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以中日兩國的中小企業發展為研究對象,從國家法律環境出發,比較研究了不同的法律制度在家族企業發展過程中對企業發展構成的不同影響,希望能從日本中小企業相關立法里找出可參考的合理促進和保障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中小企業 中國立法 日本立法 比較研究
據了解,目前,全國75%的就業崗位由中小企業提供。中小企業發展得好不好,順不順,不僅關系到企業本身的興亡,而且直接影響到整個國民經濟的態勢和社會的穩定 。
從另一個角度看,要保持市場經濟競爭機制的活力,發揮市場經濟資源配置的優勢,離不開中小企業的蓬勃發展。所以,發達國家無一例外地重視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從方方面面為中小企業提供便利和支持。由于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期,中小企業健康快速的發展對經濟的發展尤其重要。但是,又因為種種原因,中小企業得不到有效的幫助和輔助,當前,我國正在構建由政府服務、中介服務和專業服務構成的完善的服務體系,通過多層次多渠道全面的服務,為中小企業提供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而從法律上為中小企業提供保障乃是業界關注的熱點。
社會進步要求法制化,一個國家的相關法制健全是中小企業成長的重要依托。只有在良好的法制管理環境下,中小企業才能合理地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如果說國家政策與制度環境是中小企業的雨露陽光,那么法律環境就是中小企業的柵欄。高度發達的法律制度能給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穩定和發展的保障。本文嘗試通過對比研究這種方式,從日本中小企業相關立法里找出可參考的合理促進和保障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日本立法對中小企業的支持
日本中小企業立法自成體系。日本中小企業立法工作起步子戰后初期,形成了目前的一套完整配套的保護中小企業的法律體系。其主要特點:(1)是對中小企業采取專門立法的方式,凡是涉及中小企業經營發展的問題,基本都在中小企業立法體系中解決。(2)是這一立法體系中,既有基本法,又有一系列涉及中小企業經營發展方方面面的專項法律。(3)是中小企業立法屬政策性立法,具有明顯的階段性、靈活性和誘導性等特點,各部中小企業立法一般不設法律責任的章節或條款。
下面我們主要從現狀和發展歷程兩個方面來具體了解日本的中小企業立法。
1.日本中小企業法律發展的現狀
(1)日本中小企業法律的分類
日本中小企業法律制度覆蓋了中小企業穩定經營、企業結構、現代化、組織化、團地化等方面。概括起來看,主要有以下幾類:①是涉及中小企業金融的法律。②是關于促進中小企業現代化和升級的法律。③是關于保證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和獲得市場機會的法律。④是關于中小企業組織化的法律。⑤是關于中小企業診斷指導活動的法律。⑥是促進中小企業經營穩定的法律。
(2)日本制定和實施中小企業政策的組織機構
中小企業政策的實施體制依法有序。通過中小企業立法,日本建立了一套專門制定和實施中小企業政策的組織結構體系和政策運行機制。①是依法設立統一的中小企業政府機構,即通產省中小企業廳,主管中小企業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并管理和指導專門的中小企業事業機構。②是依法設立各種專門的負責實施中小企業政策業務的事業機構。③是通過有關立法和政策的引導和支持,將中小企業的民間社團組織和社會服務組織吸引到積極參與支持中小企業的經營活動中來。④是這套組織結構由于是依法設立,依法行事,因此,在中小企業政策的運行過程中,基本實現了責任明確,順序分明,相互協作,運作高效。
總之,通過立法體系確立的這一機制,保證了中小企業政策、措施的有效實施。為中小企業的創業、經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2.本中小企業立法的發展歷程
(1)日本中小企業基本法的發展過程
日本的中小企業基本法 是日本中小企業的母法,該法頒布于1963年,當時日本經濟正處于高速增長時期,政府對中小企業發展予以高度重視,視其直接關系到日本“產業結構的升級、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國民經濟的均衡發展”。該法不僅總結了此前已實施的中小企業政策,而且為此后的中小企業立法指出了方向。其主要內容是,明確了中小企業的地位作用、范圍界定、中小企業的政策目標、制定具體扶持政策法律的依據、政府扶植中小企業的責任以及中小企業政策法律實施情況的調查審議等等。1999年12月,鑒于經濟社會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日本對中小企業基本法作了全面修改。①是立法的指導思想由縮小中小企業與大企業間的各種差距,轉向培育發展具有多樣性、獨立性和有活力的中小企業 ,使中小企業在創造新的產業領域、促進市場競爭、擴大就業機會、搞活地區經濟方面充分發揮作用。②是對中小企業政策體系進行了較大調整。③是中小企業的界定標準作了調整。
(2)日本中小企業立法的側重點不斷調整
日本中小企業立法中,既貫穿著保護弱者、防止大企業排擠吞并、提高中小企業素質的指導思想,同時又結合不同時期的產業政策對不同類別的中小企業分別予以程度不同的扶持,使中小企業立法的目標和內容始終與國家的產業政策保持同步合拍,中小企業在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中的積極作用得到比較充分的發揮。與日本經濟政策調整相對應,中小企業立法的側重點也大致經歷了以下四個階段的調整滾動過程:①是在戰后經濟恢復期,中小企業立法的側重點主要是以救濟“弱者的中小企業為主”。②是在經濟高度增長期,中小企業立法的側重點轉向以制造業為中心,鼓勵中小企業專業化、設備現代化。企業集約化。③是在經濟穩定發展期,立法的側重點轉向了鼓勵中小企業知識密集化、產業融合、幫助特定產業調整結構的方向。④是在經濟轉換期,立法特別強調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高技術化、信息化、知識化過程中的創新作用,鼓勵中小企業開創新的事業。
(3)調整后的法律側重點
