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工作與生活是人生的兩個基本支點,懸掛于人生天平的兩端,若平衡不當,對我們的生活質量、工作績效,乃至個人發展都將直接帶來負面影響。如何實現員工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已經成為現代社會高節奏下人力資源管理的一個重要課題。我國本土化企業中有關員工“工作-生活平衡”的實踐還比較少,存在實現員工“工作-生活平衡”的現實需要。平衡工作與生活,能夠使員工在工作中因提供了收入和獲得成就感而快樂,在家庭生活因獲得親密的關系和愛而滿足,從而更好地實現人生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工作與生活 平衡 沖突
工作與生活是人們每天都要面對的。究竟是令人羨慕的工作重要,還是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生活重要?工作與生活是人生的兩個基本支點,懸掛于人生天平的兩端,過多的傾向于任何一方都會造成天平的失衡,要盡量協調工作與生活,來保持人生天平的平衡(見圖),若平衡不當,對我們的生活質量、個人情緒、工作績效,乃至個人發展都將直接帶來負面影響。有人將工作與生活比喻成人的兩條腿,管理者只有幫助員工實現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才能夠使員工兩條腿協調邁步,從而走出精彩的人生。
一、研究“工作-生活平衡(Work-Life Balance)”的意義
工作-生活平衡在世界范圍被越來越多的討論,簡單的說,“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主要是指職業人士如何進行工作和生活的時間支配,在做好工作的同時,兼顧自己的健康和家人的生活。有關“工作-生活平衡”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在英、美等西方發達國家已經開展起來。很多國外企業的分支機構在我國已經推出了“工作-生活平衡計劃(work-life balance program)”,例如:微軟(中國)、摩托羅拉(中國)、惠普(中國)、寶潔(中國)等都有自己的“工作-生活平衡計劃”。但是,我國的本土企業對“工作-生活平衡”的實踐應用并不多,并且在此方面的學術研究也較為少見。
工作-生活平衡對員工和企業雙方都會產生積極的重要影響。一方面,對員工來講,工作-生活平衡,可以幫助員工找到工作和生活需要中的平衡點,能夠使員工擁有更高的工作激情,更清醒機敏的大腦,更加專注的思緒,更高的忠誠度,使員工在工作中因提供了收入和獲得成就感而快樂;同時,能夠使員工擁有更多和家人在一起享受生活樂趣的時間,關心幼小的兒童、年邁的老人,并與愛人更加和諧地生活,提高員工生活滿意感,降低工作-生活沖突,使員工在家庭生活因獲得親密的關系和愛而滿足,使員工在兩者的平衡中提高生活的質量,讓生活豐富多彩。另一方面,對企業來講,在幫助員工平衡工作和生活、滿足員工需要的同時,會提高員工對組織的忠誠度,降低員工的缺勤率和離職率,減少管理成本,增強顧客滿意度,還能吸引高素質的人才,提高工作效率,提供高品質的產出,同時可以建立一個更加偷悅、公正并充滿活力的工作場所。研究表明,關注員工的工作和生活平衡、在維持員工工作和生活平衡方面舍得投資的企業,能夠從員工身上得到更多的回報。只有很好的協調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關系,懂得生活幸福和安寧的人才能保持持續的工作熱情,使得事業有成,進而家庭和睦,才能形成一種良性循環,這也是員工和企業雙方所共同期望的。
二、我國實施“工作-生活平衡”的現實需要
1.工作壓力大,加班現象普遍,員工工作倦怠
隨著經濟全球化下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對組織的生產服務方式和人們的工作生活模式都產生了巨大影響,有人把這個時代稱為“壓力的時代”。職場的競爭愈加激烈,員工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
