能力和技術水平,創建自己的品牌,從而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
2.熟悉全球采購規則,構建全球采購和供應模式
全球采購策略主要針對供應產品類別、成本、服務及長期戰略合作等目的制定。汽車巨頭中國采購中心的采購管理一般會包括:供應商管理;供應市場的研究和分析;制定降低成本的計劃和具體實施;改善采購流程的計劃和實施;制定采購戰略和采購策略;對交貨期、成本、供應商數量、付款期等重要指標負責;標準合同的制定;支持新產品開發等。采購方側重在采購策略與流程方案的優化和監督實施,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要對供應市場進行分析和研究,從而提高整體采購的能力。國內零配件廠商在了解其全球采購策略和流程之后,就可能把前期的工作做得更扎實、與全球采購中心配合得更好,以便順利完成供應商資格的認定,從而進入其全球采購名單。
3.建立物流網絡,加強供應鏈管理,降低運輸成本
在汽車的整個供應鏈體系中,零配件企業的供應鏈管理,物流配送網絡的規劃,對汽車連帶行業增強供應鏈競爭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零配件物流組織得好,可以大幅度縮短產品生產周期、降低供應鏈管理成本、提高供應鏈的敏捷度和柔性,所以它在整個汽車供應鏈體系中是一個重要的環節。零配件企業高效的物流配送網絡和良好的供應鏈管理,都將降低產品的生產成品,同時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3.構建信息化平臺,提升企業績效
網絡作為一個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平臺,在工作和生活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互聯網時代的今天,掌握了信息,就掌握了商機,把握了市場。因此,汽車零配件企業應該及時構建信息平臺,為企業打開市場,推廣產品,加強與零配件采購商的信息交流與共享,實時掌握市場動態和客戶需求,從而提升企業績效。
4.樹立品牌
品牌,是廣大消費者對一個企業及其產品過硬的產品質量、完善的售后服務、良好的產品形象、美好的文化價值、優秀的管理結果等,所形成的一種評價和認知,是企業經營和管理者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甚至幾代人長期辛勤耕耘建立起來的與消費者之間的一種信任。任何企業要想長期占有市場,提升企業的競爭力,都需要創建自己的品牌。因此,中國汽車零配件企業在擴大企業規模,占領市場的同時,應重視自主品牌的創建。
四、小結
汽車零配件作為科技成果應用的載體,汽車知識傳播的載體,以及售后服務實現的載體,使汽車零配件行業在新的消費結構下擔當了主要的角色。面對巨大的中國市場,本土零配件企業應充分利用勞動力的優勢,不斷提高研發能力和技術水平,實時掌握市場動態,創建自己的品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長期穩定健康的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2008年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分析及投資咨詢報告
[2]曾 靜:供應鏈環境下我國汽車零配件采購物流模式探討[J].現代物流,2006年第9期
[3]帥正梅:2006年國內汽車零配件企業發展回眸[J].商用汽車雜志,2007年第2期
[4]http://www.ocn.com.cn/reports/2006118qichelingbujian.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