為了適應泡沫經濟后的新形勢,做出調整后的中小企業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過去實行的促進中小企業結構升級政策,包括促進企業設備現代化、提高技術水平和經營管理合理化,合理引導企業規模,完善中小企業共同事業機構等等,轉向促進中小企業經營革新和促進中小企業創業的政策, 包括從技術、設備和軟件方面支持中小企業經營革新,為中小企業創業提供信息、培訓和充足的資金,從研究開發、人才、股票發行、債券籌措方面促進風險企業的創造性活動 ;并且繼續在設備、技術、人才、信息等方面繼續充實中小企業的經營資源。②過去實行的糾正中小企業的外部不利條件政策,包括防止過度競爭、完善與大企業的交易條件、保證取得政府訂單等等 ,轉向促進中小企業盡快具備環境應變能力,包括促進中小企業順利轉換生產經營領域、建立共濟制度、完善破產法制等等。 ③在金融、稅制方面,由過去實行的適度調整融資渠道,使中小企業順利充實資本,并適度調整中小企業稅負政策 ,轉向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多渠道資金供應手段,使中小企業能夠順利獲得資金。
二、中國立法對中小企業發展的支持
由于中小企業在中國的主要存在的形式是私營企業和中小企業,故主要從這兩方面來討論立法對中小企業的支持。
1.立法對私營企業的支持
1988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私營企業暫行條例》,與此同時全國人大七屆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增加了有關私營經濟的條款。從那時起,私營經濟名正言順地重新步入了我國的經濟和政治生活,并顯示出勃勃生機,逐步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的經濟增長點。《國家計委關于印發促進和引導民間投資的若干意見的通知》要求“充分認識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促進和引導民間投資對保持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重要性。”
這十年來私營企業取得的成績是令人矚目的,國家在2004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中憲法第十一條第二款中將“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國家對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實行引導、監督和管理。”修改為:“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國家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并對非公有制經濟依法實行監督和管理。”足可見國家對私營經濟發展的重視。
2.立法對中小企業的支持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于2002年6月29日通過,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中小企業促進法出臺后,是中國繼公司法、鄉鎮企業法、個人獨資企業法之后出臺的又一部事關企業制度創新的重要經濟法規。中小企業促進法是加快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標志,它力圖明確立法指導思想和扶持重點主要集中在資金支持、創業扶持、 技術創新、市場開拓、社會服務幾個方面。
中小企業量大面廣,從總體上講作為市場經濟中的這一弱勢群體的利益并沒有得到實質性的保護。這尤其表現在中小企業財產權益得不到充分保護,以及由此派生的中小企業對亂“揩油”、亂攤派、亂收費無力或不敢拒絕等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因此明確提出,“國家保護中小企業及其出資人的合法投資,及因投資取得的合法收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中小企業財產及其合法收益。任何單位不得違反法律、法規向中小企業收費和罰款,不得向中小企業攤派財物。中小企業對違反上述規定的行為有權拒絕和有權舉報、控告。 ”。在扶持發展和提供服務方面,主要針對我國實際情況,對采取必要的財稅、金融措施,以及政府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技術、信息、培訓等多方面的服務做了規定。同時針對中小企業自身存在的大量不規范行為,明確提出了“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內容。此外,初步確定了中小企業促進法扶持的重點是“高新科技企業、資源綜合利用和環保企業及少數民族地區、邊遠地區和貧困地區的企業”。該法初步界定了法律的調整范圍。可以說,《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在有限的法律文字構架內,包含了體系較完整、內容較具體、比較貼近中國現實的中小企業法律扶持措施。
三、中小企業立法支持比較分析
通過比較可以看出,日本的中小企業立法很完善,而中國的中小企業立法則剛剛起步。由于中日兩國相近的東方文化,我們可以學習借鑒日本先進的、成熟的并適合我國國情的經驗,來加速我國中小企業的立法進程,更好地促進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日本國財務省、厚労省、農水省、國交省、総務省制定.中小企業基本法[S].頒布于昭和38.7.20法154
[2]日本國財務省、厚労省、農水省、國交省、総務省制定.中小企業経営革新支援法[S].平成11.3.31法18
[3]日本國國交省制定.新事業創出促進法[S].平成10.12.18法152
[4]日本國內閣府、財務省、農水省、厚労省制定.協同組織金融機関の優先出資に関する法律[S].平成5.5.12法44
[5]日本國財務省、厚労省、農水省、國交省頒布.下請中小企業振興法[S].昭和45.12.26法145
[6]日本國財務省、厚労省、農水省頒布.中小企業倒産防止共済法[S].昭和52.12.5法84
[7]日本國國交省頒布.中小企業の創造的事業活動の促進に関する臨時措置法[S].平成7.3.27法47
[8]日本國內閣府頒布.中小企業等投資事業有限責任組合契約に関する法律[S].平成10.6.3法90
[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計委頒布.國家計委關于印發促進和引導民間投資的若干意見的通知[S].2001年12月11日
[10]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S].2004年3月14日
[11]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S].2002年0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