據2006年的一份調查顯示:我國員工平均每周的工作時間為46個小時,在被調查者中,有93%的人每周工作時間在40小時以上,有62%的人甚至每周工作50個小時以上。在一個門戶網站上看到過這樣的調查:對于“你經常加班嗎?”這個問題,近7000名被調查者中,64%“經常加班”,27%“偶爾加班”。從每次加班時間來看,2小時以上的多達78%。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某官員表示,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勞動時間最長的國家之一,許多行業中國員工的勞動時間幾乎已趕超日韓 。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網進行了“中國工作倦怠指數”調查,共有4000多人填寫了問卷。結果顯示,有70%的被調查者至少出現輕微工作倦怠,有39%的人存在中度工作倦怠,而有近13%的人符合高度工作倦怠。工作倦怠主要源于頻繁的超時加班和超負荷的工作壓力。
2.工作時間長,關心生活不夠,工作生活沖突
為了應對激烈的競爭,很多企業期望通過增加員工的工作時間未獲得更高的效益,這嚴重地影響到了員工的私人生活。很多個人也相信成功就要付出代價,而這個代價往往就是讓工作侵占自己的生活時間。 在我國,很多企業家都是為了工作而犧牲生活的典范,他們的手機24小時開機準備隨時應付工作,他們很少有時間能夠與家人共進晚餐。在工作與生活的關系中,他們常常只是強調工作,而忽視生活。
有調查顯示:在我國,有65%的人抱怨自己工作生活失衡;韓國是最“失衡”的國家,這一比率高達92%;而情況最好的荷蘭,也只有57%的人認為自己工作和生活是平衡的 。一個人的精力有限、時間有限,工作時間的延長,必然會造成其與家人團聚的時間的減少,對家人的關心不夠,從而產生工作與生活的沖突。比如:由于每天早晨為了不遲到必須匆忙地趕去上班,卻不能抽出時間去送孩子上學;晚上下班由于工作事務的應酬,而不能回家與家人共進晚餐;周末由于要出席項目團隊的重要會議,卻不能參加家庭成員的生日宴會……這些狀況時有發生,都是造成工作與生活沖突的導火索。工作生活沖突,可以說是我國白領階層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
三、幫助員工實現“工作-生活平衡”的建議
我們不乏看到這樣的現象:事業暫未取得成功的人為其個人的事業發展而憂心忡忡感到不快樂;而事業成功的人士已經擁有令人羨慕的工作卻也并不感到快樂。這是什么原因呢?其實,成功的人生,并非是單純地擁有財富或者權力,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擁有喜歡的職業,達到生活與工作的平衡,人生的品質才能不斷提升。
實現員工“工作-生活平衡”并不僅僅只是員工個人需要關心的問題,對于企業來說也非常重要,應該引起企業、政府的共同關注。
1.員工個人層面
(1)轉變“工作優先”的觀念。我國幾千年的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使員工樹立了高度的“工作優先”的觀念。當然,熱愛工作沒有錯,但是在工作壓力越來越大的今天,千萬不要讓工作完全支配了我們的時間。有時候,來自各方面的壓力讓我們不得不過多地顧及了工作而忽略了生活。其實,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要認真地思考:除了工作之外,我們還想從生活中得到什么?我們要轉變傳統“工作優先”的觀念,樹立“工作-生活平衡”是為了更好地工作和生活的觀念。
(2)加強與身邊人的溝通。在現實的工作和生活中,工作與生活的沖突不可避免。當一個人陷于工作與生活沖突的漩渦中時,他最希望得到的就是身邊人的體諒、理解與尊重,而獲得體諒、理解與尊重的前提就是要主動地與身邊的人溝通。在工作中,是和同事在一起,將自己的想法及所遇的困難主動與上級和同事溝通;在生活中,是和家人在一起,將目前自己在工作中的處境多與家人溝通。通過與身邊人的溝通,讓身邊的人了解你,了解你的工作,了解你當前所面臨的問題和困難,這樣,才會獲得身邊的人對自己的理解與支持,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沖突,實現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3)注重工作與生活的相互借力。工作和生活就像吃飯和睡覺一樣對于一個人來說再熟悉不過了,其實工作與生活之間有很多共同之處。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完全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答案和解決方案;同樣,生活中的困擾,也可以應用工作方法(如:時間管理、規劃、預案等)來處理,從而使生活更加輕松、有序。這就是工作與生活的相互借力。一旦懂得了工作與生活的相互借力,就可以大大提升工作效率與生活質量。
2.企業層面
(1)實施彈性工作制,使員工自主選擇工作時間。現如今,彈性工作制已被很多國外知名企業所采用,如:IBM公司設立了8點、8點半、9點三個早上打卡時間,相應的下班打卡時間為下午5點、5點半和6點,員工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由選擇。而彈性工作制目前在我國企業還很少被采用,也許老板會覺得采取彈性工作制給予員工太大的自由,會使員工不務正業,影響公司業績。當然老板的顧慮并非毫無道理,實行彈性工作制的前提是:員工有能力勝任工作過程的自主管理。然而,在我國很多員工是達不到這一點要求的。對此現狀,建議我國企業可以通過老式的積分系統來處理,那些在工作中有突出業績的員工可以獲得獎勵“積分”,然后用積分來交換自己的工作彈性。擁有了靈活的工作時間就可以有效平衡工作與生活的關系。
(2)給予更多生活的支持,幫助員工解決后顧之憂。對于如今在“時間不夠用”的快節奏環境下生活和工作的人們來說,工作與生活雙肩挑的確會讓他們應接不暇。有調查顯示:我國有35%的人被來自家庭內部的壓力困擾,認為“照顧他人”是難以平衡生活與工作的重要原因。這可能是由于我國的獨生子女政策和人口老齡化問題讓人背上了沉重的生活壓力。如果企業可以為其“照顧他人”提供相應的支持性服務,即幫助其解決照顧孩子和照顧老人的問題,就可以解決員工的后顧之憂,使其可以更加安心、專注地工作。不妨借鑒一下國外企業的做法:微軟在員工子女的幼兒園中安放了攝像設備,員工可以在線看到孩子;男性員工也有一個月的“產假”,以便照顧妻子和嬰兒。
(3)創建良好的工作環境,使員工擁有輕松與自由。合格的管理者不應只看重員工的工作業績,還要有一顆關心員工生活的心,對于員工工作與生活上的難題,管理者要及時了解員工的狀態并給予他信心,可在企業內部設立幫助員工緩解精神壓力的小型機構,或者提供一些能夠使員工在緊張的工作之余精神得以放松的工作設施。如:連續六年被《財富》雜志評為“最愿意為之工作的美國百家企業”之一的著名生產統計軟件的SAS公司,提供每個軟件開發人員一間辦公室;兩個兒童看護中心;一個員工醫療保健中心;多個康復項目;一個77,000平方英尺的娛樂健身中心以及其他許多業余休閑項目。此外,企業可以創造家庭成員參觀公司或相互聯誼等的機會,促進家庭成員和工作伙伴的相互理解與認識,也能夠促進工作-生活的平衡。
實際上,在平衡工作與生活方面,企業只需對自己的管理方式做出一些小的改變,為員工的個人追求保留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就會取得看似不可能的成績。
3.政府層面
(1)鼓勵發展心理咨詢行業;(2)通過媒體讓大眾了解解決工作-生活沖突的渠道;(3)立法和制定相關政策給予員工拒絕超時工作的權利。
四、結論
綜上,如何實現員工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已經成為現代社會高節奏下人力資源管理的一個重要課題。我國本土化企業中有關員工“工作-生活平衡”的實踐還比較少,我國員工總體的“工作-生活平衡”狀況不太樂觀,存在實現員工“工作-生活平衡”的現實需要。然而,工作-生活平衡的實踐是需要時間、努力和責任的,需要通過員工、企業、政府三方的共同努力。對于員工,轉變“工作優先”的觀念;加強與身邊人的溝通;注重工作與生活的相互借力。對于企業,實施彈性工作制,使員工自主選擇工作時間;給予更多生活的支持,幫助員工解決后顧之憂;創建良好的工作環境,使員工擁有輕松與自由。對于政府,鼓勵發展心理咨詢行業;通過媒體讓大眾了解解決工作-生活沖突的渠道;立法和制定相關政策給予員工拒絕超時工作的權利。平衡工作與生活,就能夠享受工作與生活的樂趣,進而實現人生的可持續發展,可以肯定地說,這一過程是富有價值的。
參考文獻:
[1]江超萍:蹺蹺板的藝術:幫助員工平衡工作與生活[J].管理人,2007. 9. 第42頁. http://people.chinahrd.net
[2]林衛民:幫員工實現工作和生活的平衡[J].HR MANAGER,2007.05.第34頁